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你确定要去吗?'母亲担忧地问道。
'嗯,我去试试吧。'我咬了咬嘴唇,下定决心。
'那...你小心点,别惹你大伯生气。' 我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出家门。
01
1980年的夏天,对于我们李家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季节。那年的天气异常干燥,田里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我们家的粮仓很快就见了底,靠着母亲从娘家借来的一点米勉强度日。
我叫李小明,那年刚满12岁。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能感受到家里的困境。父亲整日愁眉不展,母亲则经常叹气。最让我心疼的是6岁的妹妹小芳,她总是饿得直哭。
那天晚上,我听到妹妹又在哭闹:'妈妈,我肚子好饿啊。'
母亲无奈地安慰道:'小芳乖,再忍忍,明天妈妈想办法。'
父亲坐在一旁,脸色阴沉。我鼓起勇气,小声说:'爸,要不...我们去大伯家借点米吧?'
父亲猛地抬头,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不行!我们家绝对不能去找他!'
母亲犹豫了一下,轻声说:'老李,现在不是计较的时候。孩子们都快饿坏了,我们得想办法啊。'
父亲沉默了许久,最后勉强点了点头:'那...你去吧。'
母亲摇摇头:'我去不合适,还是让小明去吧。'
就这样,第二天一早,我就踏上了去大伯家借米的路。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脑海中不断回想着父母之前讲述的那些往事。
原本,我们家和大伯家关系还不错。母亲和伯娘就像亲姐妹一样,经常串门聊天。可是后来,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吵了起来,关系就此恶化。
真正的矛盾爆发是在爷爷奶奶去世后。两家为了分老房子的事争执不休,有一次甚至闹到了动手的地步。母亲和伯娘扭打在一起,谁知伯娘突然捂着胸口倒下了,送医后被诊断为心脏病发作。
这件事给两家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伯父带着女儿翠翠离开了老房子,留下父亲和母亲住了进去。虽然得到了房子,但父母心里一直愧疚难安。
更让人悲伤的是,没过多久,翠翠在一次意外中溺水身亡。这个打击对大伯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了。后来,大伯独自搬回了老房子生活,从此两家几乎断了来往。
02
想到这里,我的脚步不由得放慢了。我不知道大伯会不会借米给我们,更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怎样的结果。
终于,我来到了大伯家门前。深吸一口气,我鼓起勇气敲响了门。
'谁啊?'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大...大伯,是我,小明。'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门缓缓打开,大伯的身影出现在我面前。他比我记忆中的样子苍老了许多,头发全白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看到我,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
'小明?你怎么来了?'大伯的语气有些生硬。
我低着头,小声说:'大伯,我...我是来借点米的。家里...家里没吃的了。'
大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转身走进屋里。我以为他不愿意借,正准备失望地离开,却听到他说:'进来吧。'
我跟着大伯进了屋。他从厨房里搬出一个大米袋,开始往里面装米。我站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什么。
装好米后,大伯把米袋递给我:'10斤,够吃一阵子了吧。'
我惊讶地抬头看着大伯,没想到他会借这么多。'谢谢大伯!'我感激地说。
大伯的表情有些复杂,他叮嘱道:'路上小心点,别把米洒了。'
我点点头,抱着米袋离开了大伯家。一路上,我的心情既欣喜又愧疚。欣喜的是有了这些米,家里总算能撑过一段时间;愧疚的是,我们家和大伯家的关系已经僵持多年,这次突然来借米,实在有些难为情。
回到家后,母亲看到我带回来的米,又惊又喜:'真的借到了?你大伯...他没说什么吧?'
