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都要读文献(一)

 caimin133 2025-04-25 发布于福建
今日两篇文献阅读围绕知识翻译学展开,首先阅读了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覃江华教授的文章《翻译与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文章结合翻译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理论,论证了翻译是知识生产、管理和转化的核心论点,同时也印证了知识翻译学对翻译本质的讨论。
在查阅覃老师文内引用文献的时候,进而读到了另一篇南京大学传播学教授胡翼青老师的《元素、集合与模式:西方传播理论的引介与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文章以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中提及的:文化是元素、集合和模式的三元复合体这个模型为主要框架,梳理了传播学进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及理论嬗变,分析了中国传播学知识体系中的元素、集合和模式的辩正关系,论证了在这一分析框架下,中国传播学自主体系建构的路径。文章认为建构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关键在于知识模式的创新与本土化,即用本土的知识模式来解释中国的传播元素,用中国的逻辑和元叙事来组织理论元素和实践经验。
通过胡翼青教授的文内引用进而又读到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教授的一篇文章《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作者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末传播学第一本译著进入中国后至今的传播学译著情况,从数量、作者国别、主题类别以及译著的主要游走线路等维度,以线性演绎和空间展示的多维视角考察了这一时期的译著翻译情况,并进而反思了译著对学科空间建构的作用:译著自觉肩负起学科建设的崇高使命,并不断扩展学科空间;译著转型:从教材转向专著,从学科转向领域,从一般性知识介绍转向问题研究;学科知识地图的构建也从开辟出“译丛”这种新的形式;同时也提出疑问:译著是否引起其他学科学者注意?是否有帮助其他学科学者交流的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