出品:燕尘文学 题字:边宗华 编辑:季金平 迷 魂 阵 作者|方玉坡 ![]() 东娘庄村东北角有一个固安县最西边的村子,名叫后屯。它与东娘庄相邻,鸡犬相闻,村民往来频繁。然而,这个看似平常的小村子,却被周边的人们称为“迷魂阵”。 相传,后屯曾有七十二口井和七十二座庙。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这个仅有二百多口人的村子仍有十三口井,呈菱形排列在村内东西方向。保存完整的庙宇有龙王庙、五帝庙、老爷庙和两座菩萨庙。最大的是村西南的天齐庙,左右各有一座小庙,名称已不可考。天齐庙的牌匾上“天齐庙”三个大字由本村陈德恒老先生所书,村民们习惯称其为“大寺”。 ![]() 虽然七十二口井和七十二座庙的传说已无从考证,但一个二百多口人的村子拥有十三口井和八座庙宇,足以让人感到迷惑。大寺是木架结构,较为牢固,五十年代初墙体倒塌,但木架依然保存。 后屯村的房屋朝向都是斜向的,正房朝东南或西南倾斜约45度。村内外的道路也没有正南正北的方向,与村南的贾各庄相比,全村的地垄普遍朝阳。村南有一片低洼地,名为“公台”,其来历和作用至今不明。村南还有一通碑,远看碑上似乎有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女,走近却什么也没有,雕刻艺术十分奇妙。 村西南的大寺虽名为后屯大寺,却位于东娘庄与后屯的边界地带。大寺的南面曾是前屯村,如今前屯的土地已归属东娘庄,村民不知何故全部搬走。据说关各店村有一户人家是从前屯迁出的。 ![]() 后屯之所以在新固两县出名,正是因为这座大寺。关于大寺的传说众多,其中两个故事最为流传:一是穆桂英在此摆下迷魂阵,大败辽军;二是穆桂英在大寺中生下杨文广后,立即跃马横刀大破敌阵。村民们谈起这些传说时,总是充满对英雄的崇拜之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患频发。固安县采取“堵”的治水方法,导致新城县不得不沿边界挖一条泄水沟,水流不畅。直到“四清”时期,刘子厚省长亲自出面,集合新、固、霸三县水官,才挖开了礼让店乡闫庄子村的大堤,疏通水道。这条沟被命名为“友谊沟”,因其功能仅为排水,而非灌溉。 一年大雨,村东的友谊沟水流湍急,村民们被巨大的水声惊醒。挖沟时,辛立庄村的民工挖出了一块八十多厘米长的八棱碑和一座一米高的镂空石头塔。石头塔被民工们砸碎,八棱碑则被村民吴志全带回家,用作小夯儿。1998年,我曾在吴志全家见到这块碑,上面刻有“成安二年三月乙亥……九日建顶䃥人……”的字样。成安二年是金朝金章宗的年号,即1197年。宋史记载杨文广于1074年去世,建寺时间与杨文广去世相隔一百多年,因此大寺不可能是杨文广的出生地。 ![]() ![]() 寺西面曾有一座两米高的八棱碑,刻满了人名,可能是建寺捐款者的名单。可惜八十年代被礼让店社办厂砸碎,用于铺设地面。大寺内还有八棱碑和碑座,据陕西建筑学院毕业的杨敬海同学考证,八棱碑是金朝的建筑风格。 戏剧与传说中,杨文广常被认为是杨宗保的儿子,也有说法称他是杨六郎的儿子。北宋史记载杨六郎五十七岁在高阳关去世后,“录三子文广”,意为杨文广接替了父亲的职位。然而,杨辛庄的杨桂敏老师是杨老令公的家族传人,已与山西老家续上家谱。他指出宋史记载有误,并发给我真实的家谱视频。家谱显示,杨业有八个儿子,杨六郎名为杨延朗,有三个儿子:杨宗保、杨宗政和杨宗勉。杨宗保也有三个儿子:杨文广、杨充广和杨文贵。 综上所述,后屯大寺是杨文广出生地的说法只能是民间传说。后屯村的街道和房屋都是斜向的,村外的道路也是如此,因此常让人迷失方向。解放前,一位后屯女性早起去固安县封租,走了半天却发现仍在村内,尴尬不已。抗日战争时期,日伪进村扫荡,村长邵西久带领村干部藏在高家洼的庄稼地里,敌人一无所获,最终离去。 后屯村的自然环境特殊,相传指南针在此无法定位。我曾带着指南针前往,发现其运作正常。村北至韩村营,南达宫井营,有一条马蔺道,道上长着四行马蔺,曾是运粮车的参照物。如今,马蔺道西侧的沈家坟仍残存几墩马蔺,我也为它们拍了照。 ![]() 后屯村的房屋和道路为何斜向?可能与村庄初建时的用途有关。历史上,前屯屯兵,后屯屯粮。屯放军粮的重地需要看管粮库的人,他们的房屋门窗朝向粮库,因此房屋不像普通农户那样朝正南。粮库周围有水井,村内七十二口井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受粮库和房屋的影响,道路和土地倾斜也合情合理。 至于七十二座庙的传说,至今仍是个谜。环绕粮库的房屋、水井和弯弯曲曲的道路,共同打造了这个被称为“迷魂阵”的村庄。 ![]() 七十年代,我曾骑车从北京返回,行至后屯村南时,问路人这是什么村,对方回答:“你不是东娘庄的?”让我尴尬一笑。八十年代,东娘庄村的几位妇女去后屯碾糁子,回来时绕道贾各庄,多走了几里路。七十年代,一帮西溜儿口音的挖沟民工住在东娘庄村,雨后吆喝着去后屯看迷魂阵,参观后绕道何其营返回。此类趣事不胜枚举。 如今,后屯的街道已改造,斜向房屋不复存在。但若你独闯这个扑朔迷离的村庄,仍会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县志对此无详细记载,村民文化程度不高,传说支离破碎,真相难寻。今天抛砖引玉,愿有兴趣的朋友共同探讨后屯转向的秘密。 完 ![]() ![]() 作者简介 ![]() 方玉坡,一九四七年出生,一九六五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先后在东娘庄学校、菊花台学校、范庄子中学和西娘庄学校任教。教过小学的所有课程,在西娘庄学校和范庄子中学担任过中学语文。平时写一些往事和现时生活的观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