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地球

 虚空之漂者 2025-04-28
地球的诞生
大家好,猜猜我是谁?在我转身之前,先给你们讲个故事:
大约在46亿年前,在美丽的银河系中,诞生了太阳。
太阳的一些尘埃和气体飘散在宇宙中,慢慢碰撞、融合变成了一块块小岩石,然后逐渐集聚形成了一个大的球形星球。
星球表面有着厚厚的岩石层,它们分分合合不断移动,最后形成了山脉、峡谷。
大约39亿年前,星球冷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在云层中凝结,然后出现了大暴雨!这场暴雨持续了数百万年,直到这个星球表面被70%的水覆盖,这就形成了海洋。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猜到了。没错,这颗神奇的星球就是我,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地球运动
别看我体型圆滚滚。我可是个运动健将。最擅长的运动就是转圈圈。
我可以同时做两种不同的旋转运动。自己不停地旋转——地球自转。缓慢不断地绕着太阳转——地球公转。
不要小看这两种运动哦!我们的家园之所以如此生机盎然,主要有赖于它们。
为什么我们会有白天和黑夜?四季分明的气候是怎么来的?圣诞节为什么在南北半球的季节不一样?
想了解这些自然规律都是怎么来的吗?那就和我一起运动起来!
地球自转
快看我头顶!这是地轴,我始终都绕着它保持旋转,这种旋转被称为地球自转。当然,地轴是个假想轴,并不真实存在于地球上。
地轴最北端与我的交点就是北极,最南端的交点就是南极。为了让你们更了解我,看下图地球仪。
图片
你们看,我始终保持着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我们都知道1天有24小时。是指我相对于太阳自转一圈的时间,但这并不是我真正的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这才是我真正的自转周期。(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会有所差别。)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坐地日行八万里”?8万里=4万千米合1666千米/时(飞机1100千米/时、汽车120千米/时、高铁600千米/时)。由于我一刻不停地自转,所以人们最快一日就能行走八万里。
既然都“日行八万里”了,为什么我们完全感受不到这么快速的转动?因为,我是以恒定的速度在自转。
由于引力的作用,地球上一切事物都是以恒定速度在运动,不同纬度,自转速度也不一样。(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60°N,833千米/时;赤道长度4万千米,1666千米/时;60°S,833千米/时。)
自转速度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我自转一圈正好是360度,需要24小时,合平均每小时15度,这就是自转的角速度,每个点的角速度都是一样的。
线速度则根据单位时间(24小时)内转过的长度来判断。在赤道自转一周的速度最大,离赤道越远,速度越慢。卫星发射基地建在靠近赤道的地方最节省能源。
你们知道昼夜是怎么出现的吗?我本身不会发光,你们看到的光亮,其实是太阳照射过来的。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向太阳的一面是夜晚。
太阳一到夜晚就会消失?其实太阳并没有消失,只是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当地球的某一面背对太阳时,那里也就看不到太阳了,而那时就变成了黑夜。
地球自转使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在我身上有一条黑夜和白天的分界线,这条线叫做晨昏线。地球自西向东转,经过晨线进入白天,经过昏线进入夜晚。同以维度总是东边先看到日出。西边后看到。
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站在晨昏线上看到的是这样的美景。
地球自转,还会导致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地球自转还会影响体重,离赤道越近越轻。
我有一个好朋友。它有时很长,有时很短,一会儿跑到我前面,一会儿又躲到我身后。
哈哈,相信大家已经猜出来,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它是由于光照射到我们身上,受到了阻碍,然后将遮挡它的那部分投射到了地上。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你的影子在一天之中都有什么变化?晴朗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朝西,拉得最长。到了中午,太阳在头顶正上方。这个时间影子最短。傍晚时分,太阳从西边落下,这时影子朝东,并且再次拉长。
理解了昼夜交替,你就能在同一时刻看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我们管这个叫时差。
不同地方存在时间差异,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人们把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差一小时。中国从东五区到东九区跨了5个时区。为了便于管理和联系,全国统一使用东八区时间(北京时间)。
地球公转
我绕地轴自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我公转一圈约9.4亿千米,若以每秒30千米的高速计算,要跑上一年。
我在绕太阳公转时,距太阳时远时近。离太阳最近的位置叫近日点,约1.47亿千米。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叫远日点,约1.52亿千米。
1月初我到达近日点。7月初我到达远日点。1-7月,我逐渐远离太阳,公转速度变慢。7月至来年1月初,离太阳越来越近,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你知道为什么地球仪一直是歪着的吗?这是因为相对于我的公转轨道平面,自转平面是倾斜的。
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晚上就能靠它来识别方向。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都各有一个轨道面,自转平面叫作赤道面,公转的轨道面被称为黄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有一个大小为23°26’的夹角,叫作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分别向南北移动到23°26’时,就要被迫返回。因此南北纬23°26’也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那你知道四季是怎么来的吗?
我们拿北半球举例,我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当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落在赤道上时,春季到来。
当我围绕太阳公转90度,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夏季到来。我公转转过180度,太阳光再次直射到赤道上时,秋季到来。我继续向东转,太阳直射点落在南回归线上时,冬季到来。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把地球划分为五个温度带。我们前面说过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回归线是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中国汕头市就直接穿越北回归线。这一带林木繁茂,郁郁葱葱,雨量充沛,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神奇的回归绿带”。
图片
图片
为什么夏季白昼时间很长,而冬季天黑得很早?这是因为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夏季昼比夜长。反之,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半球这边的冬季则黑夜长于白天。
6月22日夏至这天,北半球达到全年白天最长,北极圈甚至出现极昼现象。与之相对应,南半球各地在夏至当日夜晚时间最长,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假如你生活在南北极点上,一年中你将会经历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的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极夜则与之相反,太阳永不出现,天空一直是黑的。
因此在南北极地区是不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的。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同时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