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滥用之殇:两个小孩因为感冒后艾灸,竟都得了这样的怪病……

 九九生 2025-04-27

本文为觉行灯公众号“经方杂谈”系列连载文章(可点击进入查看)第51篇,在上一篇我们聊过了一种奇怪但并不稀奇的病——“卫气不和”,今天我们再来聊一种更奇怪的病。

觉行明灯在遇到这个教科书式的案例时,曾感叹仲景诚不我欺,没想一年之后,居然又遇到另一个极为相似的案例,这时候就不只是感叹《伤寒杂病论》的写实程度了,觉行明灯想着,应该把这两个案例放在一起来聊聊,让孩子们少遭点罪吧。

图片

小孩的怪病

2023年4月1日,一位中医爱好者在群中求助:

4岁多的小孩子晚上入睡后总会惊醒哭起来梦游,爬起来哭着喊着或用手指着地哭喊行走,一般是在晚上10~11点左右,惊醒都会身上热得出汗,各位老师有什么办法呢?睡觉梦游有很久了,去年经常晚上盗汗,然后家人说是天气热的,常放空调冷气。我家小孩是头上后脑勺出汗多枕巾湿透了,有时颈肩部也会衣服汗湿。

图片

百思不得解

会是什么原因呢?

有群友说:“晚上10~11点,正是心包经运行时间段,或应安心为要!”有群友猜测应该是“肠胃不和则九窍不通,胃不和则眠不安”。一个症状的背后可能有好多种病机,从心肝脾肺肾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似乎都能说一两句,都能解释得通。

有群友认为是情志问题,问家庭气氛好吗?家长回答说:“家庭里不会吵架的。”还有群友问“小朋友以前没有受过惊吓吧?”家长说应该没惊吓过。

有群友说目前可能存在肝郁、痰结、心脾有虚。家长回答说:“痰应该不多,如果受凉了会出鼻水,睡觉就会鼻塞。”

有群友说“可以参考调胃承气汤”,家长说“我觉得我家小孩阳明不实,如果吃了什么寒凉的还会拉稀,拉稀了他会肚子闷痛,贴脐贴会舒服些,我会给小儿健脾颗粒吃了就好。有段时间舌苔厚白腻口气臭,给保和丸拉了就好了。”

觉行明灯看到之后回复了说:“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学伤寒不能生硬地对条文,要尽量理解背后的道理,比如如果知道为什么不能火攻,自然就不会乱用艾灸热敷了。”

家长说:“没有用过火攻,发烧给过布洛芬悬浮剂。一般的咳嗽是给通宣理肺颗粒或保济口服液、午时茶颗粒。”

他还有些怀疑是玩得太累的原因:“白天有小朋友一起玩,活动量就比较大,平时也是手脚不停的,好动,做奥特曼战斗动作。发生惊醒梦游会不会与白天玩得太累了,或是这个10~11点有关,我无法辨别。请教各位老师的意见呢?”

病根的线索

几天之后,也就是2023年4月9日,家长发现泛泛而谈并不能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于是开始讲起了这个怪病最初的由来(中医群里很多这样的爱好者,在群友们聊了一大堆之后才补充起病原因和各种关键信息):

“想想他的这个状况,记得以前发烧时高烧39.8℃曾经突然爬起来呼哗大喊,发烧时曾经有点抽,然后好像是给了小柴胡颗粒,发烧时也是晚上这个时间,突然爬起来呼哗大喊指着前方大喊大叫的,好像家人说他喊:好大个好大个啊啊啊好大个啊。问他什么好大个?他说一个大白菜好大个啊,想来咬他,他就喊了。现在每次惊醒起来都是指着前方,哭着说着什么然后从床上站起来向前走,大人在旁边就抱着不让他走,哄他也不理好像没醒来,抱抱就又睡下了。”

接着,这位家长给出了一年前那次治疗的详细过程:

(2022年7月5日)16点,小柴胡颗粒,38.6℃,艾灸17点,心跳加促,给米汤;18点,小柴胡颗粒,38.6℃;19点,洗澡洗头换衣服,洗澡时拉了屎,黄色;19点35分,肚子痛,想呕吐,没有可吐;20点15分,小柴胡颗粒;20点30分,肚脐周围胀痛,按之软,没有大便感,艾灸盒灸;22点,醒来一头汗,38℃,给水不喝,抱二分钟又躺回床上;22点10分,小柴胡颗粒 保和颗粒;23点10分,起来小便一次,38.5℃。

