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子,这一中药材中的滋补佳品,源自女贞属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亦被人们称为女贞实或冬青子,其入药后不仅能滋补肝肾,更能助你延缓衰老。然而,女贞子的功效远不止于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它的更多神奇功效,并了解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别名女贞实(《本经》),冬青子(《济急仙方》),爆格蚤(《分类草药性》),白蜡树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鼠梓子(《广西中药志》)。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或乔木,高达25米。树皮为灰褐色,枝条呈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其上疏生着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3厘米,表面具沟;叶片为革质,形状多样,包括卵形、长卵形、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尺寸为6-17厘米长,3-8厘米宽,先端尖锐至渐尖或钝圆,基部则呈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圆锥花序顶生,尺寸为8-20厘米长,8-25厘米宽;花序梗长达3厘米;花序基部的苞片常与叶片同型,小苞片呈披针形或线形,凋落时脱落;花朵无梗或近无梗,花萼无毛,长5-2毫米,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毫米,裂片长2-5毫米,反折;花丝长5-3毫米,花药为长圆形,长1-5毫米;花柱长5-2毫米,柱头棒状。果实肾形或近肾形,尺寸为7-10毫米长,4-6毫米径,深蓝黑色,成熟时转为红黑色,表面被覆白粉。花期跨越5月至7月,果期则从7月持续至翌年5月。这种植物的果实即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果实。 归经:肝;肾经。 性味:甘;苦;性凉。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功能与主治:女贞子能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它主要用于治疗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以及目暗不明等症状。 用法与用量:内服时,可煎汤或入丸剂,一般用量为6-15克。外用时,可适量敷膏点眼。需要注意的是,清虚热时宜生用女贞子,而补肝肾时则宜熟用。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滋补肝肾 乌发明目 延缓衰老 然而,服用女贞子时也存在一些禁忌。例如,避免与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同食,且不宜在饭前服用。此外,感冒发热、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禁止服用女贞子。 验方精选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将女贞子冬至日采收,不拘多少,阴干后用蜜酒拌蒸,过一夜。之后用粗袋擦去皮,晒干研为末,瓦瓶收贮。或先熬干,配以旱莲膏使用。旱莲草则在夏至日采收,捣汁熬膏,与女贞子混合制成丸剂,临卧时用酒送服。(《医方集解》二至丸) 治神经衰弱:使用女贞子、鳢肠、桑椹子各五钱至一两,水煎后服用。或取女贞子二斤,浸米酒二斤,每天适量饮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风热赤眼:冬青子适量,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后取出,每次适量点眼。(《济急仙方》) 治视神经炎:女贞子、草决明、青葙子各一两,水煎后服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瘰疬、结核性潮热等:女贞子三钱,地骨皮二钱,青蒿一钱五分,夏枯草二钱五分,水煎后分三次服用。(《现代实用中药》) 治肾受燥热、淋浊溺痛等:女贞子四钱,生地六钱,龟板六钱,当归、茯苓、石斛、花粉、萆薢、牛膝、车前子各二钱,大淡菜三枚。水煎后服用。(《医醇胜义》女贞汤) 补肾滋阴:取女贞子浸酒中一日夜后擦去皮,晒干研为末。待早莲草出时,采数石捣汁熬浓,和末制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百丸,酒送下。十多天后体力增加,并能强腰膝、起阴气。(《经验方》) 风热赤眼:用女贞子不限量捣汁熬膏,净瓶收存埋地中七日后取出点眼。