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召集一群从未弹过钢琴的志愿者并分成两组。 一组每天花两小时进行简单的五指钢琴弹奏,坚持五天;另一组不触碰钢琴,仅在脑海中想象弹奏动作。 五天后,大脑扫描结果令人惊讶:两组在控制手指运动的脑区,都长出大量新神经回路与神经程式。即便其中一组全程只是在脑海里“弹钢琴”,却同样激发了大脑的实质改变。 这种仅凭想象与深度聚焦思考就能催生改变的现象,在专业领域被称为“心智预演”。心智预演的运作逻辑并不复杂:当我们的心智高度聚焦,念头随之产生,这些念头促使大脑分泌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又进一步影响基因蛋白的分泌。随着分泌量的持续增加,我们会对某件事越发擅长,擅长引发重复行为,最终改变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一旦改变,周围的环境磁场也会发生变化,我们所处的“频道”就不同了,与之相关的信息便会源源不断地被吸引过来,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 所以说,人并非天生擅长某事,而是念头和重复行为塑造了我们的选择偏好,这种偏好产生的频率,让我们不自觉地关注相关的人和事。 心智预演其实就是“念头→物质→关注点→行为模式→能量磁场”这样一个循环转化的过程。大脑每一次的预演动作,都在强化相关神经元,让我们对某些行为心理更加熟悉敏感。注意力流向哪里,行为就跟到哪里,磁场就蕴藏在重复行为中,吸引力也由此诞生。相同频道会吸引同频共振的人和事,“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便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知,改变命运的关键,就在于改变思想和感受方式。我们要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念头偏好,主动“调频”,放大正向能量的表达,削弱消极负面的能量。就像社交媒体的阅读偏好设置,一旦点击某个感兴趣的话题,类似内容便会不断推送,不知不觉就陷入信息茧房。若想打破这种局限,下次相关话题出现时,我们要克制点击欲望,多关注正向主题,如此才能拓展心智带宽。 不过,调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主要会受到“耗能”与“模糊”两大因素的干扰。 “耗能”行为多源于对过去抉择的懊悔和对未来隐患的焦虑。 但换个角度看,人类能延续至今,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对过去和未来的忧患意识。对过去错误的反思,能帮我们调整当下节奏以应对未来;对未来未知的担忧,能让我们在当下懂得节制,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只要正确看待这种调频“阻碍”,就能接纳它。对待过去,无论好坏都应坦然接受,毕竟每个人都会走弯路;对待未来,把握当下就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未来是由无数个当下的选择汇聚而成。 图片 “模糊”指的是目标不清晰导致“频道”不稳定。就像调电台听歌,只有精确到具体某位数,才能听清节目。梦想也是如此,描绘得越清晰,“频道”就越精准,接收的信息才准确无误。不能只是空喊想成为有钱人,然后盲目报课、学习、赚钱,而是要明确从事哪个行业、想达到什么程度、何时达成等。利用“4W目标法”(who、what、where、when)来确定,即“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想在哪里做,想什么时候做成”。这个也是我们以前初中政治老师教的方法。班上连从来不上课的同学,都爱上这个老师的课,而且成绩都非常好。 宇宙会精准接收每一次重复的念力,长久积累形成的磁场会引领你进入相应圈层和阶段。反之,接触到的圈层和信息也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 其实,调频的理念源远流长。上古时期,药材尚未普及,人们就已懂得借助不同材质物体碰撞产生的频率磁场,调节体内五脏的紊乱与平衡,以此治疗基础疾病和缓解疼痛。 这背后的原理与五行学说紧密相连,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对应着“角,徵,宫,商,羽”五种频率旋律,又分别关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通过创造同频共振,达到调和身体不适的目的。在古代,“乐”的繁体“樂”与药的繁体“薬”同指一意,生动体现了音律与治疗的内在联系。 