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之术·开泰讲中医养生篇18-1

 钟家台 2025-04-24


生命事实,是自然的事实,是天地时空、社会人事关联性的事实,是个体真实的事实,是历史延续的事实,只存在于天地之间,社会人事之中,要获得具有生命真实性、客观可靠性的认识,只能以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现象以及天地寒热气化、社会苦乐人事等为依据。

生命的认识是开放的认识,是多维关联性的认识,是动态变化的认识,是以人为本的认识。思维,禁锢在显微镜逻辑之中;认识,偏离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得不到生命的认识。

养生是有为的,需要文化有为,需要个人有为。有为,要人文精神的主导,有我命在我的智慧,遵循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原则。

最重要的养生有为,是个人的理性有为。若人人知生命之道,有生命之德,有养生之为,人类就能拥有和的生存关系,维护生机,就能够活得好、活得久。

个人养生有为,为在顺应自然以合乎天道,日常生活不悖逆自然规律,物质生活适可而止,情感生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神生活我为人人

养生,是养活生生的生命体,生物多样性为基础。有了生物多样性,地球有生机,人类生存有保证。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不在生物本身,细菌病毒,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无不以天地气交气化为生存条件,只要天地气交气化维持在适宜范围内,生命没有生存压力,物种就能活下来,多样性就有了保证。

人的养生有为,主要是养我之生,维护好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

我命是动态变化的,内外息息相关的。外,与生存环境相联系,有家有国;内,五藏阴阳为一体,有生有克,所以真正的养生,要尊重天地自然,尊重我自己的生命,要有家国情怀。

没有我命在我,养生是空泛而虚伪的;没有天人相应的生命理论,养生是盲目的;没有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养生是有限的,不能持久。

养生不是疾风骤雨,不是山崩地裂,而是和风细雨,是润物无声,是积跬步以至千里,聚细流以成大海。

物理法则的文化力量强大,即能疾风骤雨,也能山崩地裂,短程效应极其明显,十分辉煌,在自然能移山填海,改天换地,在社会能战火硝烟,血流成河,在人用生化武器杀灭细菌病毒,对抗式、替代式、补充式、拆卸式等医疗方法,替代人自身的抗病力、愈病力。

疾风骤雨、山崩地裂之后,与生存关系、生存环境、生存状况等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个人健康的根本问题——天地气交气化的阴阳,逆乱了,寒热极端化了,生物多样性被破坏。面对积重难返的生存危机、健康问题,物理法则的文化似乎黔驴技穷。

 “'病原实体的清晰化和发病定位的精确化为前提'研制出相应的对抗性药物,由于线路清晰,定位准确,作用简洁而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即时效果,这在追求急功近利的工业化时代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欢迎,也暂时遮蔽了'长程效应的种种弊端和致命缺陷,最终出现了三大难以回避的问题。其一,对于病原和病机相对简单的细菌性疾病只能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而难以起到'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这一点已经被近二十年来细菌的抗药性弄得焦头烂额、新老传染病不断出现的事实所证明。其二,对于病因错综复杂的代谢性疾病,这些'对抗性药物更加力不从心,致使当代医学的治疗终端频发'生存危机而陷入到严重困境。其三,'对抗性思维'对抗性药物带来极为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问题,已成为当今医学的毒瘤而使人们深恶痛绝。(钟飞.步入涅槃还是走向终结?.医学与哲学,2005,2610):10~12.

天花消灭,迎来了艾滋病;结核病一时退却之后,以更加迅猛之势卷土重来,还有了超级耐药、无法治疗的新的结核病。非典过后,禽流感、埃博拉,来势更加凶猛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

据网上202110月初的消息,印度、美国有了三种可以消灭新冠的化学武器,有望短期内控制住疫情。

问题是,文化之道错了,与大自然对抗,孜孜汲汲于功利,不和于自然以维护地球生机,不和于社会以维护人的五藏阴阳,继续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天地气交气化持续逆乱,大概率,以后会一如既往,出现比新冠肺炎更可怕的病毒、细菌,甚至灭绝人类。很多爬行类动物因为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跨地域传播的细菌病毒,早就绝种了。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养什么?吃得更好、穿得更好、用的更好,物质生活蒸蒸日上,住豪宅,开豪车,花天酒地,钟鸣鼎食?

养生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活得好,活得久,最大价值就在地球生机;养生最实在的意义,最现实的好处,是我自己的气化活动保持阴平阳秘的因应协调性。

在文化、地球生命的整体层面看,文化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类理性有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是社会财富的增长,是经济利益的发展,是物质生活的奢华,还是维护地球生机,营造祥和社会,防止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社会法则,避免力量公平的野性之争祸害人类,循天道行人道,而有自然公平、生存公平、生命公平?

在个人、活生生的人的小我层面,养生养什么?是养肌肉之形,还是生命之神,生命之气,是让肌肉健硕还是维护阴平阳秘的气化活动,保证生命之和,让我之命,能够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因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养生,在个人是养生命之神、生命之气,保持和于自然、适应社会的因应协调性,使自己活得好,没有病痛之苦;在文化精神是维护地球生机,营造和谐社会,实现人性之善的人类文明,使人世间没有野兽、原始人那样的野性之争。

野兽、原始人没有养生。养生是文化之术,是在获取物质利益的进步到一定程度,有生命觉悟的文化开创者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根基,确立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方向,由一代一代的圣贤们沿着这样的文化方向、理论路线,拥有了深刻、丰富的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规律的认识,把握住了生存关系之和的阴阳根本之后,才有了养生之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