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易常明 小时候读《水浒传》,我一直有个疑问:明明蒋门神是渣渣,武松才是好汉,张都监为什么选蒋门神不选武松? 长大后懂了,答案扎心又现实——武松不是张都监的自己人。 1 张都监与张团练是拜把子兄弟,蒋门神是张团练的铁杆小弟。 有这层关系,再加上快活林这头“现金奶牛”,武松再能打、再忠诚也挤不进张都监的核心圈。 小时候天真,以为能力决定一切;长大以后才明白,圈子文化才是硬道理。 不是自己人,能力再强也是外人;是自己人,中专生也能高升。 对于张都监这种上位者来说,是不是人才不重要,是不是自己人才重要。 有实权、有油水的关键岗位必须安排自己人,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 蒋门神能力低、人品差,没关系。只要快活林抓在手上,能按时分红就够了。 甚至张都监会帮忙清除掉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不允许他们冒头。 就像他在飞云浦给武松安排的四个杀手。 2 凭武松的聪明,他早应该发现自己进不去张都监的圈子。 张都监表面上很亲热: 一会儿夸武松“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 一会儿许诺带他起飞,让武松做他的“亲随梯己人”,管吃管住,好酒好肉供着。 还允许他“穿房入户,把做亲人一般看待”。 但千好万好,他就是不给武松职位。“英雄无敌”的武松在张府二个月始终只是个跟班。 这不就是职场里常见的套路吗?老板天天画大饼、请咖啡、拍肩膀,嘴上喊你“核心骨干”,但升职加薪永远没你份。 拉不拉你进核心圈其实信号很明显:是否给你地位和实际的利益。 但武松太渴望咸鱼翻身了。 一夜之间从都头到阶下囚,脸刺金印,前途崩盘。 张都监是他难得的机会。 陷在底层挣扎的人,看到救命稻草,能不死命攥紧嘛! 大老板手指缝漏出一点赏识,从坐冷板凳立马变成人人笑脸相应。 在张府这么短时间,求武松办事送的礼物,甚至需要买一个大箱子装。 冷清的手机热闹起来,微信叮叮响,吃请天天约。 这种生活的改变会像毒瘾一样让人深陷其中, 连武松都上头了。 ![]() 对比一下与阳谷县令、张都监对话的不同,就会发现武松有多么想“入圈”。 同样是上官说要“抬举”,武松对阳谷县令说的是“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对张都监说的是“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镫,伏侍恩相。” 对阳谷县令武松只是表达了会终身感恩,对张都监多了“执鞭坠镫”、“伏侍”这类词——都是下人才做的事。 还有中秋节参加张府家宴。武松“远远地斜着身坐了。” 是不是很眼熟——老板接见,屁股只敢坐半边椅子。 生怕老板看不到自己的恭谨小心,用尽力气表达自己的忠心, 但做这些有用吗? 没当你是自己人,搞多少职场心法都是一厢情愿。 就像武松不能让张都监生起一点点心软。 做癞皮狗,舔三生三世,也是癞皮狗,备胎永远不能转正。 3 其实,再好的机会也不是唯一。 武松把张都监当救命稻草,但丢了这根稻草,天也没塌下来。他照样活得精彩。 杀出孟州城,上了二龙山,做了三当家,武松有了自己的核心圈,手下还有施恩、张青、孙二娘一群自己人。 再后来上梁山,武松是宋江核心圈成员,二龙山集团更是一股威压感十足的强大派系。 ![]() 如若武松死磕张都监,低三下四,哪有后来的风光? 即使没有快活林的恩怨,武松在孟州也混不出什么名堂。 张都监的圈子早已固化,位置占满。 武松没背景,功能又与蒋门神重叠。武松再老实听话,也就是个编外人员——活他干,功劳归蒋门神。 常言道,融不进的圈子不要硬融。 总有你的圈子在等你。 人类就是一个圈子动物,所以才会有所谓的“饭圈”、“京圈”、“同学圈”,以及这个帮,那个派,本质都是圈。 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外圈,一圈又一圈。你是我的自己人,我是他的自己人。 沉住气,做时间的朋友。 做事业,这个老板不行,就等下一个老板。 谈感情,不是只有这个男人是你的真命天子,也不是只有这个女人是你的梦中女神。 武松有张都监设杀局,也有阳谷县令第一次见面就说:“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高俅赶走了杨志,梁中书却把杨志当宝,即使杨志是个“贼配军”也照样一步就提拔到位。 《金瓶梅》中李瓶儿对蒋竹山又打又骂,锱铢必较;对西门庆温柔如水,倒贴万贯家财。 这辈子,你会进无数个圈,建无数个圈,同时也破无数的圈。 重点在于有没有定力和眼力,能不能看懂世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