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象·明清朝象牙雕(24)

 书楼寻踪馆 2025-04-25
 
 
 
 
 
 
 
 
 
 
 
 
 
 
 
 
 
 
 
 
 
 
象牙雕刻是以象牙及其他动物的牙为材料雕刻的工艺品,其技法与竹雕、木雕大体相同,与竹雕、木雕并称雕刻工艺中的三大门类。器物造形以笔筒、臂搁、笔架、屏风等为多。牙雕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在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而随葬。《史记-微子世家》中记载:“纣始为象簪”。明清时期,由于南亚、非洲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象牙原料也随之引起中国,以北京、扬州、广州为中心,我国各具特色的牙雕传工艺得以发展。清代时期的象牙雕刻,作品种类繁多,小到扇骨、香薰、花插、笔筒,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巨型龙舟、连幅围屏等。象牙雕刻艺术品,坚实细密,柔润光滑,倍受鉴赏家的珍爱。象牙什么时候传入的中国,似乎没有确切地记载。从传世的作品看,明清时期的象牙制作技术应该是一个发展的高峰。虽然同是高峰期,但制作手法却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明代象牙雕刻的题材比较注重意境的表达。山水图案中的人物,往往会被处理成贯穿其中的一种轮廓符号,而着力表现的主要是深远幽静的山川沟壑。到了清代,由于受西方艺术的影响,高浮雕技法逐渐成为时尚。这个时期的牙雕作品刀法硬朗、图案致密。制作工艺上还出现了象牙染色、镶嵌珠宝;甚至进行拉丝处理,用拉出来细丝编织凉席。这些巧夺天工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制作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