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棒子精神的践行者:王国蕃与“穷棒子社”的奋斗传奇

 遵化文史 2025-04-26 发布于河北

编者:王亭贯


在河北遵化的燕山深处,曾有一个被称为“穷棒子社”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它的诞生与壮大,承载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自力更生、改天换地的奋斗史诗,而引领这场变革的核心人物,正是西铺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藩。

一、穷乡僻壤中的破局之志

1951年,西铺村是远近闻名的“穷窝子”:全村23户人家,仅有一头驴、少量耕地,半数以上村民靠讨饭、卖柴为生。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国藩坚信“穷棒子能翻身”,带头组织起由23户贫农组成的“穷棒子互助组”,提出“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口号。他们没有牲畜,就用人力拉犁;没有农具,就凑钱买旧农具修补;没有种子,就靠采集野果、开垦荒地换取。短短两年,互助组粮食产量提升30%,初步站稳脚跟。这一实践,让“穷棒子”们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也为后续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信念基础。

二、逆境中壮大的集体奇迹

1953年,互助组升级为“建明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即“穷棒子社”)。面对部分人“穷棒子成不了大事”的质疑,王国藩带领社员踏上“两条腿走路”的创业路:一方面深耕农业,改良土壤、推广良种;另一方面发扬“穷棒子精神”,组织30名青壮年组成“砍山队”,在寒冬中挺进深山,历时40天,砍柴40万斤,换得4000元资金,用于购买牲畜、农具和肥料。至1955年,合作社规模扩大至238户,粮食产量比单干时增长近一倍,还发展了畜牧、林业等副业,成为河北农业合作化的标杆。这段艰苦创业的历程,不仅改写了西铺村的贫困面貌,更让“穷棒子精神”在实干中生根发芽——不等不靠、团结协作,成为刻进集体记忆的奋斗密码。

三、精神丰碑的树立与传承

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为“穷棒子社”写下按语,称赞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穷棒子精神”由此闻名全国。王国藩始终保持朴素作风,坚持与社员同劳动、共甘苦,带领西铺村逐步实现“山上松柏戴帽,山下果树缠腰,梯田里五谷丰登”的生态农业图景。他用行动诠释了“不等不靠、艰苦奋斗、团结群众、改天换地”的精神内核,成为新中国农民自主创业、集体致富的典范。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担当,将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凝聚成改天换地的实践,让“穷棒子”的志气化作了实实在在的丰收图景。

四、精神遗产的当代价值

王国藩与“穷棒子社”的事迹,不仅是一段改天换地的奋斗史,更凝结成一面精神旗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证明了“人穷志不穷”的拼搏力量;在新时代,其蕴含的“自力更生、勇于创新、集体至上”的理念,依然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提供着启示——唯有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才能在困境中开辟出路,让“穷棒子”的志气转化为改变命运的现实力量。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看到的不仅是一代人的拼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脚踏实地、团结一心的奋斗底色始终熠熠生辉。

结语:精神如炬,照亮前行之路

王国藩的一生,是新中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改天换地的缩影。他带领群众从“三条驴腿办社”起步,用双手创造了集体致富的奇迹,更将“穷棒子精神”铸造成一面旗帜——它既是对逆境的不屈抗争,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寻。尽管历史进程中存在时代的局限,但精神的价值从不因岁月而褪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从这段奋斗史中汲取力量:以自力更生为基石,以团结奋斗为动力,让“穷棒子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正如西铺村漫山遍野的松柏与果树,王国藩留下的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我们:任何成功都始于对现状的不甘与改变的勇气,成于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这,正是先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附:穷棒子精神的具体内涵

1. 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遵化市西铺村23户贫农在王国藩的带领下,以“三条驴腿”起家办起合作社。他们面对极端贫困的条件,没有坐等救济,而是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艰苦劳动和不懈努力,逐步发展壮大合作社。

2. 战天斗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社员们不畏艰难险阻,敢于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生产生活中,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开垦荒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 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社成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无论是在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为了集体的利益无私奉献,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勤俭办社的艰苦奋斗精神

穷棒子社坚持勤俭办社的原则,精打细算,节约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寸布。他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积累资金,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用勤劳的双手和节俭的作风,创造了美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