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常识”
墨白(宁波)
精求物理增常识;
练达人情谓不知。
常识(通韵)
文/齐桂梅
常识诚可贵,底线不能移。
做事原则守,为人道理知。
世间强弱济,光线暗明齐。
罪恶遭惩办,良行善运期。
常识
文/刘昌荣 贵州遵义
水循低处澄,气往太空升。
月隐知云至,星稀觉雾凝。
燕归春讯报,叶落是秋凭。
万象皆含理,留心识废兴。
常识·种田
文/吉祥花
播谷田间多忖度,时宜恰适莫偏颇。
农家欲晓耕锄策,应识民谣节气歌。
常识
文/马凤珍
岁寒三友美名扬,松竹梅花傲雪霜。
传颂千年经典著,中华常识耀天长。
常识
文/婺城老楼
森罗万象各机玄,大道由来缘自然。
千树擎天星可证,孤云渡壑本无弦。
悬绳欲测沧溟浅,秉烛焉窥造化巅?
且抱初心观物化,一花一界一壶天。
常识
文/清风徐徐
糖丢水里影成空,雨霁方能见彩虹。
春有繁花冬落雪,日沉西岭月升东。
从来失马焉非福,此夕传杯不做虫。
绮丽流年难永驻,万千美梦已随风。
鹧鸪天·常识(依宴几道)
文/马凤珍
常识千年蕴锦章,世间生活意无央。
夏炎冬冷循时序,春种秋收观月光。
身保健,寿延长。中华瑰宝永传扬。
先人智慧成经典,引领前行向远方。
调笑令·网络交友常识(王建谱)
何小梅(丰都)
常识,常识,交友当如琢璧。屏间雾障藏形,素心长鉴侠情。情侠,情侠,诚至冰心映月。
常识
湖南 欣然一周
要想不迷失在这纷繁的世界,请牢记常识。
“天上不会掉馅饼”,警醒你远离不靠谱的诱惑;“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告诫你不要急于求成;“天塌不下来。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安慰你再难也不是什么大事……
感谢常识,让我在这喧嚣的尘世,按自己的节奏淡定前行。
常识
马林良
春捂秋冻,老祖宗的常识是我与春天谈判的筹码。
农历三月十六,镜湖的柳条才变得柔软,露出鹅黄的短发,山杏花刚穿上粉粉白白的衣衫亮相,桃花雪扑簌簌落下来。
我一边在雪中赏美景一边拍照发到亲友群,一边赞叹自己的摄影技术,孤芳自赏,一边点赞别人的照片,每一张都有大片的既视感。
这一张粉花红蕊白雪,这一张细柳冷波轻纱。
这一张红可亲,白无瑕,相逢刹那即天涯。
这一张,雪融化了挂在花瓣上,悬悬欲坠,是胭脂泪,是春霖,是天上霞。
……
一张一张看过去,一张一张点评起劲时,大哥发过来一句话:今年果子的产量要低了,果农要伤心了。我问怎么这么说,他告诉我,果树开花时最怕这种倒春寒。
原来,别人眼中的常识,对我来说就是天堑。
想起很多年前,大概也是这样的时节,姥爷和几个老兄弟蹲在地头,他们有的点燃旱烟,有的扒拉着麦苗上的雪,有的愁眉苦脸跺着脚,望着村地里蔫头耷脑的麦苗冷笑:"惊蛰不起风,冷到五月中——年轻人不信老黄历,活该冻碎牙花子。"
又想起几年前,后院种菜的邻居贪黑把他家的塑料棚又加厚了三层,四边更是压了一层又一层土,我知道那是他们在与倒春寒的又一次较量。
想起更久远的东汉,张仲景在长沙太守任上遭遇的那场倒春寒,让《伤寒杂病论》多出十二味药方。他观察到老妪们总在立春后继续缝制护膝,樵夫进山必带姜糖水,遂将"春捂秋冻"写入医典。千年后的长沙街头,网红奶茶店推出"惊蛰限定姜枣茶",外卖单上备注"多加老姜"的订单,终于读懂了中原大地的生存常识。