上古之人在长期观察与探索中,洞悉了物体间存在不同频率的能量磁场,以及同频共振的奥秘。 据说金字塔的建造,便是利用石块共振减轻重量,实现搬运。现代医学中的超声波洗牙和碎石技术,同样是运用特定频率,只对牙垢和结石产生共振,达到去除的效果。音律治疗则是用最契合内脏的频率,将其调节至健康状态。 然而,这种治疗和预防方式,需要大众具备一定认知基础和共识才能推广开来,而且效果显现需要时间和周期,多适用于疾病预防和症状缓解。随着自然界药材内服补治功效被发现,因其效果直观、见效快,逐渐得到大力推广,人体也习惯了这种内补调和的方式。 药材通过人体消化吸收来调节五行平衡,比如治疗肾肺两虚的“金水宝”,遵循五行相生原理,肺属金,肾主水,金生水,故而补肺有助于养肾。但我们必须清楚,疗效快的东西往往也伴随着伤害,“是药三分毒”,输液虽能快速缓解症状,却会损害免疫系统,产生依赖,本质上是在透支元气。 身体因五行紊乱失衡引发的外在病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悄无声息,一旦达到临界点,就会迅速爆发。所以,我们要借鉴“金水宝”从根源解决问题的智慧,守护好自身的“磁场内稳态”。这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还能化解情绪问题。毕竟,生活中的多数困难与烦恼,追根溯源,都是磁场出现了问题。无论是改写命运轨迹,还是维护身心健康,主动调频都是关键所在,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为我们开启生活的良性循环,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 那要如何调整自己的频率呢?很多人可能知道自己身边的磁场出了问题,但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不光是人,万物皆有磁场。磁场震动频率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外在显化。 震动频率低的固化成静态物,震动频率高的幻化成动态物。思想和念头是频率最高的存在,人每天会有65000个念头闪过。 看不见磁场,不代表它不存在,就像看不见Wifi和信号,却不妨碍我们上网打电话;一栋楼遮住视野里的树,树也依然存在。往往是看不见的层面,决定了我们看得见的东西。 人眼可视范围有限,只能看到400到700纳米的电磁波频谱,像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光谱。可实际频谱范围是可见光的10万亿倍,不同动物可视范围也不同,一些鸟类和蝴蝶能看到紫外线光源,青蛙拥有四色视觉。所以,不能因看不见磁场,就咬定它不存在,这是傲慢又不智慧的。 科学家做过实验,在盆栽上插满电磁波仪器触头,当着它的面破坏、烧毁另一盆盆栽,这盆盆栽的电磁波出现紊乱和波动,多次实验结果都一样。 更有趣的是,当破坏盆栽的科学家和普通路人路过实验盆栽时,普通路人路过没反应,科学家路过,仪器上的电磁波就又出现波动。这说明万物有灵并非空谈,不会说话的物体也可能有“灵魂”。 人有磁场,就有能量高低和正负之分,外在表现为气质或气场不同。我们对不同人的第一印象,其实就是对方磁场给我们的感官感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磁场间有吸引力和排斥力,有些人一见投缘,是磁场同频共振吸引;有些人一看就抵触,是磁场不配等相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磁场不同,不必强求。 ![]() 在工作或家庭场景中,随机聚在一起、磁场不同的人相处,磁场强大的会慢慢影响磁场弱小的,使其趋近于同质统一性,不管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因为磁场能量有渗透影响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相处的人最终磁场会趋于一致。就像很多女生住在一起,长期下去,他们的例假时间也会变得一致。 磁场影响人的过程,就像乘船在海面,刚到一处海面时,不适应海浪颠簸,缓解不适的办法就是跟着海面波动频率晃动,慢慢同频融合,不适感就消除了。磁场波像海浪,层层递增、徐徐渐进地影响着你的磁场,即便一开始抗拒,只要不离开影响范围,最终也会产生新的同频共存。 比如书籍,每段有能量的文字改变着局部思想和面貌,当局部影响扩散到全局,量变引发质变,就产生了面相和气质上的变化,其他环境影响也是同理。要么你影响别人,要么别人影响你,通常是强者磁场渗透改变弱者磁场,而且磁场间影响可以无视空间和时间。 人体内磁场“触觉感应场”可达数米,能让我们先发觉知环境,提供第六感判断;“灵感感应场”无视距离,灵敏度高的甚至能直达人心。 