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印度网友曾经问到:“中国的历史只有3700年,为何自称有五千年的文明?在外国人的认知里,中国的历史为何只有3700年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到底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关注。外国人的误解我们经常会说: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认为中国的历史,其实只有3700年。 其实外国人会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文字的出现,才算真正文明的开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按照外国人的思路,中国的历史应该从商朝开始,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开始建立的,而且从商朝开始出现了甲骨文,有了文字的出现,他们觉得这才是文明的开端,所以从商朝算起到现在,那就是30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 但实际上,中国从夏朝就已经有了文明的痕迹,但世界的考古学家,一直对此有很大的争议,他们甚至认为,中国的夏朝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只是虚构的一段神话罢了。 外国人之所以会这样想,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能佐证夏朝存在的任何文物,都没有被发掘出土过。时至今日,我国的考古界,也没能确定夏朝具体的活动范围,更不知道夏朝的都城建在何处,没有有利的证据反驳,这也让很多外国人一度认为,中国的历史其实只有3700年。 既然夏朝从未有过被发掘的痕迹,那我们又是从何得知,夏朝的兴衰历史的呢? 其实对夏朝的历史,我们是从史书上得知的。都知道《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它的严谨程度和可参考性,都是令人信服的,在《史记》的记载中,我们了解到了夏朝的历史。 知道了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夏朝出现了,而且一直延续了470多年,直到公元前1600年,夏朝才被商朝推翻。 从夏朝开始,夏朝的开创者禹,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儿子启,彻底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启了延续中国四千年的世袭制。 我们常常称,中国的古文明为“华夏文明”,这里的“夏”,指的就是夏朝。其实对夏朝的考古,我们国家也一直没有停止对其的发掘。 大禹治水 但随后,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挖出的古墓和遗址也有很多,但至今没有一个古墓带有的文字,是记载自己来自夏朝的,所以考古学家怀疑,可能在夏朝的时候文字还没有出现。 既然夏朝的文字还没有出现,那在墓葬中想找到关于夏朝的痕迹,就微乎及微了。那如果根据文物来判断呢?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文物的判断一般都是有参考物的,比如我们判断一个青花瓷花瓶,到底是属于哪个年代的,我们一般会观察花瓶烧制的成色、材质、花纹,然后根据史料的记载,再一一对照。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他们独特的审美,所以根据这些,就能很好地判断一件文物,到底是出自哪个具体的朝代的。 而在夏朝之前,从来没有器皿出现过,再加上没有文字的佐证,就很难判断,即使我们发现了,疑似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但因为没有更早之前的参考,所以很难判断这件青铜器,到底是夏朝的还是商朝的。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夏朝也就400多年的历史,就算加上商朝到现在的3700年,那中国的也才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5000年的历史有从何说起呢? 尧舜禹的时代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在夏朝以前,还有尧舜禹的时代,加上尧舜禹的时期,中国的历史确实有5000多年了。在史学界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历史是史学家的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是因为,我们现在所知晓的历史事实,其实都是各朝各代的史学家们,层层垒造起来的,很多太早之前的事物的面貌,我们也很难讲的明白。 关于夏朝之前尧舜禹的时代,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从一些神话故事里得知的,尧舜禹时期具体的事情,到底是人们杜撰的呢?还是确有其事呢? 其实神话故事,只是后来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而尧舜禹时期,虽然没有,相关文物的出土和文字能证明,但却有很多史书,都对那个时代有一些记载,后来人也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才了解尧舜禹时期的故事的。 比如在《尚书》中,就有对尧舜禹时代的文献资料,这也是现今我们能找到的,涉及那一时代最古老的史书资料了,在《尚书》当时的《尧典》、《皋陶谟》、《禹贡》这三篇,均记载了尧舜禹时期的历史。 因为这一代,没有留下确切的文字资料,这也让很多人对此存在着非议。但其实,历史的记录形式,并非只能通过文字来传播,人们的口耳相传,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 就在几年前出土的一尊,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就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铭文上甚至还详细讲到了,大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解决的水患问题,还说大禹成功治水的事迹,深受人们的感激和尊敬。 而这一发现,与《尚书》中,《禹贡》那一篇的描述,基本一致,其实从侧面也能看得出,尧舜禹时代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大禹治水 神秘的尧舜禹时代,我们已经能从史书的记载上窥探一二。在古代书籍中记载的那一时代,很多都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呈现。 可能那个时代的人们,虽然已经开化,但因为文字或者语言等原因,没办法为自己的时代,留下任何的文字和说明,所以在后人看来尧舜禹的这段文明,才显得那么的神秘。 直到后来人们,开始慢慢有了记录史记的意识,才开始将先民们通过口口相传的讲述,呈现在纸面上。尧舜禹这段时期的历史非常漫长,可能这中间还发生了很多,我们并不知道的故事,但可以确信的是,从尧舜禹时期开始,中国的文明就开始。 从尧舜禹时期算起,中国的文明确实存在了5000年,当时世界上的,很多文明古国都灭亡了,为何中华文明,却能绵延不断5000年呢? 绵延不断五千年的原因中国的历史,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经历过很多朝代的更迭,比如夏朝被商朝灭亡,商朝又被周朝灭亡,但朝代的灭亡,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的消失。 中国从尧舜禹时代到夏商周时期,一直延绵至今。看看同时期出现的文明古国,像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只有古中国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为什么我国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迭,中华文明还能不受影响绵延不绝呢? 朝代的更迭 第一个原因,就是强大的历史文化基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政治文化思想的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后来通过几百年的文化碰撞和交融,直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至此在2000多年来,礼义仁智信和中庸之道,就成为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 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2000多年,而各个朝代的很多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儒家思想的学说,在为国家出谋划策时,这些文人正是用儒家思想,来想办法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国家的正常运转,很大程度,都是得意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在发展的过程中,汉人统治少数民族,很多少数民族,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种文明理念,并自觉将中华文明传承了下去。所以,虽然经历了很多朝代的不断更迭,只有统一的历史文化思想,才能让中华文明一直传承下去。 第二个原因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且还有同化性的特征。比如在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也越来越被汉化。 当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还专门让自己的族人学习汉文化,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们有认同感的同时,就自觉地传承了下来。 中华文化,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学术上,都十分广博高深,这么优秀的文化,也自然让不同的少数民族,都能接受和学习。在这样的不断交互学习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就被传承了下来。 不仅如此,中国人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无论是外来的宗教思想还是文化,中国都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包容性,也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的王朝都是家族统治的,中国古达朝代的更迭,其实就是统治家族之间的更换,再加上,并没有受到外国的侵略和入侵,所以本质上,对中国的老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中国还是那个中国,中华文化也不会因为,统治者的更迭而变化了。 所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不是随便得出来的结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可以薪火相传五千多年而屹立不倒,也离不开中国人的勤劳、聪明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