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殷国辉 殷国辉的小书房 2025年04月24日 06:27 河北 人之一生,恰似在时光长河中泛舟。我们常常轻易忘却他人递来的援手,却对那些无心的冒犯铭记于心。那些曾被忽视的善意、被误解的瞬间,如细沙入眼,在记忆里不断翻涌,久而久之,眼中所见皆是他人的瑕疵,心中所念尽是不满与委屈。可我们未曾察觉,他人恰似一面明镜,当我们怒目相向,镜中回映的亦是狰狞面容,彼此间的隔阂便在这无形的对峙中愈发深重。一念嗔怨起,满心皆阴霾,殊不知,沉溺于怨恨的深渊,最终受伤最深的,唯有自己。 一、嗔怨,是最愚笨的人生选择
真正的强者,早已将生命中的坎坷与不平,化作唇边云淡风轻的笑谈。庄子笔下的逍遥之境,便是将生活中的种种烦忧,如戏文般拆解,化作令人莞尔的趣事。在《则阳》篇中,庄子讲述了触氏与蛮氏两个小国的纷争。这两国为争夺疆土,战火绵延不休,无数将士埋骨沙场,百姓苦不堪言。可谁能想到,这两个征战不休的国度,不过分别居于蜗牛的左右犄角之上。如此荒诞的设定,恰似一记警钟,敲醒世人:“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当人被欲望蒙蔽双眼,便会失去对世界的洞察与对生命的领悟。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短暂而珍贵的人生旅途中,顺境与逆境皆是常态。若整日困于执念,在细枝末节处钻牛角尖,心门便会越闭越紧,被无尽的烦恼填满,快乐自然无处容身。庄子所倡导的“逍遥”,实则是让我们以更宏大的格局看待人生。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远方,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沟壑、解不开的矛盾,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小小涟漪。
生活中,摩擦与误会在所难免。当他人无意冒犯,以怨恨回应看似理所应当,实则是将自己推入痛苦的深渊。你的愤怒与怨恨,于他人或许毫无影响,却会在自己心间种下痛苦的种子,侵蚀身心。生命中充满了值得珍惜的美好与温情,又何必在无谓的怨恨中虚度光阴?嗔怨,终究是最徒劳的自我消耗。 二、沉溺怨恨,终将反噬自身
怨恨,犹如潜藏在心底的慢性毒药。当我们任由怨恨滋生,它便会如藤蔓般缠绕心灵,遮蔽生命中的阳光,吞噬内心的安宁与喜悦。每一次对他人的怨恨,都是在给自己的世界蒙上一层阴霾。选择怨恨,就是主动将自己困于黑暗,任由负面情绪肆意生长。
曾有一女子,长期被奇异梦境困扰。梦中,一座阴森的黑屋矗立,屋内囚着众人,锈迹斑斑的铁锁紧锁房门,屋内传来阵阵哀求和尖叫。日复一日的梦境,让她身心俱疲,胸闷之症愈发严重,寻遍名医却无济于事。直至遇见一位禅师,赠予她一把金钥匙,并嘱咐她在梦中打开黑屋之门。
当她再次置身梦境,却发现屋内之人皆是曾伤害过自己的身影。她收起金钥匙,不愿给予这些人“解脱”,满心只想着让他们承受惩罚。然而,这份执念并未让她获得解脱,反而使病情加剧。在禅师的再次劝导下,她终于鼓起勇气打开铁锁。众人一涌而出后,她惊愕地发现,最后走出的竟是自己。随着黑屋轰然倒塌,阳光洒落,她的病症也随之痊愈。这座黑屋,困住的不仅是他人,更是她自己的心。当她放下怨恨,释怀过往,内心方能重见光明。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怨念于他人而言或许微不足道,却会在自己的内心掀起惊涛骇浪,最终伤痕累累的,还是自己。计较与怨恨如同坚固的牢笼,唯有宽容,才是打开心锁的钥匙。我们执着于什么,就会被什么束缚;沉溺于怨恨,就会被怨恨禁锢。 三、心有丘壑,方能抵达人生大境
《逍遥游》中,庄子以精妙的比喻阐述人生境界:厅堂前的小小水洼,一片草叶可作舟楫,而若放置茶杯,便会搁浅。人生亦是如此,境界开阔之人,胸怀如浩瀚江海,容纳百川,万事万物皆可自在穿行;而境界狭隘者,心胸似方寸水洼,一点小事便能掀起波澜,难以容物。
人的格局,决定了心境的宽窄。当我们的心灵世界贫瘠匮乏,便容易被琐事烦扰。历经世事沧桑,阅尽人间百态,方知人生至简之道在于做好自己。若心中装着星辰大海,又怎会为他人手中的一粒芝麻而耿耿于怀?
怨恨是灵魂的枷锁,使人迷失本真,扭曲心性,如暴雨般冲刷掉生命的色彩,如利刃般割裂人际关系,如毒蛇般啃噬心灵的安宁。而原谅,则是灵魂的解药,是一种超凡的智慧与豁达的胸怀。它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如保护伞,守护我们在人生风雨中稳步前行;如灵丹妙药,治愈心灵创伤,提升生命的境界。
嗔怨,是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以不平衡的心态作茧自缚,终将招致灾祸与痛苦;原谅,是以包容之心滋养生命,以平和之态广结善缘,收获福报与自在。真正深谙生命真谛的强者,早已将生活中的风雨化作笑谈,在逍遥之境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豁达人生。 感觉此文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一起进入唤醒灵魂觉醒的旅程,欢迎关注。 阅读 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