“清明不脱棉,死了变兔子”,小时候我不懂,问了我姥姥她也说不清,后来我问了度娘,大意是兔子在民间文化中常被视为怕冷的动物,因为它们换毛较晚,因此“变兔子”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惩罚。
现在看来这是南方人的常识。
那句:"别信街头柳,要信柜里裘。"才是我们北方的常识吧。
乙巳年农历三月十六,倒春寒来袭时,我撑着黑色的大伞,裹着大舅妈手缝的丝绵马甲穿过镜湖,看见樱花树下瑟瑟发抖的年轻人,突然懂了:与春天周旋的常识,不在商场换季促销的标签上,而在老祖宗留下的二十四节气歌里。
常识
文/蜗牛
我有两部手机,是儿子分别在2020年和2024年给的。这两部手机都是儿子用过的,我使的时候也沿用儿子的账号登录。其中一部手机只能在有无线网的情况下登录微信、刷快手,平时只能在备忘录写写文章,听听提前在语音备忘录中录制好的歌曲,另一部手机则安装了SIM卡,靠移动数据能正常使用手机上的软件。
我每天都带着两部手机来地里,由于套餐流量少,在大棚内干活热了,我先利用移动数据看一会儿微信或快手,就打开另一部手机,听语音备忘录里的歌曲。昨天我忽然看到这部手机有无线局域网的图标显示,打开快手竟然可以不断浏览页面。我内心很兴奋,就刷了半个多小时快手,又学了一首歌,感觉困乏就午休了。
午休醒来我才觉得不对劲儿:距离我们大棚最近的住户也有二三百米,而我在家利用宽带上网时,在房间信号强,到院子后信号就比较弱了,我上午的信号那么强,难道…?我赶忙打开另一部手机,一看个人热点在开通状态,半天时间,流量消耗了近一G,原来我蹭的是自己手机的流量!
无线网全称无线局域网,往往在二三十米外信号就时断时续,这是基本常识,我本来知道的,昨天咋就犯糊涂了呢?
前几天天气热,我上午九点钟就从棚里出来。吃饭时,看到丈夫被棚里铁丝划了近10厘米大口子的裤子,决定给丈夫买两条新的。打开淘宝,一张皮尔卡丹断码的图片映入眼帘,再看图片下的文字,写的是品牌剪标清仓处理,价格是39.9元。我一想,从柜台上撤下来的商品,也是新的,世界名牌呢,才不到四十元,很划算,当即下单了两条。物流速度很快,三天后我就收到了货。
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查看标牌。是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字,且是三个字的中文,一看就知道是国产的,与皮尔卡丹毫不沾边,质地不太好,做工也一般。
哎,一分钱一分货这么简单的常识,我咋就忘了呢?
看来,常识要多学,更要会运用,才能时刻保持清醒,不犯错,不上当。
常识
文/安徽关玉琢
一放学,胖哥看到同学班花丽丽向公交车站台奔去,毫不犹豫地像发现猎物一样追了上去。二人一前一后钻进了公交车。车上坐满乘客,二人只好抓住把手站在过道上。
很快到了下个站点。公交车虽然缓缓停下,但很多乘客还是不由自主地向前略倾了一下身子。此时的胖哥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趴在了丽丽的身上。
丽丽怒了,说:“你还有点德行没有?”
“大小姐,你还是高材生嘞,怎么这点常识给忘了,这不叫德性,叫惯性。”胖哥说。
“是啊,我不光忘了这点常识,还少了看人的常识。原来我还把你当人看,今天才知道你是个畜牲。”丽丽站稳了脚,一记耳光打在胖哥的脸上。
“你敢打人?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爸爸是教育局长。'不怕官,就怕管’的常识你不会不知道吧,你就等着瞧吧!”
