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ADHD,为什么以前的A娃能考上985,现在的A娃却厌学躺平?

 荆楚文史哲 2025-04-24

很多A娃的家长会陷入深深的困惑:“我也是ADHD,为啥我小时候就没遇到学习动力缺失、写作业困难、难以专注这些问题呢?”

的确,不少确诊或疑似ADHD的大朋友,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学历,985、211高校毕业的不在少数,还有留学归来的硕士、博士,事业也都顺风顺水。可反观现在的A娃,在学习和生活中深受ADHD影响,表现不尽如人意。

同样是A娃,为何过去的孩子似乎未受太大影响,如今的A娃却常常遭遇学习难题,尤其是缺乏学习动力呢?这个问题在我家也尤为突出。

我去年被确诊为ADHD,回顾童年,我那时也表现得十分“A”。上课时,我极易走神、开小差、搞小动作,每次开班会,我准是老师重点批评的对象。尽管纪律差,但我的成绩一直不错,学习也积极主动。

可我家孩子的成绩,除了英语,其他科目要么起伏不定,要么处于中等水平。我坚信他比我聪明,可成绩却一直普通。除了成绩,最让我头疼的是他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我常常想,他为何不能像我小时候一样,充满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在一本名为《与孩子深度交谈:高质量谈话提升孩子的七大能力》的书里读到一个小故事,才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讲师、语言病理学家丽贝卡·罗兰。书中讲述了她帮助一个“阅读困难”孩子的故事。

故事里的孩子叫迈克尔,他总觉得自己阅读很差。原因之一是他不愿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还总说自己“不是一个善于读书的孩子”。可实际上,他当时的阅读能力符合年级水平。

只是在他所在的班级里,有很多孩子表现出色,阅读能力远超年级水平。了解这个情况后,迈克尔重塑了自我意识:他或许不是能力超强的阅读者,但能读得很好,无需为跟不上同学而焦虑。他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喜欢的书,不必担心读这些书会显得“愚蠢”。

迈克尔因阅读能力比不上班里同学而自卑,觉得自己阅读糟糕,这或许也是他去看阅读困难门诊的原因。但丽贝卡给他做了测试,发现他的阅读能力正常,问题出在身边同学太优秀,衬得他显得差。了解这一点后,迈克尔信心大增,对自己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表现越来越好。

很多有“阅读困难”问题的A娃,或许也是类似情况。并非A娃阅读能力太差,而是周围孩子太优秀、太努力,把他们比下去了。他们因比不上同学,便怀疑自己的能力,给自己贴上“阅读糟糕”的标签,丧失了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如今的A娃也是如此。起初,他们可能只是纪律比同学差一点,但学习能力和成绩与同学相差无几。大家起点差不多,差距仅在纪律方面。可是当普通孩子开始“内卷”,变得越来越优秀,大量孩子达到一定高度,整体能力提升后,人们便产生了普通孩子都如此优秀的错觉。

这使得发育滞后的A娃举步维艰,他们只是发育稍晚,心智比同龄人落后一点,但“内卷”让普通孩子都成了“超常娃”,A娃便被远远甩在身后。周围同学越优秀,越凸显出A娃的“差”。

长期落后,不等别人评价,A娃们就自动给自己贴上了“学渣”的标签。反正怎么都追不上同龄人,躺平才能保护自尊心,怎么努力都赢不了,这才是他们厌学躺平的根源。

而过去能考上985、211的大A们,大多比较幸运,没赶上“内卷”的时代。尽管发育滞后,但初高中时,大脑发育追上同龄人后,由于环境普遍不太“卷”,他们没有被落下太远,还能凭借智商或其他能力弥补ADHD带来的影响,取得不错的成绩。

拿我自己来说,小学时我也浑浑噩噩,和群里大多数A娃差不多。幸运的是,当年没人管,老师要求也不高,日子过得比较轻松,没有“不如人”的感觉。初高中后,大脑发育好了才真正学会学习。

虽然最后因偏科严重,只考上了普通大学,但因环境不“卷”,我一直对自己充满信心,没有被过度碾压,才保持了今天的乐观。

了解这些后,我们该如何帮助A娃呢?可以借鉴丽贝卡的做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不差,只是周围人太优秀,才显得自己差。认识到大多数孩子的水平基线,能帮助他们保持学习信心和前行的勇气。不要用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这也是我一直强调“降低期待”的原因。

确实,做到这一点很难。社交媒体的盛行,对学霸的过度吹捧,让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让爱子心切的父母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实际上,大多数孩子都很普通,不要用学霸的标准要求普通孩子,更不能用学霸的标准要求A娃。

A娃是晚熟的孩子,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帮他们保持对自己的信心,比暂时的成绩更重要。让我们给予A娃更多的理解、支持和耐心,陪伴他们走出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