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给人你很值钱的感觉,而不是很有钱的感觉

 学海学无止境 2025-04-25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472期分享
本文共2400字  | 阅读需要5分钟

“戴劳力士的人只能证明他买得起劳力士,戴出劳力士价值的人,才能证明他配得上劳力士。”

Hi~我是胜林~

结构化训练营》5月6日开营,如需了解,点蓝字查看:

人生前30年,最最值得掌握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有人满身名牌、开着豪车,却很难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与信任,徒有其表而无内在;

而有些人看似朴素低调,却在关键时刻被众人依赖和尊崇。

就是“看起来真有钱”和“这人很值钱”的不同之处。

值钱是什么?是你的能力、你的见识、你的不可替代性。

别人愿意为你付高价,不是因为你有钱,而是因为你值得。

就像诸葛亮,哪怕隐居隆中,也能有刘备三顾茅庐,就像关羽,哪怕过五关斩六将,依旧被曹操所信任。

Image

为什么很多人拼命装有钱?

在社会价值评判体系里,财富常常被简化为成功的唯一标尺。

人们默认 “有钱 = 有能力”、“开豪车 = 有地位,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催生了大规模的 “炫富”。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68.7% 的受访者说,身边存在 “装有钱” 现象 。

炫富的背后藏着三重深层动机。

首先是社交资源的争夺。

在商业社交场,开百万级豪车能获得更多交换名片的机会;

同学聚会时,晒出奢侈品的人更容易成为话题中心。

很多人觉得财富展示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但这种建立在物质表象上的关系,也是虚幻的,人性是趋利的,也是经不起考验了的。

一旦你不慎跌落,远离你属于正常现象,落井下石也见怪不怪。

其次是,安全感的畸形补偿。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很多人把物质占有等同于能力证明,并以此当成安全感,甚至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短板。

就像职场新人省吃俭用买大牌西装,试图用昂贵标签填补经验不足的焦虑;

创业失败者贷款买奢侈品,想用外在光鲜掩盖资金链断裂的恐慌。

这种通过消费获得的虚假安全感,本质是对自身价值的不自信。

最后是,社会比较的裹挟。

当朋友圈充斥着出国旅游、豪华晚餐的动态,当同事频繁更换新款电子产品,人们很难不陷入 “别人有我也要有” 的盲目追逐。

心理学中的 “向上比较” 理论指出,持续与更高消费层次的人对比,会放大自身匮乏感,进而推动非理性的财富展示行为。

Image 钱是消耗品
“值钱”则是可再生的资产

很多人认为,财富的积累就是成功的象征,于是热衷于展示自己拥有的豪车、名表和豪宅。

但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角度来看,这些物质财富本质上是消耗品。

一辆价值 50 万的车,落地瞬间就会贬值 20%;

一套豪宅,每年也有约 3% 的折旧率。

这些财富就像手中的沙子,会随着时间慢慢流失。

而 “值钱感” 的底层逻辑,是一套 “个人估值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时间、能力、经验、人脉,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价值。

比如教师、医生、律师这些职业的人,为啥从业时间越久,越来越值钱?

用律师这个职业举例,刚出来接的案子可能就几百几千块钱,但是20年后,可以做到每小时 3000 元的咨询费。

为啥,这价格本质上是他们二十年专业积累的专业体现,因为他们过往每一个案例的都为日后的自己铺路。

这仅仅是专业所体现的“值钱”,还有更多隐形价值体现:丰富的人脉、行业内的影响力……

网上最近一直都有“裁员裁到大动脉”的笑话。

就是企业看不到“核心人才”的价值,只看到了这个人表面上的“不划算”以及降本增效的需求,却看不到这个人的替换成本。

替换成本,才是这个“核心人才”背后的价值,也就是市场,让他们很值钱。

所有职场人都应该懂这个底层逻辑!

企业愿意多花 50% 的薪资留住核心人才,是因为替换这个人的成本远高于加薪成本;

从心理学上的 “心理账户” 理论来看,人们会无意识地对不同类型的价值进行分类。

对于消耗性的财富,人们往往只关注其表面的价格;

而对于具有再生能力的 “值钱” 特质,人们会更看重其长期带来的价值。

所以说,有钱只是某个阶段的结果,而值钱才是持续获得财富的原因;

前者会随着时间折旧,后者却能不断增值。

Image如何让自己更加值钱

(1)锻造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

找到自身的 “长板” 并持续深耕。

职场人可以聚焦行业前沿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工程师钻研大模型算法优化;

创业者可以建立独特的资源壁垒,像本地生活服务商深耕社区供应链。

自媒体人找到符合自己人设的切入定位,并持续深耕内容。。

关键在于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让自己的能力在细分领域形成不可替代性。

所谓的不可替代性,就是你的价值所在。

(2)构建持续学习的价值系统

真正的值钱感源于持续进化,也就是让人永远对你有所期待,也就是让人相信:你明天会比今天更贵。

这就需要持续学习的价值系统。

每周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关注行业动态与技术革新;

定期参加专业培训、行业峰会,与顶尖人才交流碰撞;

建立知识复盘机制,将学到的内容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

(3)打造可视化的价值证明

将能力转化为具体成果。

职场人可以用数据量化工作价值,工作价值主要有两个:

① 提效了多少?降本了多少?

如 “通过优化流程,将项目周期缩短 20%”,或者引进了什么方法并且推广,某环节的效率增加30%。

② 为企业增加了多少盈利?

你在你所在的岗位上,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工作业绩达标了?

或者是更加直观的“通过什么活动,为公司增加净利润XX万;”

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可以积累客户好评与成功案例集,用实际案例展示专业能力。

这些可感知、可验证的价值证明,远比口头表述更具说服力。

(4)经营高质量的价值网络

人脉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首先你要输出价值,在圈子里,建立影响力!

比如,在一个圈子里主动分享专业见解,参与行业话题讨论,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信任。

持续输出优质观点的人,更容易获得合作机会与资源链接。

这种基于价值创造的关系,远比酒桌上的交情更稳固,也更加让人值得有期待。

Image最后总结一下

《孙子兵法》说: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真正的价值王者,永远在构建别人无法复制的认知领地。

与其在财富的表象上虚张声势,不如在价值的内核上精耕细作。

当你把自己打磨成 “稀缺资源”,无需刻意展示,自然会吸引他人主动靠近。

因为人们尊重的从来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价值的实力。

让别人觉得你 “很值钱”,比让别人知道你 “很有钱”,更能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