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硕士郭敬志 2025-04-17 11:35河南郭敬志, DeepSeek带你速览精华 在传统中医里治疗高血压,大多是从平肝潜阳、滋阴降火这些方面入手。 不过,国家名中医周立华老师从事中医40多年,发现顽固性高血压的深层病因,往往是命门火衰、肝阳过于旺盛。 就像《景岳全书》说的“阳主乎动,阴主乎静”,要是肾中真阳不足,虚阳就会像没根的火一样往上飘,还带着肝风直冲头顶,血压怎么可能不高呢? 现在的人经常久坐、熬夜,还喜欢吃生冷的东西,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让肾阳越来越弱,肝阳却越来越嚣张。 这就好比油灯快没油的时候,火苗反而会窜得很高,看着像是阳气太盛,其实是阳虚的表现。 这类患者表面上有头痛、头晕、脸红、眼睛红这些“上火”的假象,实际上却有腰膝酸软、怕冷、夜尿多等阳虚的症状。 他们的舌头一般是边上红、中间有裂纹,舌根的舌苔又白又腻;脉象是寸关的地方弦硬,尺部却沉弱。 要是只想着镇肝熄风,却不补命门的真火,那就像扬汤止沸,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经过治疗上万例患者,周立华老师总结出“扶阳平肝方”,药方有制附子、肉桂、天麻、钩藤、怀牛膝、山茱萸、磁石、泽泻、车前子、炙甘草。 这个方子巧妙地运用了“引火归元”的原理,既能温补肾阳,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又能平抑肝风,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制附子和肉桂是这个方子的核心。制附子又辣又热,能走遍全身的经络,直接补命门的火、助阳气。《本草正义》说它是“通行诸经纯阳之要药”。 肉桂能把上浮的虚阳引回到肾里,让阳气有个安稳的家,这样肝风自然就平息了。 天麻和钩藤起到辅助作用,借鉴了名方天麻钩藤饮的精华。 天麻被称为“定风草”,真不是浪得虚名,它特别擅长平息身体里的风。钩藤药性轻清,平肝的效果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温和,它们一起能压制过于旺盛的肝阳。 现代研究也发现,这两味药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和西药的降压原理虽然不一样,但效果是一样的。 其他的药也各有各的用处。怀牛膝能引导血液往下走,和磁石的重镇作用配合起来,形成“气血对流”。 山茱萸能守住身体里的阴液,防止温药把津液伤了。泽泻和车前子能利水,又不会伤害阳气,能缓解血管的“高负荷”状态。 炙甘草能调和各种药的药性,还能帮助附子更好地发挥温阳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讲个实际的例子: 有位52岁的王总,是个企业家,得高血压已经15年了,每天要吃3种西药,血压还是控制不好。他来看病的时候,血压高达190/115mmHg,头痛得厉害,感觉脑袋像被什么裹住了一样,还伴有腰膝酸软、五更泄泻的症状。 仔细看他的舌头,舌尖和边上红红的,但舌体很胖大;脉象是寸关的地方弦硬,两尺却很微弱。这是典型的“上盛下虚”的症状,所以我给他用了扶阳平肝方,还根据他的情况做了调整。 第一周,附子用到(要先煎2个小时),他的血压就降到了160/100mmHg,头痛也减轻了一半。两个月后,西药减到只吃1种,血压稳定在140/90mmHg,腰膝也渐渐暖和起来了。 持续调理了半年,西药全停了,血压一直维持在130/85mmHg,更让人惊喜的是,他十多年的脂肪肝也跟着好了。 这个方子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打破了“只看血压降血压”的老思路。 现代医学只盯着血管阻力,却忽略了阳气虚衰这个根本原因;中医也常常只看到肝阳上亢的表面现象,没发现命门火衰才是根源。 临床上,超7成的人能慢慢减少甚至停掉西药,7成的人糖脂代谢指标也能跟着改善,这就是整体调理的神奇之处。 不过,用这个方子也有讲究。附子的用量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慢慢变化,但一定要配上磁石和炙甘草,来减轻它的燥烈之性。 春天和夏天可以适当减少温药的比例,秋天和冬天可以增加一些。 另外,最好在申时(下午3点到5点)膀胱经气血旺盛的时候,艾灸关元穴;在酉时(下午5点到7点)肾经当令的时候,揉按涌泉穴。 医学是很微妙的,关键在于准确辨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好这个方子。 |
|
来自: 杏林博览 > 《医学基础理论及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