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临终前抄写的佛经,因太过珍贵从未公开,随便一个字都高不可攀!

 三余字画 2025-04-26 发布于山东

赵孟頫是一位书法全才,他“八体皆能”,是继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位“集大成者”。在很多人看来,赵孟頫水平最高的应是行书和正楷,毕竟前者“直逼二王”,后者又与颜、柳、欧并称“四大家”。

实际上,赵孟頫最拿手的是小楷,鲜于枢点评:“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的小楷初学姜夔,后又临摹褚遂良、虞世南以及二王法帖,其风格继承自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的妍美,兼收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的圆融平和。

如果我们想学习小楷书,赵孟頫的作品堪为“标准教科书”,既有着丰富细腻的笔法、精致典雅的结字,还满足了书写实用的需要,且真迹较多,学起来方便。赵氏传世小楷中,要论字数之多、水平之高、保存之完好,现藏于台北故宫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堪为魁首。

此作是赵孟頫临终前的“绝笔书”,用笔已达“人书俱老”的境界。赵孟頫晚年与中峰禅师亦师亦友,常抄写经文积累功德,每每抄写,必定沐浴更衣,一丝不苟,所以此作几乎找不出任何败笔,而且吸取了妍美浮华之态,一派庄严典雅之气,文书俱佳。

此作全卷纵24厘米、横超过5米,总计262行、5000余字,单字大小约1.5厘米。这部作品递藏有序,先后藏于项元汴、梁清标、孙承泽、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处。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将它夹带出宫,后被缴获,辗转流落台湾省,由于太过珍贵,曾一度禁止公开。

在书写此作时,为了还原佛经的经卷之气,他参用晋唐“抄经生”的书写特点,露锋起笔,顺锋而入,落笔后再蓄力、衄挫,行笔中锋为主,也有侧锋增加美感与灵巧。笔画修润挺拔,既见筋骨,又不失婀娜姿态。

用笔方圆兼备,转折处时而方折顿挫、棱角外显,时而圆转委婉,状如折钗,这种藏露兼施、刚柔并济的特点,使得每一个字都非常耐看,点画之间的变化非常丰富,随便一个字都高不可攀。

在结字方面,此作以端庄中正为主,为了避免“状如算子”的单调,赵孟頫选择在书写时笔画略微欹侧,左右结构安排高低的对比,上下结构营造轻重、收放的效果,这样每个字既“活”了起来,又不失稳重。章法疏密得宜,严谨呼应,墨色浓淡自然。全卷细腻洒脱,法度与意趣合一,值得毕生临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