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上,囊肿被称为'痰核',说白了就是个包裹着痰浊、瘀血的透明水囊。 肾脏是先天之本,肾囊肿形成多与肝脾失调有关,肝气不畅,脾胃运化失调,痰湿血瘀堵在肾经上,就成了囊肿。 前阵子有个大爷让我印象特深,体检发现左肾囊肿,当时忙着当孙子,觉得不疼不痒就没管。结果一年后复查囊肿增大至6.8cm。 ![]() 并且出现腰沉,凌晨总被尿憋醒,舌苔白腻,摸着脉象又弦又滑。显然是肝郁犯脾、水湿停聚、瘀阻肾络之证。 我给她用的治法分三步走,像拆九连环一样层层解决: 先用《逍遥散》加减方当开路先锋:柴胡+白芍把拧巴的肝气捋顺了,茯苓+白术给累坏的脾胃“松松绑”,这就好比先通开下水道口,让身体的气血能流动起来。 ![]() 接着用《五苓散》加减方做清道夫:桂枝像小太阳一样蒸化水湿,配上猪苓、泽泻这些“利尿大将”,把淤在肾里的废水哗哗排出去,腰上那种坠胀感立马轻松不少。 最后派出《桂枝茯苓丸》加减方收尾攻坚:桃仁+丹皮专门化解那些陈年瘀血,配上浙贝母和醋鳖甲软化囊肿包膜,就像用温水慢慢泡开冻住的冰块,让囊肿自己“缩水”。 ![]() 这大爷也挺配合,用了大半个月,就说腰没那么沉了,起夜次数也少了。又用了三个月,复查时囊肿完全消失。 ![]() 提醒大家:治囊肿千万别光图快!咱们中医讲究的是给身体“重新开机”——肝气顺了,脾胃动了,瘀血化了,囊肿自然没地方扎根。 有肝囊肿、肾囊肿的朋友,平时要少生闷气、晚上泡泡脚,肝经、肾经通畅了,囊肿也能慢慢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