(《验方新编》) 口舌生疮、舌肿胀出:取女贞叶捣汁含浸吐涎。(《草药手册》) 一切眼疾:用女贞叶捣烂加朴硝调匀贴眼部。(《本草纲目拾遗》) 此外,女贞子还可用于日常保健和食疗。它为木樨科常绿乔木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冬季果实熟时采收,蒸熟后晒干使用。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清热明目。 应用用于肝肾阴虚引发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女贞子能补益肝肾,且性质清补。例如,在二至丸中,它与旱莲草一同使用,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若再加入桑椹,其效果更佳。 用量建议使用量为10~15g。 使用注意虽然女贞子补益而不腻,但因其性质偏凉,所以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应慎用或忌服。 女贞子的古诗词韵味女贞子,这一味中药材,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深受古诗词作者的喜爱。其独特的性味归经,以及补益肝肾、清热明目的功效,使得它在诗词中常被描绘成一种具有深厚韵味的自然之物。 女贞花宋代 刘攽 巴妇能专利丹穴, 女贞子的传奇故事在古老的秦台,流传着一个关于女贞子的传说。据说,秦始皇曾对一位名叫女怀清的巴妇大加赞赏,她独占了丹穴的专利。这种女贞子,源于秦台,因其独特的烧制技艺和赤玉般的色泽,赢得了“独享盛名”的美誉。 女贞子的传奇故事在古老的秦台,流传着一个关于女贞子的美丽传说。据说,秦始皇曾对一位名叫女怀清的巴妇赞赏有加,她独占了丹穴的专利。这种源于秦台的女贞子,凭借其独特的烧制技艺和赤玉般的色泽,赢得了“独享盛名”的美誉。 而女贞子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深情的爱情故事。传说在秦汉时期的江浙临安府,有一位员外的女儿,品貌端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而,员外却为了升官发财,将爱女许配给县令为妻。女儿却与府中的教书先生情投意合,对那些纨绔子弟嗤之以鼻。在出嫁之日,她含恨撞死在闺房中,以示自己非教书先生不嫁的决心。教书先生闻讯后,忧郁成疾,数日后形如枯槁。 数年后,教书先生来到此女的坟前凭吊,发现坟上长出一株枝叶繁茂的女贞子,果实乌黑发亮。他摘下几颗品尝,味道甘苦却直沁心脾,顿时精神焕发。从那以后,他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饥,病痛竟奇迹般地逐渐好转,过早的白发也渐渐变黑。他感慨万分,吟诗道:“此树即尔兮,求不分离兮。”自此,女贞子便开始被人们作为药物使用,传承着这份深厚的情感与传奇。 别名:女贞实、冬青子、爆格蚤、白蜡树子、鼠梓子。 真品女贞子,其干燥果实呈卵形或椭圆球形,有的略带弯曲,大小约为5~10毫米长,3~4毫米直径。外皮为蓝黑色,表面带有皱纹,两端呈现钝圆状态,底部留有果柄的痕迹。质地坚硬而体轻,若横面剖开,多数为单仁,少数双仁,中间以隔瓤相隔。仁本身呈椭圆形,两端尖锐,外皮紫黑色,内部灰白色。嗅之并无特殊气味,口尝则感觉甘甜微涩。 临床应用 女贞子,这一味性平、味甘苦的中药材,主要归肝、肾二经。它被誉为滋阴益寿、补益肝肾、清热明目以及乌须黑发的良药。因此,常被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耳鸣目暗、腰膝酸痛、内热以及须发早白等症状。在古代医籍中,《神农本草经》甚至将其列为上品,并赞其“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此外,《草本备要》也提及女贞子能“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除百病”。根据中医“以形补形”的理论,女贞子因其形状与人体肾脏相似,故能补肾健体。而对于那些需要补肾但又怕上火的人来说,女贞子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药物趣谈古时候,有个名叫贞子的姑娘,嫁给了农夫。婚后不久,丈夫就被抓去当兵,一去就是三年,音信全无。贞子整日以泪洗面,直到有一天,同村逃兵带回丈夫已战死的消息,她悲痛欲绝,几日不吃不喝,濒临死亡。在邻家二姐的劝慰下,她才勉强挺过半年,但最终因病倒下。临终前,她请求二姐在坟前栽棵冬青树,以证明她永恒的心意。二姐照做,几年后冬青树繁茂葱郁。 有一天,贞子的丈夫归来,得知贞子的情况后痛哭不已,泪水洒满冬青树。此后,他因过度悲伤而患上疾病。令人惊奇的是,冬青树似乎受到了泪水的滋润,竟然开花了,还结出了许多豆粒大的果子。乡亲们纷纷尝试这些果子,发现它们具有补阴益肝肾的药用价值。于是,“女贞子”这一名字便流传开来。 现代应用女贞旱莲膏 女贞子桂圆猪肉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