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不是你的错,更不是别人PUA你的理由

 Summer学习笔记 2025-04-24 发布于江苏

这是小编的第304篇,主题为心理

最近,对“原生家庭”这4个字深度排斥,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简单粗暴的就把归因列为“原生家庭“的锅,听起来像是你关心,其实是披着心理术语的攻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不会这么做的。

别再被这些PUA式指责困住了。你不是原生家庭的代罪羔羊。

一、原生家庭不是你的错,更不是攻击你的理由

所有人都有伤痕,但不是所有人都该为它背锅

被伤过可以疗愈,不代表你该忍气吞声

二、当“心理学”被用来PUA:最阴险的语言暴力


一句话让你哑口无言,内疚、自我怀疑全部激发


把你对问题的思考,硬拉回到“你本身不值得爱”


三、识别这类PUA的常见语句


“你太情绪化了,是不是你爸妈小时候老吵架?”


“你控制欲太强,是小时候没安全感吧。”


“你自己先搞好你的原生家庭问题再说别人。”

四、如何优雅反击、不再受控


用“我句式”表达界限:“我不接受你用我的成长经历来压制我现在的表达。”


拒绝“情感转移术”:我们讨论的是眼前的问题,不是我爸妈。


内在安定才是防御:我承认我有些课题,但我不允许你用它操控我。


“我知道成长有影响,但我不接受你用它来解释和否定我。”


“如果我们要沟通,请聚焦现在,而不是我过去的经历。”


“原生家庭可以解释一部分,但不代表我永远停留在那里。


五、原生家庭不是解释一切的万能钥匙


我们承认原生家庭会影响一个人,但那不是贴在额头上的标签,不是别人口中的万能归因公式。它可以是我们自我觉察的起点,但不该是别人评判你的证据链。

用原生家庭来否定一个人的感受、选择、反应,是一种更高级的情绪操控:你无法反驳,也容易自我怀疑。

六、标签化的伤害:被简化、被误解、被否定

当有人说“你是因为原生家庭才这样”的时候,往往就等于在说:

“所以你没资格生气。”

“所以你说的不算。”

“所以你现在的问题,是你自己的事。”

他们不是在理解你,而是在甩锅——把所有问题都归结成“你本来就有问题”,然后理所当然地忽略了你现在真实的感受和表达。

七、我们讨厌的,从来不是“谈原生家庭”,而是“拿它来否定我


我们不怕聊原生家庭,不怕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怕的是——别人只看到你的过去,而否定你现在的努力。

别人用心理学名词包装情绪勒索。明明在谈感情、谈合作、谈生活,却总有人把问题粗暴归因于“你从小怎样”。

你的界限,就是你自我疗愈最好的开始。


八、写在最后

我们都在穿越各自的成长背景,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请不要再用“原生家庭”来否定我的情绪、判断我的价值、攻击我的表达。我不是谁的心理案例,也不是你操控的靶心。原生家庭是我的一部分,但不是我全部。

如果你也曾被类似的标签困住过,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故事,我们一起拆解、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