感觉某人在想自己时,对方可能真在想你,“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磁场间双向碰撞。“说曹操曹操到”,是因为对方先来到我们磁场所感应的附近,身体的“触觉感应场”感知到了,我们才想到并聊起他。喜欢或讨厌一个人,即使不明说,彼此也能感受到,因为看不见的能量场已做了信息交换。 有的人读了一整本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书,却没真正搞懂其根本原理。其实很简单,任何能遇到的人和事情,都是同频产生的共振带来的相互吸引。 你说什么、做什么、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来什么。爱抱怨的人没福气,因为说出去的话吸引的都是负能量事情,没人愿意当情绪垃圾桶,负能量累积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身体垮了自然难有好事。抑郁症也因此产生。解决办法很简单,多笑,多说积极正能量的话,慢慢就能清理污浊之气。如果做不到由衷地笑或说积极的话,逼着自己装作开心,简单说几句鼓励自己的好话也行,效果相同。 成功人生往往从“扮演成功”开始,习惯成自然后,就会拥有充满正能量、闪闪发光的干净高维磁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做演员时演了一个正派总统角色,民众入戏,觉得他就是理想总统人选,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于是演着演着参加竞选,真成了总统。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强大之处,先得像什么,才会成为什么。除了外在“扮相”吸引,心灵念力的吸引力磁场更强,“心不唤物物不至”。我们不仅要在外在环境上谨慎选择正能量群体和氛围,还要在内心下功夫,提高心力和自我愿景,向宇宙发出最渴望的呐喊,越渴望,回应就越强烈,同频共振的美好就会奔你而来。 能量场会被人和环境、心境影响,进而依据磁场不同吸引相应人和事,所以生活中遇到的好坏,都是自身磁场吸引来的。 人性趋利避害,都想拥有美好人生,办法就是时常清理自己的能量场,去除糟粕,留下正能量,“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是遇不到高能量磁场,那就去“借”,向更高维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磁场靠近,让它影响和引领我们的行为与认知,融入自己的生活频率并践行,靠近它,成为它,最终超越它。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补能量: 1. 天补:阳光和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大自然有自身能量场和吸引力,不同人旅游偏好不同,智者从水的多变与滋养万物中感悟,仁者在高山巍峨里心生敬仰。 我们本源于自然,却被城市化的钢筋混凝土阻隔了与自然能量的连接。多晒太阳、贴近古树绿茵,回归自然,那里有我们需要的原始能量,能治愈城市病。 图片 2. 地补:环境和地理:个体难以改变外在环境和他人,但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不想内卷,就去松弛感强的地方;追求高雅、形而上之学,就去读书会或高维圈层。选择的环境要符合主流价值观,能对自身能量维度有拔高作用,就像孟母三迁。居住环境也影响心情和能量,好的地补既要满足积极进步的社群氛围,也要符合人性的安全和舒适需求。 3. 人补:高人和书籍:看一个人的朋友圈层,大概就能知道他的水平层次。圈层很重要,宁可没朋友,也不能滥交,因为圈层会产生信息差。李嘉诚的司机跟着他投资房产赚了四千多万,这就是圈层的力量。能量高、有成果的人身上有优点和成功原因,靠近他们,受其高能量磁场影响,能改变行为和习惯,这些改变可能影响终身走向。 若接触不到高人,就看书,一本书凝聚着作者毕生智慧,花一杯咖啡钱就能拥有,它能揭示人生和世界真相,展现底层逻辑和运行规律。巴菲特说成功人士都爱看书。不过,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没有实践的知识如空中楼阁,会与现实割裂,影响自身磁场。走过路再看知识,感受会不同,也会发现过去的自己有所不足,这就是书籍“常看常新”的原因。 面对苦难,无需抱怨呻吟,能量场高低是自己的选择。“预知明日事,今日因便知”,在因果面前,没有悲欢,只有理所当然。守护好自己的能量场,就是在保护好运磁场,因为万事万物都由它创造和吸引。但不能只停留在空想,光知道却做不到,宇宙不会派发你想要的人生大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