“哼,我只知道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常识,却罕见有其子必有其父的理。也只有你这懂常识的人,会反衍出这样的逆命题。”
“我说了,等着瞧。你还不信,就让实践检验什么是真理吧。”
没等丽丽反击,旁边的一位大爷发话了:“小伙子,我怎么听你这些常识都像是歪理邪说呢?这是什么常识?这样的常识或许是'尝死’吧。我劝你一句,也劝你老爸,做人的常识是行善积德,什么时候都要守住德善这个根本。实践检验的善恶有报,不是我们要把邪心恶念放到实践中去。”
胖哥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转身跳下车去。
几位乘客都说,“或许此时的胖哥最信奉的常识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常识
文/吉祥花
第一次接触常识这个词,是在初中时,学习每篇课文之前,老师都要对作者的出生年份、籍贯及个人喜好作详细的介绍。比如李白(701 年 —762 年),出生于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老师说这些是文学常识,要记住,属于考试内容。老师还强调说,这可是白给的分啊!为之,我总会把每篇课文的文学常识牢牢记下,久之,也喜欢上了这些文学常识,即使老师说不在考试范围,我也喜欢读一读,背一背。后来扩展到课外知识。
辅导书上,是各类学科的常识汇总。有数学公式定理、物理的基本定律,化学的元素特性等,这些常识我都摘抄在一个本子上,当做备忘录,做作业时遇到模糊不清地方,就打开小本子查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一些作文书上,我还摘抄了课本以外的常识。比如不同花语所蕴含的独特寓意:玫瑰代表爱情,百合象征纯洁,康乃馨寓意着对母亲的爱。这些奇妙的花语知识,让我在给亲朋好友挑选花束时,能够借助花朵传达出更细腻真挚的情感。又比如各地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像苏绣,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闻名,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还有宜兴紫砂壶,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让每一把壶都仿佛拥有灵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常识让我看到了不同领域的独特魅力,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
在台历上也有许多常识。台历的正面标着每天的日期,背面就是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做完功课,我便一个一个认真阅读。比如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医圣张仲景为救助冻伤耳朵的乡亲,用面皮包上驱寒药材做成“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就好了,后来便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这小小的生活常识背后,竟藏着温暖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传统习俗里饱含的人文关怀。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样简单的过马路规则常识,时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出行安全,保障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安。这些常识小故事,丰富了我的课外知识。
只要细心留意,便会发现常识无处不在,寒假作业书、报纸,皆是常识的源泉。
常识就是普通知识,它像空气一样萦绕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别看这些生活中最普通的知识,对日常生活种种事情起着理解与指导的作用。比如掌握了各种花语常识,能让我以花为媒传递深情;了解传统手工艺常识,能让我触摸到历史文化跳动的脉搏;铭记生活安全常识,能让我在平凡日子里远离危险。常识,以它独有的方式,滋养着我的生活,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远嫁
