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人都值3.7亿年的等待:科学对 “宇宙从何而来?” 的解答

 科学羊 2025-04-25 发布于广东

大家好,我是科学羊🐑。

每个人的一生中,大概都曾在某个夜晚仰望星空,突然涌上一种深沉的好奇:在我出生之前,世界是怎样的?

在我的父母、祖父母甚至最早的人类出现之前,又是什么模样?

如果一直往回追溯,追溯到没有地球、没有生命、甚至没有太阳和星星的那一刻——那最初的“零点”是什么?

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问题之一。

几乎可以肯定,自人类开始具备思考能力以来,这个问题就如影随形。

可惜的是,长达数十万年的时间里,我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没有望远镜、没有理论模型、也不了解岩石中的化石能讲述怎样的往昔。人类那时只能通过神话和故事来解释这浩瀚的宇宙。

但今天不同了。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21世纪,我们终于可以用科学的语言来回答这个千古之问。

答案,远比你想象的要壮阔、要震撼人心。

01 地球的“老底子”:一块岩石揭开的亿年秘密


故事要从19世纪的一位自然学家说起。

他就是查尔斯·达尔文。

很多人知道他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但其实他最早对生命漫长历史的洞察,源于一块英国南部的岩石——威尔顿穹顶。

那是一片被风雨侵蚀抬升的沉积岩,两侧覆盖着厚厚的白垩岩层,夹杂着古老的化石。

达尔文从这些岩层中看到了一幅漫长的地质画卷:一层层沉积、一代代物种兴衰,意味着地球的历史远非几千年所能囊括——它需要数亿年,甚至更长。

那时的科学还无法解释太阳如何持续燃烧这么久,但地球的“年轮”却无法忽视。

地球很老,比人类历史长得多得多。

英格兰南部威尔顿穹顶的横截面,其侵蚀特征的形成需要数亿年的时光来解释,各层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见证了这一切。两侧的白垩沉积物,中心区域却缺失,为这一构造所需的地质时间尺度提供了惊人证据:这一时间跨度远超 19 世纪末期任何关于太阳能源的当代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

02 星辰大海的启示:宇宙原来会“呼吸”

科学的另一只脚,则踏入了天文的天空。

1915年,爱因斯坦抛出了震撼世界的“广义相对论”:宇宙不是一个静态舞台,而是一张被物质和能量“拉扯”的时空织布

随后几年,一位名叫维斯托·斯里弗的天文学家发现,天上的星云光谱出现了“红移”——它们在远离我们,而且越远跑得越快。

1920年代,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和乔治·勒梅特进一步基于相对论得出结论:宇宙不但在动,它在膨胀。

真正意义上的“大爆炸宇宙学”由此诞生。

但直到1923年,一张照片彻底改写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03 一张模糊的感光片,震撼了整个科学界



那年,哈勃正用望远镜观测仙女座星云。他在照片上看到一个反复“闪耀”的光点,原本以为是新星,但随后意识到——那其实是一颗周期性变亮的造父变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颗星远得令人咂舌。

不是几千光年,而是几百万光年之外!哈勃激动地把标注“N”的字母划掉,换上了“VAR!”——一切都变了。

从此,人类明白:银河系并不是宇宙的全部,仙女座星云其实是另一个“岛宇宙”——一个独立的星系。而天上的无数星云,也大概率是无数个星系。

宇宙,不是一个小小的天体系统,而是一片浩瀚星海。

既然宇宙在膨胀,那它曾经肯定更小、更密集、更热。

这就是“热大爆炸”理论的核心逻辑。随着宇宙变大,光子的波长被拉长,能量降低;往回推,它们必然更短更猛,温度更高。

宇宙起初就像一个炽热的火球,随着时间膨胀并冷却,逐渐形成今天的星系、恒星、行星和我们。

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早期星系、恒星数量、重元素含量等多种方式,一步步验证了这一图景。

更神奇的是,1960年代,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无意中用喇叭天线捕捉到了一种奇怪的背景噪音——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热大爆炸的“回声”。

这不再是故事,而是实打实的观测数据。

但,大爆炸并不是终点:暴胀的来临

尽管大爆炸理论已经能解释很多事,但它也面临三个巨大的未解之谜:

    为什么宇宙各个角落的温度几乎一模一样,连彼此根本来不及交流的区域也如此一致?

    为什么宇宙如此“平坦”?仿佛经过精确调校?

    为什么我们没有在今天看到早期宇宙留下的极端高能“残骸”?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引入了一个更早的阶段:宇宙暴胀

    它指的是在大爆炸前,宇宙经历了一段极端快速的膨胀期,几乎在一眨眼间,把一个原本极小、极均匀的区域,扩展成整个可观测宇宙的尺度。

    在上图中,我们现今的宇宙各处拥有相同的性质(包括温度),因为它们源自一个具有相同性质的区域(图源:E. Siegel/《超越银河》

    暴胀不仅能解释前述的三大谜团,还预测了宇宙中密度涨落、波动结构的模式——而这些预测,已经被宇宙微波背景的观测所验证。

    终极的问题:我们真的知道一切了吗?



    暴胀与大爆炸的联合理论,是目前我们最好的宇宙起源解释。但,它仍不是全部真相。

    暴胀持续了多久?是怎么开始的?

    会不会永远存在于“之前”的某处?是否有别的宇宙也在暴胀?我们能否通过引力波观测,看到那些遥远的线索?

    科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每一个答案,都是下一个更深层问题的起点。

    写在最后


    曾经,我们用神话描绘宇宙的开端;

    如今,我们用望远镜和公式追溯那炽热的第一秒。

    但不管工具如何变化,那个“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始终未变。

    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接近答案。

    好,今天就先这样啦~

    科学羊🐏  2025/04/25

    祝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