图片

7月6日:0点35分,惊醒大喊大叫,温度38.5℃;0点50分,吃白粥小半碗,看电视一集(其间贴降温贴额头,冲小儿柴桂退烧颗粒1.5袋);1点35分躺下,偶尔轻咳一口声(吃粥前看舌苦厚腻在中间一大块,大喊大叫或说话时不断地动嘴唇,估计是口舌粘腻胶涩,给水也不喝);早上7点30分,起来大便,拉了大泡黑色粘稠的溏便

图片

家长对整个过程的总结是:“2022年7月4日,台风下雨降温淋雨了受凉后,晚上9点多发烧的,到5日晚才惊醒大喊大叫的,6日早上拉了黑色的溏便才退烧的。”

家长还补充说:“小孩子平时挺开心的啊,好动好玩,也聪明伶俐,我都怀疑他有多动症。大便一般都成形,去年发烧二次,7月一次,11月一次。去年夏天到秋天睡觉会盗汗,也会惊醒哭着梦游,现在睡觉踢被子也惊醒梦游,会身热好像微汗。”

原来是这样

结合家长给出的起病经历,我们可以正儿八经地分析一下这个孩子怪病的原因了。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5条云:“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大家看,“7月4日台风下雨降温淋雨了受凉后晚上9点多发烧的”,伤于寒中而即病,正是属于“伤寒”;7月5日下午16点和晚上20点30分的两次“艾灸盒灸”,正是“医以火迫劫之”;随后7月6日的凌晨0点35分,小孩“惊醒大喊大叫”,正是“惊狂,卧起不安”。也就是自那晚之后,小孩开始出现惊醒梦游大喊大叫的怪病,截止到家长在群里求助,已经持续了近一年。

最开始家长说“没有用过火攻”,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理解这个火攻的意思,其实这个火攻在伤寒论中主要说的就是艾灸,比如《伤寒杂病论》里多次提到:①脉浮热甚,反以火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③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这些都提示我们仲景说的火攻是包括艾灸在内的。

还有个细节提示小孩子是因为艾灸才出现各种变证的: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87条云:“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此条文“清”即“圊”,前文中已经指出,在《伤寒杂病论》中的“清”很多时候是指大便,清血也就是便血(参考阅读:《哪吒之魔童闹海》里隐藏的一个伤寒论知识点)。7月6日早上7点30分小孩“起来大便拉了大泡黑色粘稠的溏便”,当为便血,而小孩在便血之后才退烧,正是因为在“以火熏之”以后,热无从出,因此出现了“到经不解,必清血”的情况。

真的害怕了

无独有偶,2024年10月6日又有一个宝妈在群里求助,病程和症状与上文中四岁小男孩的情况非常相似:

××,男,3岁。10月3号带他去爬山,风吹雨淋,还在密集的人群中穿梭,回来的路上在车上睡着了,还出了大量的汗。下午开始发热、咳嗽。3~4号一直忽高忽低地烧,没退热过。精神状态一般般,夜里比较烦躁,腿蹬脚踢,手抓手挠,翻来滚去。5号上午八点多的时候退热了,拉大便了,大便黑青色,不干不稀,除了有时候咳嗽、有痰,其他还好。下午三点左右又起烧了,是局部发热的那种,一会儿嘴巴热、手热,一会儿头热,一会儿头和腹部一起热,一会儿单纯腹部、后背热,就这么反反复复地发热、退热,还会出汗。4号晚上11点半左右,半睡半醒的状态,一直翻来覆去,抓狂得很,一直扒自己的睡衣,露出整个肚皮,手不停地挠着膻中穴位置。夜里也是一直忽高忽低地烧。今天早晨起来发现嘴巴里味道特别重。

图片

彼时,觉行明灯瞄了一眼,想起了一年前遇到的案例,直接问宝妈3号当晚有没有给小孩艾灸过?宝妈回答说:“有,艾灸了身柱穴、中脘穴、神阙、列缺、丰隆。”

此时觉行明灯已心中了然,于是把上头四岁小男孩的案例发给了这位宝妈看,宝妈说:“和上面说的那个四岁小朋友的症状很相似,我感觉就是在描述他夜晚的症状一样。说真的,在昨晚之前我都没慌过。昨晚看他手舞足蹈扒衣服,烦躁不安的,我害怕了。现在感觉一个人在应对千军万马,都要崩溃了……”