我摇摇头:'大伯二话不说就借给我了,还特意嘱咐我路上小心别把米洒了。'
母亲听后,眼圈有些发红。她默默地打开米袋,准备把米倒进家里的米缸里。就在这时,母亲突然大变脸色,发出一声尖叫,随即大哭起来。
我吓了一跳,赶紧问道:'妈,怎么了?米有问题吗?'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慌乱,生怕大伯给的米出了什么问题。
母亲没有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哭。她的肩膀不停地颤抖,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她粗糙的手。我和父亲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父亲试图安慰母亲,伸出手轻轻拍着她的背,但她似乎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无法回应。
03
屋子里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母亲的啜泣声在回荡。窗外,知了的叫声显得格外刺耳。我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妹妹小芳被母亲的哭声吓到了,躲在我身后,小手紧紧抓着我的衣角。我能感觉到她的不安,她的手心里全是汗。我轻轻拍了拍她的头,示意她不要害怕,尽管我自己的心跳也快得像要跳出胸膛。
父亲的脸色变得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了。我看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意识到他可能在想最坏的情况。
就在这时,母亲突然停止了哭泣,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再次仔细查看米袋。她的动作小心翼翼,生怕错过任何细节。我们都屏住呼吸,注视着她的每一个动作。
渐渐地,母亲的表情开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悲伤,变成了惊讶,然后是难以置信的喜悦。她的眼睛亮了起来,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浮现出一丝我们许久未见的笑容。
'老李,小明,你们快来看!'母亲颤抖着声音说,语气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我和父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和好奇。我们急忙凑上前去,想要一探究竟。只见母亲从米袋底部掏出了一个小布袋,那布袋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在此刻却显得无比珍贵。
母亲小心翼翼地打开布袋,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什么稀世珍宝。当布袋完全展开时,我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里面竟然装着一叠钱和一张纸条!
那叠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更让我们惊讶的是那张纸条,它看起来平平无奇,却似乎蕴含着某种重要的信息。
父亲伸手接过纸条,他的手微微颤抖,仿佛那张薄薄的纸片重若千斤。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起来:
'老弟,弟妹,还有孩子们: 这些年,我们之间有太多的误会和隔阂。我知道你们一直心存愧疚,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翠翠走后,我才明白生命有多脆弱,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有多渺小。我们是一家人,血浓于水。这点钱和米,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你们度过难关。如果还需要帮助,随时来找我。 你们的大哥'
父亲的声音开始时还算平稳,但读到后面时,已经带上了哽咽。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击着我们的心房。那些年积累的误会、隔阂、愧疚,在这短短的几行字里,似乎都找到了出口。
04
读完纸条,屋子里陷入了沉默。这沉默不同于之前的压抑,而是充满了震撼和感动。我看到父亲的眼眶红了,那个平日里坚强的男人,此刻眼中噙满了泪水。母亲又哭了起来,但这次是幸福的泪水。她的脸上洋溢着欣慰和感激,仿佛多年的心结在这一刻终于解开。
我站在一旁,感受着父母情绪的变化,内心也被一种强烈的情感所淹没。我想起了大伯那张沧桑的脸,想起了他递给我米袋时复杂的眼神,一切都有了解释。原来,在那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蕴含着如此深厚的亲情。
父亲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们...我们得去谢谢你大伯。'
母亲点点头,擦干眼泪:'是啊,我们全家一起去。'她的语气中充满了决心,仿佛要将这些年的隔阂一次性化解。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收拾了一下,朝着大伯家走去。路上,父母牵着手,时不时交换一个眼神。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忐忑和期待。妹妹小芳跟在我身边,好奇地问着各种问题,我尽力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解释着。
当我们来到大伯家门前时,父亲的手在门上悬了几秒才敲下去。门开了,看到我们全家站在门口,大伯愣住了。他的眼中闪过惊讶、疑惑,最后定格在一种复杂的情感上。
父亲上前一步,紧紧握住大伯的手:'哥,这些年...对不起。'简单的几个字,却包含了多年来的歉意和感激。
大伯的眼眶湿润了,他用力回握住父亲的手:'都过去了。我们是兄弟,永远都是。'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但眼中的欣慰和喜悦是那么明显。
05
那一刻,我感觉到多年的隔阂像冰雪般消融。大伯邀请我们进屋,我们一家人在大伯家吃了顿团圆饭。虽然菜色简单,只有几个家常小菜,但却是我吃过最温暖的一顿饭。餐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仿佛要把这些年没说的话一次说完。
从那以后,我们两家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在大伯的帮助下,我们家渡过了那个艰难的时期。父亲和大伯一起想办法,找到了新的生计。大伯介绍父亲去镇上的工厂工作,而母亲则在大伯的建议下,开始在家做些小生意。慢慢地,我们的生活重新步入了正轨。
多年后的一天,我已经长大成人,即将离开家乡去城里上大学。临行前,我去大伯家告别。看着年迈的大伯,我忍不住问出了一直藏在心里的问题:'大伯,当初为什么要帮助我们?'
大伯笑了笑,那笑容慈祥而温暖:'因为我们是家人啊。家人之间,不就该互相帮助吗?'
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人之间那份珍贵的亲情。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离开大伯家时,我回头看了一眼那个承载了太多回忆的老房子。阳光下,它显得那么温暖,就像大伯给予我们的那份无私的爱。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要永远记住这份亲情,并将它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