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壹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释义:苦集灭道是佛教的四谛法门,苦为人生诸苦,集是苦的根源,灭是苦的熄灭,道是灭苦的方法。此句是说在空性中,超越了四谛的分别,也不存在能认知的智慧与所获得的成果,一切皆空。 感悟:生活中,我们常执着于苦乐,为摆脱痛苦、追求快乐而忙碌。但《心经》告诉我们,苦乐并非实有。当我们以空性智慧看待,便会发现,那些让我们痛苦的事,换个角度也许是成长的契机。就像爬山时觉得艰难,登顶后却收获美景。真正的智慧不是获得了什么,而是明白一切皆在变化,无所得才是真的。在这无常的世间,放下对苦乐、得失的执着,方能自在。 ![]() ![]() ![]() ![]() ![]() ![]() 贰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释义: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的生命现象,本质如镜中花、水中月。身体感受如海浪生灭,思维意识似云卷云舒,空性中本无永恒不变的实体。 感悟:我们常常被物质的表象所迷惑,为拥有更多而奔波。同时,也被内心的想法和情绪左右,陷入烦恼。可实际上,外在的物质如过眼云烟,内心的念头也瞬息万变。比如时尚潮流不断更迭,曾经热衷的物品很快就被遗忘。当我们看清这一点,就不会被物欲和杂念束缚。不执着于色与识,才能回归内心的平静,发现生活的本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这短暂的人生旅程中,莫让物质与杂念遮蔽了心灵的天空。 ![]() ![]() ![]() ![]() ![]() ![]() ![]() 叁 ![]() ![]() ![]() ![]() ![]() ![]() 肆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释义:因为深知一切无所得,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内心没有任何牵挂和障碍。当我们不执着于获得,就能摆脱烦恼的束缚,获得内心的自在。 感悟: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得到财富、名誉、地位,一旦得不到便痛苦不堪。然而,这种对 “得” 的执着,恰恰是痛苦的根源。就像手握沙子,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当我们放下对所得的执念,像菩萨一样以智慧观照,便能心无挂碍。比如面对失败,不纠结于失去的机会,而是从中汲取经验,内心就不会被沮丧占据。只有放下对物的渴望,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让心灵在广阔的天空翱翔。“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放下对自我、功利和名声的执着,才能达到心灵的至境。 ![]() ![]() ![]() ![]() ![]() ![]() ![]() 伍 ![]() ![]() ![]() 分享,点赞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众读者··· END 若喜欢,欢迎关注"悟典致知" 谢谢帮忙点亮“点赞”+“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