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什么?生存、繁衍、趋利、避害。所以,人性底层沉淀的是动物性。 《人类简史》:“如果你忘记了人类是动物,你就永远无法了解人性,你也无法理解历史。” 动物性是第一性,社会性是第二性,神性是第三性的。颠倒了次序就会吃苦。其实这篇文章说到这,聪明的人就已经懂了。 动物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和繁殖,这在人类社会中同样适用。金钱和欲望是现实世界的两大主题,金钱和欲望其实是现实世界的本质,而婚姻、道德、政治、文化等都是为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而产生的表象。 这个世界所有的生物都是在为了生存而斗争,病毒为了生存,进行各种变异,植物为了生存,进化出各种毒刺、各种陷阱、各种生存的策略,拼命去争夺阳光、地盘和安全。而人类在争夺食物、资源和地位时,将暴力、智力和骗术运用到了极致,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下去,或者说更好地活在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环境里。 人的三层属性:动物性、社会性、神性 人之所以吃苦是因为颠倒了动物性、社会性、神性三者的次序。比如,读书读傻了的情况就是排序成了神性、社会性、动物性,以为人人都散发着人类优秀品质,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以为大家都是利他的、协作的、善意的,最后一定会被动物性很强的人修理得很惨,你在讲武德讲道理,人家一板砖就把你放倒了。要记得,预判一个人,动物性一定排在社会性和神性前面,如果这个人神性主导,那你就赚到了,反之,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人大多数时候是用社会性和神性来伪装动物性。有人一定要证明自己是神性的,没有动物性,那么请你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一下自己的内心,天知地知你知地观照一下,吓不死你,哈哈哈,除非你撒谎撒到自己头上,那也很可悲,一辈子都是个空心人,白活了。 第一层:动物性作为人生存的基本保障,是生命得以维系的基础。在人类身上动物性体现为对生存条件的满足,以及对自我保护的天然需求。食物、水、睡眠等生理需求,构成了人类日常生活的核心,而面对威胁时的自我保护机制,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反应。这种反应模式,包括逃避、反抗和适应,都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动物性之中。
第二层:社会性作为人类独有的特性,塑造了我们的社交行为与归属感。我们天生就有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渴望,这种渴望在家庭、团队乃至更广阔的社会结构中得以体现。通过社交互动,我们不仅满足了情感上的需求,更在群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获得了归属感。
第三层:精神性,是人类优秀品质的体现,那些闪耀着光辉的品质:爱、美、自由。体现了我们对超越物质层面的追求与内心寄托。这种追求不仅涵盖了崇尚高尚道德的渴望,例如善良、正直与诚实,更驱使我们的行为超越个人利益的束缚,去关注更大群体的福祉,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输掉的人都是因为太看得起人性了 人性根本经不起推敲,书本上教的为什么没用?因为都在讲人的社会性,而真正起作用的是人的动物性。你要看得起每一个具体的人,但不要太看得起人性。 第一,生存是第一要务,我们都是自私的人的后代。女孩的妈妈说:女的再精都精不过男的。女孩嗤之以鼻,直到进入职场做了技术中层才发现大妈所言不虚:二三十岁的男孩早就看清了人性这张牌是自私、逐利,所以天然懂得怎么赚钱、怎么办事、怎么结盟、怎么分利益、怎么平衡、怎么制约、怎么抢东西,他们知道社会运行规则就是这一套,所以他们在核心利益面前彰显十足动物性,不会像女孩一样爱惜羽毛,大部分做事的男孩基本不会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他不需要好名声,只需要达到目的。 而许多出身平平的女性的二三十岁都在寻找真爱的泥潭里打转转,以被人罩着为荣,以被人养着为傲,根本不知道只有宠物才会被人豢养。问问大部分的男生就知道,他们未必多么喜欢或者多么看得起配偶女友,就是为了她们生孩子做家务这些传统价值,甚至他们在精神上是有点鄙视她们的无知和幼稚:总拿对错黑白去区分人,甚至有的女性还真的以为过错方能在离婚的时候少分钱。 