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主机型号的命名规则通常包含制造商代码、缸数、冲程类型、缸径、燃料技术、控制方式等关键参数。不同厂家的型号命名规则存在差异,以下是几大主要船用主机制造商的型号含义解析及示例: 一、通用型号命名规则(以中国船用柴油机为例) 根据中国船用柴油机的型号标准,型号通常分为四部分: 1、制造商代号:1-3位字母,如JC(济南柴油机)、G(系列代码)。 2、气缸参数:包括缸数、布置形式(直列/V型等)、冲程类型(四冲程省略,二冲程用E表示)、缸径/行程(单位由制造商自定)。 3、结构特征:如冷却方式(Z为增压)、用途(C为船用主机)。 4、区分符号:用于区分同系列不同版本。 示例:8E150C-1:8缸、直列、二冲程、缸径150mm、船用主机基本型(1为版本区分)。 二、MAN(曼恩)主机命名规则 MAN主机的型号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1、缸数:首位数字表示缸数,如“12K98ME-C7”中的12表示12个气缸。 2、冲程类型:字母K、L、S分别表示短冲程(Short)、长冲程(Long)、超长冲程(Super Long),影响发动机功率和效率。 3、缸径:数字表示活塞直径(单位:厘米),如“98”即缸径98厘米。 4、控制技术: ME:全电子控制(包括喷油、排气、启动),如“ME-C”中的C表示紧凑型设计。 MC:凸轮轴控制,机械式操作。 5、版本号:末尾数字表示设计版本,如“C7”中的7为版本号。 示例:12K98ME-C7:12缸、短冲程、缸径98厘米、全电子控制紧凑型主机,版本7。适用于超大型集装箱船,功率接近10万马力。 三、WinGD(中船温特图尔)主机命名规则 WinGD型号融合了传统柴油机和新型燃料技术特点: 1、缸数与缸径:如“10X92DF”中的10表示10个气缸,92表示缸径92厘米。 2、燃料类型: DF:双燃料(Dual Fuel),支持甲醇、LNG等清洁燃料。 LPSCR:低压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用于尾气处理。 3、技术特征: X:代表超长冲程设计,优化能效。 M: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版本号。 示例:CPGC/CMD-WinGD 10X92DF-M-1.0-LPSCR:10缸、超长冲程、缸径92厘米、甲醇双燃料主机,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和低压SCR尾气处理装置,甲醇替代率超95%,功率达64500千瓦。 ![]() 四、MTU船用主机型号解析 MTU(罗尔斯-罗伊斯旗下品牌)主机的型号命名规则融合了系列代码、技术版本与排放标准,具体如下: 1、系列代码与功率范围 2000系列:功率720 kW至1,939 kW,适用于快速游艇、巡逻艇,如“16V2000M90”中的16V表示16缸V型排列,M90为技术版本。 4000系列:功率746 kW至4,300 kW,以高可靠性和低生命周期成本著称,适用于商船和大型舰艇,部分型号搭配SCR系统满足IMO III排放标准。 1163系列:功率4,800 kW至7,400 kW,专为高负载舰船(如护卫舰、快速渡轮)设计,支持HVO燃料。 8000系列:功率7,280 kW至10,000 kW,为超大型船舶(如海军舰艇)提供动力,型号中的“L”后缀代表长冲程优化设计。 2、缸数与排列方式 数字+V型:如“20V8000M91L”中20V表示20缸V型排列,优化空间布局与功率密度。 直列或V型:V型通常采用90°或60°夹角,提升紧凑性。 3、技术特征标识 字母后缀:如M61、M90、M94等,表示技术迭代或设计版本。例如,Series 2000 M61采用直接燃油喷射和涡轮增压技术,输出功率536至1,070马力。 排放技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用于降低氮氧化物,如4000系列通过SCR满足IMO III标准;HVO兼容标识表示支持氢化植物油燃料。 特殊设计:如“L”代表长冲程(优化能效),“C”表示紧凑型。 4、应用场景与选型代码 负载类型:通过选型代码区分,如3A(100%负荷连续运行)、3B(可变负载)等。 适用机型:型号后缀可能关联冷却方式(如TB为涡轮增压水冷)或安装类型(如ICFN 7)。 五、其他厂商示例 1、J-Eng(日本发动机):型号通常包含缸数、缸径和冲程类型,如“6UEC45LSII”中6为缸数,45为缸径(厘米),LS表示长冲程。 2、中国动力(CSE):型号如“G8300/380ZDZC”,其中G为系列代码,8缸、缸径300mm、行程380mm,增压可倒转设计。 六、型号参数的实际意义 1、缸数与功率:缸数越多、缸径越大,输出功率越高。例如12缸主机适用于万箱级集装箱船,而6-8缸主机多用于散货船。 2、冲程与能效:超长冲程设计(如WinGD的X系列)可提升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 3、燃料技术:双燃料(DF)机型支持低碳燃料(如甲醇、LNG),符合IMO减排法规需求。 总结 船舶主机型号是技术参数的浓缩表达,需结合制造商规则解读。MAN、WinGD等国际品牌通过型号传递功率、燃料类型和控制技术等核心信息,而中国厂商(如中国动力)则遵循国家标准编码规则。随着绿色航运发展,新型号中“DF”“LPSCR”等技术标识愈发重要,推动船舶动力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