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问题:为什么无数人,都活成了韭菜的模样?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跟“认知”有关。 认知深刻,懂得权衡利弊,基本都能避免成为韭菜。毕竟,高级的认知,带来高级的命运。 认知肤浅,盲目行事,不懂得权衡利弊,100%会成为韭菜。毕竟,肤浅的认知,只会招致悲苦的命运。 什么样的认知,才算是高级的认知呢? 归根结底,就一点,成本计算思维。 当你掌握了成本计算思维,基本上,就离活得好、混出头不远了。 02 什么是成本计算思维呢? 顾名思义,通过计算成本,衡量这件事该不该做。收获大于付出成本,那就去做。否则,就不要去做。 举个例子。负债累累几百万,去买一套房子。 你付出的成本是什么? 第一,首付;第二,负债几百万,加上对等的利息;第三,二三十年被束缚,被困死,只有当牛做马的人生;第四,失业后还不起贷款,房子被法拍的风险。 你收获的,究竟是什么? 你收获的,只有一套逐渐老去、不值钱、越来越破败的房子。 如此对比,你就会发现,收获跟付出成本,极度不匹配,甚至有成为(房子)奴隶的嫌疑。分分钟无法翻身,万劫不复。 通过成本计算,才能脑子清醒,避免成为韭菜。 03 韭菜本韭,有一个特点:过分冲动,不计后果。 在背锅这件事上,韭菜认为,这锅,背了再说; 在成为房奴这件事上,韭菜认为,房奴,当了再说; 在内卷这件事上,韭菜认为,内卷,卷了再说; 在接盘这件事上,韭菜认为,这盘,接了再说; ...... 什么都“xx了再说”,这就是典型的冲动、不计后果的行为。 试想,要是接了盘,却损失惨重,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那接盘又有什么意义呢? 试想,要是拼命内卷,却突然猝死,到了小命不保的地步,那内卷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些事,付出成本太高,而收获,基本等于零,这就是妥妥的“陷阱”。 有些东西,花费成本太高,而收获,基本为负数,这就是妥妥的“负资产”。 对于陷阱和负资产,最高明的做法,是及时远离、抛弃,而不是一股脑涌入其中。 04 经济市场的运行逻辑,是“成本思维”。 如果屏幕前的你,读过一点经济学,那你肯定接触过一个案例——大萧条期间,厂商宁愿倒掉牛奶,也不愿意把牛奶拉到市场售卖。 为什么宁愿倒掉牛奶,也不愿意把牛奶拉到市场售卖? 这就涉及到一个“成本”的问题。 生产牛奶,已经投入了一定的成本了。这是固定成本,已经无法改变了。 倒掉牛奶,这是及时止损。损失的,只有生产的固定成本。 把牛奶拉到市场售卖。可受到大萧条的影响,牛奶卖不出去,还会亏了运输费、人工费、租店铺的费用,成本无限度扩大。 这个时候,厂商通过计算成本,直接倒掉牛奶,让成本损失最小化,及时止损,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这,恰恰就是“成本计算思维”的核心逻辑。
05 写到最后 为什么无数韭菜,都抱怨成为房奴、孩奴(三娃)、xx奴? 因为他们缺乏成本计算的思维,只是盲目去选择,去做事,所以他们的命运,就只能是被收割的韭菜。 买房之前,要想想,收获跟付出的成本,是不是对等,甚至是覆盖的。 生娃之前,要想想,收获跟付出的成本,是不是对等,甚至是覆盖的。 内卷之前,要想想,收获跟付出的成本,是不是对等,甚至是覆盖的。 投资之前,要想想,收获跟付出的成本,是不是对等,甚至是覆盖的。 ...... 要是不对等,也不覆盖,那我劝你,不要去做。非要去做,那就只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被吃掉,是大概率的事儿。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