动物要活在会怎么做,人也会怎么做。人首先是个动物,然后才是个人。人是社会性和动物性共同组成的。社会性是人在群居时逐渐形成的共识,它是一种规定,本不存在,是生存需要而制定的规则,它是约束动物性的;而动物性作为动物是与生俱来的。今天时常有人无限拔高社会性而贬低动物性其实就是否定自己作为人的动物性本质。 第二,考验人性就是考验人的动物性。有个老教授想招一个贫寒的年轻人做研究生。老教授所在领域有十分巨大的利益诱惑,有人建议老教授试一试年轻人的道德水准,让他给年轻人一个有寻租空间的大项目看年轻人的心性。老教授拒绝了:你去用钱试探一个窘迫的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相当于试图让一只快饿死的猫不吃鱼。还有女孩真的雇佣美女去试探自己的男友老公的,我估计她们会很伤心,道理相同。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受到情境、环境、利益、紧迫、危险、情绪、外部干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情况设置得越极端,越脱离现实,越会逼出一个人不太正常和鲁莽偏激的动物状态。华仔这样情商高的人都会对记者说,人都有天使魔鬼两面,你不要逼我,逼我我也会出来魔鬼的一面。 第三,遇到动物性过强的人马上调整战略。要识别生活中那些受动物性驱使高于社会性的人。一旦遇到这样的人,立刻放弃一切通过沟通讲理来解决问题的幻想,因为在动物的世界里只有一条法则,那就是弱肉强食。《三体》刘慈欣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所谓“双赢”,实际上就是说:A 和 B 联合,共同吃掉 C,然后 A 和 B 一致对外宣布“我们实现了双赢”。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道德规范高尚要用到高级的人身上。 大部分人都是社会性和动物性的混合体,有的加入了一点点神性,很少人超越了动物性,所以用概率论原理从动物性分析人大概不会错的离谱。我一个哲学博士的女友说,她跟crush第一天聊康德、尼采、福柯,第二天聊刘索拉、苏童,第三天她终于忍不住:我们看看你腹肌吗?就像有的男孩也是聊东聊西,最后问我能看看你的腿吗? 动物性是人的生命原动力 古希腊的酒神文化犹如文艺药引子,给艺术以鲜活、旖旎和迷醉。在古希腊的酒神祭中,所有男女都要打破一切禁忌,返回到生命的原始自然状态,狂饮烂醉,放纵情欲,通过种种具有艺术形式的仪式,在痛苦和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中,达到与世界本体融合为一的最高快乐。 第一,混乱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有人说,当下这个时代,生命力,野性,灵气,活力比教养,认知,智慧更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在告诉我们人要善良爱别人利他。但是却忘记告诉我们黑暗阴影面一样很重要。一个人必须学会接纳并驾驭自己的阴暗面,如果你把自身牙齿和爪都磨平了,去掉了攻击性,边界 ,愤怒,这是阉割了我们的生命力是不完整的。 第二,像动物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动物目的很强,要么吃要么睡,其他时候都懒洋洋的。一个拥有向上生命力的人,心中总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她们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这种积极向上的姿态令人钦佩。反而是社会性、神性过多的人,瞻前顾后、畏畏缩缩,不敢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 第三,像动物一样坦诚勇敢地表达。动物生气就龇牙,求偶就开屏,病了就躺着,饿了就打猎。人也可以坦诚勇敢地表达自我,要敢于真实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藏着掖着。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能大方说出来,这份真诚会让人感到无比珍贵。 第四,兴致勃勃,对世界充满热情。用好奇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乐于尝试新事物,仿佛世界在他们眼中充满无限可能。一切活透了的人都清楚最后的牌是健康和自由,把这两样抓在手里就是赢家。 不聊了,少爷下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