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实现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永远不要把赚钱当目标」

 即视感 2025-04-24 发布于北京


会赚钱的人想的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都搞错了方向:“等我赚到100万就...”、“等我有钱了就...”,当我们一直紧盯着某个目标时,反而却离目标越来越远。

这就像打高尔夫球,如果你一直想着"这杆必须进洞",手就会不自觉地发抖。

赚钱也是如此,当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钱上时:

判断力会变形(容易上当受骗)

决策会短视(选择赚快钱)

心态会焦虑(动作变形/发挥失常)

心理学上这叫"目标颤抖"现象——越想达成某个目标,越容易因为过度紧张而失败。

而财富是个"追影子"的游戏,你越是拼命地去追逐它,它却总是与你保持着距离。

你有没有在阳光下追过自己的影子?你跑得越快,影子就跑得越快。但当你停下来专注做自己的事时,影子也停下来跟随着你。

赚钱也是这个道理。那些整天研究"快速致富"的人,往往在追逐中迷失了自己。而那些专注于创造价值的人,钱反而自己找上门来。

就像你追女生时越刻意越尴尬,但当你专注自我提升时,吸引力自然就来了。

财富本质是价值的影子,你追影子永远追不上,成为太阳影子自然追随!

巴菲特说过:“如果你睡觉时不能赚钱,你就永远富不起来。”

这里面包含三层关键认知:

「01 」从“赚钱思维”到“值钱思维”   

赚钱思维的本质是"时间换钱"的单次博弈,而值钱思维是"价值换钱"的无限游戏。前者关注即时变现,后者构建长期价值护城河。

(关于护城河,可以看《构建人生护城河:如何成为不可替代的个体》

所有持久财富都是认知物化的表现。当你专注于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市场会自动为这种能力溢价。

而值钱系统具备"投入一次,回报多次"的特性,就像写书、开发软件、创作内容,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但当你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能更高效地解决常见问题,财富自然会向你汇集。

比如,一个表姐做少儿美术培训,前三年只顾降价招生每天累成狗。后来转型研发创意课程体系,现在版权费超过培训收入。

记住:利润差是认知差的变现。

「02 」打造“睡后收入”系统   

麦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价值与用户平方成正比。当你的解决方案能形成网络效应,财富增长就不再线性。

"睡后收入"不是不劳而获,而是前期通过设计系统,实现后期能量输入的指数级衰减。

从劳动者思维(我有什么时间)到架构师思维(世界需要什么系统)来进行范式转换。

它有三个关键要素:

1. 可规模化的价值载体(知识产品/数字工具/品牌资产)

2. 自动化的交付闭环(支付/服务/反馈系统)

3. 正反馈增强回路(用户增长带来系统优化)

比如,一个程序员,把工作中开发的工具做成SaaS服务,现在每月被动收入都能超过工资。

财富自由的本质不是钱多,而是收入结构的变化。

(如何打造赚钱系统,可以看《一个可以赚钱的知识体系》

「03 」成为“价值枢纽”  

在连接过剩的时代,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重要性正在让位于:

  • 连接红利:掌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能力

  • 信任资产:成为信息过滤器和质量担保方

  • 生态位占据:在特定领域建立"想到XX就找你"的心智定位

这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品牌价值超过食品工厂,罗振宇的知识服务超过传统出版社,小区团购团长收益超过批发商。

关键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能组织和调动什么资源。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小区水果店老板建了300人社群,现在帮邻居团购家政、亲子活动抽成,赚得比卖水果多。

未来最值钱的是连接能力而非生产资料。

真正的高手都在修炼"不赚钱的能力":

- 程序员开源代码反而获得高薪offer

- 作家不在意版税却成畅销书

- 博主不接广告粉丝主动求带货

就像《道德经》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普通人实现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永远不要把赚钱当目标」,当你停止用时间换钱,财富自由才真正开始!

从挣钱、赚钱到值钱,通往财富自由的一场心智修炼——一堂实用的财商心理课,大家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人的一生会经历7次重要的机遇,这些机会大约每七年出现一次。

当机会靠近你时,你看不见;当机会敲打你时,你看不起;当机会撞击你时,你看不懂;当机会离开你时,你追不上,认知决定高度。

我是「即视感」

点亮【在看/点赞】,你期待的都会来到你身边~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