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以感觉神经系统损伤为基础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或阵发性灼痛、跳痛、刺痛、触觉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为带状疱疹病发后遗留下的严重并发症,在其疱疹消退后存在持续1个月以上的神经痛,并以老年人多见,是目前临床治疗神经疼痛的难点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正气耗伤,湿热瘀毒留连肌表,气机被遏,气滞血瘀,发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痛甚,缠绵难愈。单纯采用中医或西医某一种治疗常常难以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来,中医采用综合治疗,综合运用针灸、火针、刺络放血、穴位注射封闭治疗、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外洗等治疗常常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为扶助正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根据病情平衡扶正与祛邪用药之轻重,对于顽固性、长期性病患适当加用虫类药物钻剔邪毒,譬如常用的全蝎、蜈蚣、乌梢蛇、露蜂房、刺猬皮、炮山甲、土鳖虫、炒僵蚕、广地龙、麝香等在临床经验方中多有运用。在此特分享一下对于PHN(带状疱疹后裔神经痛)的临床诊疗经验,供大家借鉴参考交流。当然,文章只代表我个人浅见,如有不足之处,望同道高人指正提携: 处方:生黄芪60克,全当归10克,紫丹参30克,广郁金12克,杭白芍45克,川楝子10克,徐长卿15克,杭白芷15克,延胡索15克,制乳没各6克(包煎),生地黄30克,炒白术30克,北柴胡12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主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见自发性、持续性或阵发性灼痛、跳痛、刺痛、触觉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伴有局部皮肤麻木、瘙痒等。 加减:①胁肋胀痛显著者加炒枳壳、炒香附、金橘叶、广陈皮、小青皮、炒栀子、龙胆草等;②色素沉着者加丝瓜络、积雪草、白茯苓、白鲜皮、牡丹皮、鬼箭羽等;③三叉神经痛者加川芎片、大蜈蚣、嫩钩藤、杭菊花、露蜂房、土鳖虫、炮山甲等;④头痛剧烈者加全蝎、蜈蚣、白僵蚕、广地龙、刺五加、炒蔓荆子、羌活、辽细辛、桔梗等;⑤睡眠差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灵磁石、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制远志、硃茯神、石菖蒲、益智仁、胆南星、生龙齿、柏子仁等;⑥阴虚内热者加醋鳖甲、肥知母、麦门冬、地骨皮、黑玄参、牡丹皮、天花粉、青蒿等;⑦湿邪未净者加炒苍术、炒薏苡仁、云茯苓、土茯苓、炒白扁豆等;⑧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者加熟地黄、枸杞子、鸡血藤、制黄精、明天麻等;⑨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或熟大黄)、火麻仁、桃仁、虎杖、制何首乌等;⑩脘腹胀满,纳呆者加鸡内金、海金沙、焦神曲、春砂仁、广木香、焦麦芽、焦山楂、紫苏梗等;⑪发于上肢者加嫩桑枝、片姜黄、川桂枝、川羌活、粉葛根等;⑫发于下肢者加防己、苏木、牛膝、独活、桑寄生、炒杜仲、宣木瓜等;⑬伴腰膝酸软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炒杜仲、川续断、怀牛膝、淫羊藿等;⑭气虚者加潞党参、太子参、西洋参、人参片、五指毛桃等;⑮血虚者加熟地黄、真阿胶、鸡血藤等;⑯瘀血阻滞者加京三棱、蓬莪术、燀桃仁、草红花、京赤芍、烫水蛭、王不留行等。 病情日久不愈则选用炮山甲、淡全蝎、大蜈蚣、广地龙、土鳖虫、炒僵蚕各等分,研细末,以煎煮的内服药水送服,每次6克,日两至三次。 以上内服方药及加减需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使用,处方剂量宜根据病情酌情加减,方中药物味数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处方:①颍州修善堂药庄张氏验方:炙刺猬皮50克(烧存性),青黛粉50克,王不留行50克,野菊花50克,枯矾50克(或白帆),玄明粉50克,冰片15克,硃砂15克,碎机粉碎成细末,过100目筛,每用取适量洒于患处,再用陈醋调和后搽抹患处,每日2~3次,连用半月。 处方:②雄黄六钱,板蓝根六钱,杭白芍六钱,辽五味六钱,冰片三钱,共为细末,高度白酒适量,浸泡一日,每用取适量药酒搽涂患处,每日搽抹3~6次。 处方:③川乌南星散:川乌头10克,生天南星10克,王不留行10克,冰片5克,前三味中药粉碎成细末,过40目筛,后入冰片,混合均匀,密封贮存,每用取适量药粉与麻油调敷患处,日一换。 处方:④彭武斌验方:生天南星15克,生川乌15克,白附子15克,细辛10克,生姜葱白适量,捣碎热蒸后外敷患处。 处方:⑤黄柏15克,生大黄10克,苍术20克,厚朴15克,益母草3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川芎片6克,红花10克,全蝎5克,延胡索30克,乳香10克,桃仁10克,水煎熏洗患处。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针刺方:肺俞、肝俞、胆俞、曲池、外关、合谷、血海、太冲、阿是穴,相对应的夹脊穴。 蛇串疮急性期针方泻血方:三棱针点刺龙眼穴、蛇眼穴,挤出污血,每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