文/马林良
我至今都弄不明白我到底算不算远嫁。
我和老张的结婚证是在松原市民政局领的,两个红本本盖着同样的钢印。我家住江南,他父母家在江北,中间只隔着一条松花江。谈恋爱时,他总骑着那辆二八自行车载我过江桥,江风裹着玉米地的清香,后座上的我以为,这就是最近最近的婚姻。
第一次登门是在春季的黄昏,我以为家里只是我和老张以及他的父母,一推开门,好家伙,60平米的小楼里客厅有人,大卧室有人,小卧室有人,厨房有人。
大人孩子这屋走到那屋,唠嗑的,嗑瓜子的,吃糖葫芦的,满满的人气。
我不反感这样的氛围,我家也是这样的大家族,一人有事,全家到场。
准婆婆和好的面团倒扣在案板上,那个光溜溜的面团像剥了壳的鸡蛋,搪瓷盆内壁干净得能照见人影。她布满老茧的手掌摊开给我看,除了指缝里残留的些许面粉,竟也干干净净。
我第一次登门全家吃的是面条,四个卤子、几道小菜还有鸡鱼,我咋看咋觉得不伦不类,都有走的冲动。
“小马,要吃饭了,才知道你来,小锋没说,这真不是不重视你,本来就是打个卤子吃面条就行了,临时添了菜也不知道合不合乎你胃口。”准公公搓着手解释,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脸的不好意思。“你看你都提前说一声啊。”他挠着头看着自己的小儿子。
“这就是最真实的一家人,不要虚假,将来得过日子的,不是面子工程。”老张拽着我走进了客厅。
婚后第三天的早晨,婆婆站在厨房的晨光里,围裙带子在腰间系成一个利落的结。她往搪瓷盆里舀面粉的动作,像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雪白的面粉瀑布般倾泻而下,在盆底堆出个小小的雪山。
"看好了,"她突然转头对我说,"和面要讲究三光。"她的食指在空中画圈,点向面盆、面团和双手,"盆光、面光、手光,这才算合格"
"你试试。"她推过来半盆面粉。我学着样子加水搅拌,结果盆沿糊满面渣,手指被黏得张不开,面团像个瘫子似的趴在盆底。婆婆的嘴角抽了抽,我仿佛听见她心里那声沉重的叹息。
后来我才知道,这"三光"是婆婆从她母亲那里继承的军事条例。在河南老家,新媳妇过门头件事就是学和面,达不到"三光"标准的,要被笑话"不是过日子的人"。三十年前随军来东北时,她的嫁妆里最金贵的,就是那根枣木擀面杖。
一日三餐,不是苞米面糊糊就是面条,让我意识到我是远嫁了。
这还不算,从早到晚的mp3里放的《朝阳沟》《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花木兰》……电视也总是河南频道,戏曲频道,有时候我瞅一眼,戏中人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孩子,唱腔一律高亢,直腾腾,愣正正,仿佛浑身都使劲似的,再加上锣鼓家伙事一伴奏,哎呀天哪,我的心呼呼撩撩一上一下仿佛海上漂浮的一尾小船,“出没风波里”呀!
语言是最隐秘的乡愁。有次婆婆在厨房喊老张:"给恁媳妇捯饬碗稀饭。"我捧着那碗浓稠的小米粥发呆,突然想起母亲说的"稀饭"该是能照见人影的薄粥。后来我在母婴店听见两个河南媳妇聊天:"俺妞可待见芝麻叶面条",才惊觉松原的河南话早已自成秘境。
是的,我女儿出生后,婆婆一口一个“小妮儿”“小囡儿”,看她满面红光满脸笑容满眼宠溺我能说啥?
……
一晃二十二年过去了。
想想餐桌上饭包与面条同在的时光,《赛马》与《花木兰》齐飞的日子,“小妮儿”与“宝贝”相逢的岁月,我知道自己这不算远嫁的远嫁婚姻挺美。
地理上,我从未离开过松原这座城市。但在这五公里的半径里,我完成了一场奇妙的"远嫁"。这场迁徙没有火车票,没有告别泪水,有的只是餐桌上不断融合的味道,和生活中逐渐相通的心意。或许,真正的远嫁从来不是用里程计算的,而是用两个家庭的文化差异来丈量的。
远嫁
(sunshine/胡芬琴)
以前,读《红楼梦》,看到探春远嫁,“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觉得探春远嫁,终究路途遥远,会思念亲人,但当看到后来探春返家探亲,由夫婿陪她回家,“越发出落得服彩鲜明。”说明夫君待她很好,便觉得远嫁也不一定是坏事。
