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发现,药物的起效速度与其剂型密切相关,口服药物只有制成不同剂型,才能够满足不同病友的治疗需求。 因此,除中草药外,绝大多数西药一般不直接使用原料药物,而是制备成具有一定形态和性质的剂型,以充分发挥药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使用与保存。 根据药物使用目的和性质不同,通常将药物制成适宜相应人群或疾病的不同剂型,如中成药有丸、散、膏、丹等,西药最常用的是片剂、胶囊等。 片剂种类繁多,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产品,又可分为普通片、薄膜衣片、肠溶片、包衣片、口含片、咀嚼片、舌下片、分散片、泡腾片、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等。 本文就常见的几种片剂剂型的不同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 ![]() ![]() No.1 分散片 分散片是一种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新剂型,它充分集片剂和液体剂的大成并避免了二者的不足,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 遇水后在3分钟内即可崩解,形成外观清澈或略带乳光的水溶液或混悬液。分散片可以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含服或整粒吞服,除特殊标注者外,大多数可以拆开或粉碎服用。 ![]() No.2 包衣片 有的药物畏光怕潮、一沾水就黏糊成团,还有一些药品在肠道吸收才能够发挥最佳疗效与最小的副作用,若在食道或胃内提前溶解,可能引起喉咙灼伤、胃部不适等反应。 制药时通过使用明胶等外壳把药粉包装起来,做成包衣片,给药物“穿”上一层衣服,还能够防潮、避光、遮盖不良气味或减少药物对口腔、食道、胃黏膜的不良刺激,在指定器官起效。 通常是以普通片为片芯再包上衣膜,依据“衣服”的不同,可分为胃溶、肠溶薄膜包衣,糖包衣等。 ![]() 可通过药品外包装或说明书内的“性状”一栏,来辨识“包衣”药物。若掰开或磨碎服用,不仅破坏了药物的稳定性而影响疗效,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例如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片、复方黄连素片、阿司匹林包衣片、多酶片等,均需要整颗吞服,不可拆分。 它们的外层有外衣,一旦被破坏,有的可能会被胃酸破坏而失去药用价值,有的可能无法达到缓释和长效的目的,甚至还有的可能因为药物吸收过快过多而造成药物中毒;但在心肌梗死发作时,为了快速起效阿司匹林包衣片可嚼碎或咬碎服用。 ![]() No.3 泡腾片 泡腾片也是一个较新的特殊剂型,适合老人、儿童或固体药物难以下咽者。 泡腾片对胃肠的刺激相对较小,安全且易被接受。如解热镇痛的阿司匹林泡腾片、布洛芬泡腾片、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还有补充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维生素C泡腾片等。 因为含有泡腾崩解剂,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遇水后迅速溶解,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若直接将其放入口中,大量气体急剧充斥气道,有引起窒息的风险。因此不能直接口服,需要用温开水(≤40℃)溶解后服用,如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维生素C泡腾片等。 ![]() 媒体曾报导过一年仅18个月幼儿,因家长给其直接吞服维生素C泡腾片,导致药物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快聚集于口腔,因缺氧而造成窒息,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失败的惨痛案例。 供口服的泡腾片一般情况下宜用100~150ml凉开水或温开水浸泡,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 还有一种阴道泡腾片,为妇科外用的药物,能在少量体液下迅速崩解,丰富的泡沫使药物快速分布于腔道,疗效确切、作用迅速。 阴道泡腾片主要用于厌氧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感染,宜在晚上睡前清洗完外阴后,将药物置入阴道中段以上,用药前先排尿,并用适宜的冲洗液冲洗阴道。用药后1~2小时内尽量不排尿,治疗过程中即便症状消失,也要严格遵照医嘱完成整个疗程。这种泡腾片严禁口服。 ![]() No.4 混悬剂 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原料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的供口服的混悬液体制剂。 按照药物性状来分,口服混悬剂可分为液体混悬剂和干混悬剂,大多混悬剂一般均为液体,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是将药物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使用时加水即可迅速配制成混悬剂。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为儿童感染常用剂型,服用时将药物溶解在水中,搅拌均匀后服用,避免使用热水,从而影响药效或引起呕吐。 ![]() 用药疗程一般采用“三日服用方法”较多见,即连续服用3天,接下来4天虽然没有吃药,因阿奇霉素的半衰期较长,组织浓度高,所以它在体内的药物还可以发挥作用。 干混悬剂保存的稳定性以及儿童对药物的依从性要优于传统液体混悬剂。因干混悬剂呈粉末状,不可以直接吞服,以免呛入气管发生危险、配置时使用冷或者温开水冲泡,摇匀充分溶解后服用。 ![]() 总之,不同剂型,不同吸收代谢特征,其用法也大相径庭,有时即便是同一种化学名称和剂型的药物,来自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用法也可能有所差异。 ![]() 每天吃1/2片和隔天服用一片,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万不能为了偷懒而减少用药频次。过去的那种 “吃药靠掰,用量靠猜”的草莽式粗狂用药理念需要摒弃。 具体到每一种药物,既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还要注意药物与自己的病情是否契合,存疑时宜及时咨询专科医师或药师,并非简单的“一吞了之”,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不能匆忙草率地去擅自用药。 |
|
来自: 新用户8825scG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