这位三岁小孩白天爬山风吹雨淋后发烧,正是“伤寒”,晚上宝妈“以火迫劫”之后,小孩开始出现各种“惊狂,卧起不安”的表现:“半睡半醒的状态,一直翻来覆去,抓狂得很,一直扒自己的睡衣,露出整个肚皮,手不停地挠着膻中穴位置”,这也是符合第87条说的“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除此之外,他也是在艾灸后的第二天早晨拉黑便后退烧,这种情况和之前那个小孩一样,也属于“到经不解,必清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小孩亡阳不甚,因此后续没有这样的情况了,不像那个四岁的小孩子,持续了近一年。


龙骨有真假

那个四岁小孩的后续是如何呢?

在群里讨论之后,家长最终给小孩用了“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加减:桂枝22、甘草15、生姜22、大枣6个、龙骨30、牡蛎30、浮小麦20。在吃了两天后,家长说:“我家小孩刚才10点50分睡着突然睁开眼睛看看然后就爬起来坐着哭了,不断的搓脸和鼻子头部,问他也不应,翻滚一下就又睡下了,这二天在吃着救逆汤啊,看来不效了。

为什么不效呢?

首先,病证持续了一年多,家长却想用两天方就治好,效果不理想就断定不效(当然了,这也是很多人的常见心态),不过在觉行明灯看来,断定不效之前还需要给救逆汤更多一点机会,毕竟救逆汤也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的,家长说:“这二天吃救逆汤,汗是不怎么出了。没喝桂龙牡汤之前,玩的厉害了大汗多了,要喝水就一下灌半杯,喝了这个桂龙牡汤这几天玩的厉害也不出大汗了,也不找水喝。”

如果排除是用药不够的原因,还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加减问题,救逆汤用龙骨四两牡蛎五两,牡蛎多出一两,家长所用方中龙骨牡蛎份量相同,相当于减了一两牡蛎,同时方中还加了浮小麦20g;②剂量和煎煮问题,前文《我为什么建议初学者如此换算经方剂量?》中已指出,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经方应该用原方原量原煎煮方法,可以少喝一点,如果要等比例换算,就要特别注意加水量;③药材问题,其中最可能有问题的药材应该是龙骨

《汉方诊疗三十年》第107节中,就记载了一例因使用假龙骨而导致病情恶化的医案。患者主要症状为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及严重便秘。初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后,大便通畅,意识逐渐清晰,癫痫样发作停止,一个月后患者能够独自行走并顺利出院。出院后,病情持续好转,患者甚至可以在住所附近散步,当时甚至认为接近痊愈。然而,龙骨断货后,使用了赝品龙骨,病情随即复发并恶化。此后改用抵当汤、桃核承气汤等驱瘀血剂,症状反而加剧。最终,患者因治疗无效死亡。

关于龙骨的鉴别,不知道后面有没有机会在“经方药材”系列连载文章(可点击进入查看)中进行详细探讨,不过,本文的重点还是探讨艾灸滥用之殇。

圣人无功名

龙骨不好买,很多人事到临头也不一定有货比三家试药的机会,与其琢磨龙骨,更好的办法是不要把自己和小孩搞到要用救逆汤的地步,毕竟误用艾灸后的某些变证甚至是不可治的。

也就是说,更好的办法是好好学《伤寒杂病论》,不要一见到小孩感冒不管青红皂白就直接艾灸,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用针,什么时候该艾灸,什么时候该用汤药丸散。

可能还有些读者会问《伤寒杂病论》不是只讲汤药吗?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误解,仲景之学是一个完整的辨证体系,该针灸的时候会告诉你要针灸,而且一般都会明确指出要针灸哪里,该用外治法的时候也会给出操作性极强的解决方案。

而且最重要的,伤寒论会明确告诉你什么时候不该灸,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医圣仲景连写十一条条文,提醒世人用艾灸火攻务必辨证务必慎重,其苦口婆心可谓至矣!其忧天下后世可谓厚且至矣!先圣所以慎重人命者,可谓至矣!

张令韶读伤寒论时感叹道:“自此以上十一节,历言火攻之害,今人于伤寒病动辄便灸,草菅人命,可胜悼哉!”奈何今人不读经典,便遭庸医哄骗,滥用艾灸,实在令人叹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