后来,我最好的发小“虹”远嫁,嫁了一位军官,她作为军嫂一起去了一个远方的鱼米之乡。我心里舍不得,却也无可奈何,前几年在他乡的日子里,她和丈夫一起在农村的宅基地盖起了漂亮的数层高楼,在庭前种满了玫瑰、月季、蔷薇、腊梅等花,而我则心里则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总免不了为她担忧,担忧她的乡愁,她的身体,她的不习惯。所以在内心里,我是极度不喜欢她的先生的,把我最好的朋友“拐”跑了!于是我语重心长对她说:“照顾好自己,我每个学期都会来看你哒!”她离开后的第一学期,我去看她,她带我见识了桑园千里和梧桐树,晚上我们一起数着星星,对着流星许个心愿。乡间的夜很温柔、很静谧、很美好,我听得见小溪流淌的清脆声响,田野里不知名的虫子不断地鸣唱,田垄上荷锄的老妪,天籁、地籁、人籁……流淌成一首欢快的音符,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樱桃成熟,我们就在树下摘樱桃。那一次,虹的先生“老范”垒灶在空旷道场地架起了一口大镬,煮“江南倭豆饭”给我们吃,我们看见他将大米洗干净,放到镬内,浇几瓢清水,在上面撒上豌豆和罗汉豆、野葱、切丁的火腿肉......虹用低低地声音告诉我:“他们这里叫野火饭”,也叫百家饭,抗倭寇的时候老百姓做给戚家军分食。”我想起《诗经》里面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老百姓的支持足以令将士们一鼓作气,家国天下情怀激荡。只见过了半晌,镬的边缘冒起“滋滋”声响,一股野葱混杂着米饭、火腿肉的浓香味扑鼻而来……不觉令人感到饥肠辘辘。揭开镬盖,好家伙!一大锅!盖上锅盖再焖煮一会儿,我们便一起津津有味吃了起来。晚上,我们一起数星星,天上的星子在忽闪忽闪,好像女娲娘娘的双眼,指引着我们前行。
虹是中文系毕业的,有着文人的癖好和涌动的情怀。她带我走了梧桐街、梧桐镇,在春风桃李花开日 ,我们一起领略梧桐叶长时。只是在每一次送别我的站台,她都会落泪,而每逢那时候,老范就走过来抱住她,轻轻拍打着她的肩膀……我也就忍住泪珠在眼眶内打转。回头跑过去,紧紧拥抱她,并定好下一次的约期。
就这样,每一次我去,她都开着她的蓝天白云来接我,她带我逛茅盾故居、乌镇、王国维故居、丰子恺故居......远方的饮食也是丰富多样,我的腿也似乎特别长,每次去,不是当地正好有人结婚,就是恰逢挨家挨户办年酒,从各种特色美食到农家菜、五星级的自助餐厅,虹都带我去,让我了解当地美食特色和风土人情。而老范转业后在市政府任职,他会拿出最好的酒和自家养的土鸡招待我。每次去看她,我都感觉说不出的亲切,仿佛回到久违了的家,后来她又在微信里告诉我;她们又买了一座房子,问我要不要去暑假里住一阵子,我对房子天生不感兴趣;可每次回家,她都会把最好的茶、刚上市的新鲜杨梅和精致的特产塞满我的行囊,而老范总是眯眯笑着,一脸幸福的样子。
期间,远嫁的虹和老范经历了很多,包括结婚生子、买房、换单位等等,但两人感情始终如一,我悬着的心渐渐放下,为自己的杞人忧天,她曾悄然告诉我,她觉得做一名军嫂挺好的。
三四年后,这样的情形就有了改变。她已经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笑着面对一切,有一次,有一个景点门票特贵,她见我有一丝犹豫,淡定地立马购票,笑着对我说:“放心,我的私房钱多着呢;我赚的钱,就要给我喜欢的人一起花。”我好幸运啊!开心地笑容在我脸上荡漾.....
在最近一次出差途中,我又途径她所在的那座城市。我们一起逛了盐官古镇、海宁陈家陈阁老的宅子。在天的那一端或地的那一角,在大环境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珍惜每一次的相见、每一次的久别重逢。我们走过花开花落的四季,讲着离别后属于彼此的故事....
曾经在餐桌上,奶奶告诉我,姑娘家手握筷子不可以停留在最顶端,要不然会嫁得很远。而《红楼梦》里探春远嫁和好友虹的坚强让我明白:远嫁,也挺好的!就像青青柳树,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而在满山茶芽的忘忧乡,也会过上如庄子一般逍遥的生活。
而生存、生活、生命三种境界,生活在第二段位,它靠自己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慢慢打磨;境随心转,随遇而安,也是道;就好比红樱桃就会结出幸福的果实;野火饭,会很可口;凤栖梧桐,飘雨亦香!
我是疯子、拙笔牛牛、马大姐、雪花飘飘、断桥、永不言弃、小锦、雨柔、柔风烟雨、简遥、暖暖、飞闻、风裳、苏御泠、夕颜寒冰、月色荷塘、小云、婷婷、冰凝儿、林郁天香、蜗牛、江西英子、吉祥花、小二、清风徐徐、诗丐。(按入社时间排序)雨巷诗社于2014年10月21日豫章万斌创立,社员仅26人。雨巷诗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诗社,没有大腕,没有大活动,更没有影响力,只有尘世中恬淡的一抹丁香。创社六年间,旨“捧一杯闲茶,读一首闲诗,度我一闲身。”非所他求,自得其乐而已。
郝秀苓:雨巷诗社诗歌首席、天津人,网名断桥,天津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