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真是一个繁忙的季节。 就在本月,成都相继召开了两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会议。一个是“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一个是“2025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 在美国不断挥舞关税大棒、全球经贸格局面临巨大混乱和不确定之时,这两大盛会的召开格外耐人寻味。它表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都坚决张开了与世界友好合作的怀抱。
![]() 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成都虽然是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但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更是全力以赴打破地理限制,以惊人的速度与世界紧密相连,真正实现了与世界“零”距离。 去年,成都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8700万人次,稳坐中国内陆航空第三城,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年货邮吞吐量更是首次突破100万吨,成为中国内陆第5个、中西部第1个航空货运迈入“百万吨级航空俱乐部”的城市。 “8700万人次+100万吨”的背后,是成都通达全球、畅联五洲的航线网络。80多条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通达五大洲、全国每20架次航班就有1架在成都起降、天府国际机场去年旅客吞吐量跻身全球前30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就在这个4月,成都还将迎来多条国际航线密集起飞,其中包括新开和复航的洲际客货运航线,5小时“亚太空中货运圈”与11小时“亚欧空中货运走廊”不断加强,将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全球通达水平和辐射能力,推进客流便利往来、货物高效流通。 天空日益繁忙,陆地同样在不断加速。 4月13日,成都首趟图定中亚班列正式开行,这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至中亚新增一条常态化跨境物流通道,为内陆企业开拓欧亚市场注入了新动能。 另外,位于蒲江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南港),作为重点物流项目也已纳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与青白江南北呼应,形成“两个航空港+两个铁路港”的物流枢纽布局体系。 ![]() 自2013年首趟成都中欧班列鸣笛启程以来,成都国际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3.2万列,覆盖境内外150座城市,每9列中欧班列就有1列从成都发车,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 “西进欧洲、北接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让成都这座内陆城市成为了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更成为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强力战略支撑。 ![]() ![]() 陆空国际双枢纽强势崛起的背后,是业的多元化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让成都产成为了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全球一半以上的iPad和近一半的高端柔性屏在成都生产,“成都造”智能座舱、纯电无人驾驶重(矿)卡等智能网联汽车远销欧洲、蒙古国、沙特等地,“成都造”低空飞行器eVTOL加速出海中东市场……在成都,高端芯片、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正面向全球配置资源要素,电子信息、高端能源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
随着“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的深度推进,以及“立园满园”行动的开展,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成都更是先后5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榜单。 通过政企组团“出海”等方式,越来越多成都企业亮相国际,抢滩海外市场。去年成都市出口总额达4641.4亿元。其中平板电脑出口706.4亿元,增长20%,占全国平板电脑出口总额的42.6%;光模块出口增长150%,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44%。 另一方面,去年成都也实现进口的快速增长,连续7个月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电子元件、半导体制造设备、航空和汽车零部件等工业生产资料进口增长迅速,三文鱼、榴莲等特色单品进口实现倍速增长。
“买全球卖全球”,二者相加,去年成都进出口总额突破8390亿元,总量持续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位列中国外贸TOP20第12位,离TOP10只有一步之遥。这主要得益于中西部产业转移、大基建大投资的双重助力,中西部地区得以借助中欧班列、航空物流、陆海通道跻身外贸强市之列。 在现有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外贸结构性调整,发挥成都辐射西部地区3.8亿人口的腹地优势? 就在上月,成都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构建“一站式”国际供应链集成服务链主企业,将有助于更快一步推动成都实现“流量”向“留量”转化。这是成都迈出的重要一步。 早在2020年,“国内大循环”的概念就已横空出世,国家层面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3年以来,面对大环境变化,高层会议先后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将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置于关键地位。 ![]() 与此同时,重要文件提出“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中西部产业大转移再次加速。 ![]() 今年一季度,成都入境游迎来“开门红”——成都边检站数据显示,1-3月,成都航空口岸入出境外国人达35.4万人次,同比激增70.18%,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游客位列前三。 “歪果仁”在成都,不仅仅沉迷于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的千年文明传承,惊叹着大熊猫花花、川剧变脸、吐火,陶醉在火锅、川菜的独特巴蜀风味,更开启了“狂野”的“买买买”模式。 去年,成都全市离境退税金额近3000万元,商品销售额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超400%。在此基础上今年仍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税务部门相关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额同比增长270%,规模已达去年全年的41.4%,办理离境退税的境外旅客数同比增长225%,开单量同比增长206%。
自古开放包容的成都,从来都热情好客。为了方便“歪果仁”买买买,全市共有离境退税商店429家,其中“即买即退”商店49家,办理完退税手续后即可当场领取退税现金。支持外卡刷卡支付,没有手续费、汇率也是实时计算,还有支持16种语言实时翻译的AI智能屏。这样的双语服务,从国际旅客飞机落地成都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数据显示,去年成都接待入境游客1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倍;成都航空口岸往返欧洲、大洋洲、非洲直飞旅客量,已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21.8%、122.1%、195.2%。携程发布的“2024中国旅游目的地热力地图”上,成都在外国游客搜索热门城市中高居首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今,成都“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自1981年与法国蒙彼利埃市缔结友好城市,44年来成都已有244个友城,从2016年起已先后成功举办6次国际友城市长交流活动,城市全球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成都还积极举办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从成都国际诗歌周到国际音乐节,从国际艺术双年展到非遗博览会,让世界看到了成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
在世界赛事名城的建设目标之下,去年成都举办了包括汤尤杯羽毛球赛、国际乒联混合团体赛、霹雳舞世锦赛在内的国际、国内赛事70余项,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今年,成都还将举办国际马术联合会、世界滑板轮滑联合会、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等高热度国际、国内赛事80余项,赛历仍在持续更新中。 “大运会”的欢呼和掌声还在耳边回荡,今年8月,成都又将迎来第12届世界运动会。这是该赛事首次在我国大陆举办。以文化为魂,以赛事为媒,成都持续闪耀国际舞台。 4月23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6%的GDP增速,8.1%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0%的工业投资增幅,161.6%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狂飙、11.9%的进出口增长……无惧当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成都依然交出了“高分”答卷。 当开放的成都与世界“零”距离,故事从此与众不同! /// 在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认知中,伦敦、纽约、东京、北京、上海、香港……世界绝大多数中心城市总是临近大海,内陆城市要想逆天改命,必须高度依赖它们作为跳板,来融入到全球贸易和产业链条当中。 但是成都的故事无疑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就像《哪吒2》爆火的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成都肩负“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时代使命,通过交通枢纽重构、产业韧性培育和制度机制创新,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的华丽转身。 它不仅为内陆城市崛起提供了突围样本,更为正加速重构的全球经贸版图,开启了无限新可能。 关于开放的成都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扫码⬇️加群畅聊哦~ 防止失联〖请设星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