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工作变快乐的15个黄金法则(二):4.跳出工具人思维;5.从“执行者”变“共谋者” ;6.第三招:用“离职心态”工作

 阿国宝 2025-04-28 发布于广东

经常在机关单位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办公室里重复上演:有的人像惊弓之鸟般畏首畏尾,走路的时候都是靠着墙根;的人像被困在茧里的蝴蝶般抱怨不公,逢人变吐露着命运的折磨;有的人满脸愁容,忘记了上班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谋病”的目标。上一期分享了快乐上班的第1-3个黄金法则,今天小甘分享第4-6个黄金法则,教你做职场清醒人。

图片
图片

        第三条:跳出工具人思维

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总是带着卑微心态:领导的一句批评能失眠半宿,同事的一次争执能愤懑三天,仿佛自己是等着被打分的小学生,而领导就是手握小红花的班主任。但换个角度想:你和领导本质上是“同事关系”。 

早上路过包子店,老板不会只等顾客说“要甜的还是咸的”,而是观察客流高峰调整馅料,根据季节推出新品。职场人也该如此:你的“包子”是一份又一份材料,顾客是单位和领导,想让“包子”畅销,就要先搞清楚顾客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按照顾客喜好调整包子皮的薄厚、包子馅的配料等。

就像淘宝卖家不会因为一个差评就怀疑人生,而是分析问题、优化服务,有时候我们总等着领导“发现自己的价值”,却没主动展示优势。我们不应该总是纠结“领导为什么不喜欢我”,而是思考“如何让我的“包子”更符合顾客口味。

小学生才盼着老师表扬,成年人只关注等价交换,在职场上我们要学会剥离情绪:领导语气严厉?没关系,记录修改意见就行;同事甩锅推诿?不纠结,用心留痕即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商品”,别为无关的情绪打折促销。

图片
图片

      第四条:从“执行者”变“共谋者” 

很多人误以为“听领导的话”就是好员工,却忘了真正的职场智慧,是让领导“听你的话”。粟裕将军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1948年,毛主席提出“渡江南下”的战略,粟裕却认为“留在中原大兵团作战”更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他没有直接反对,而是三次致电党中央,用详细的战场数据说明:南下会分散兵力,内线作战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最终毛主席采纳了他的建议,才有了后来的豫东战役大捷。职场中,管理上级预期不是“对抗”,而是“共谋”——站在领导的立场,用他的利益说服他。

当拿到一项任务的时候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一是这个任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二是领导最在意的指标是什么?三是如果失败,领导会承担什么后果?以这三点为突破口,你的建议就能直击痛点。 

就像前面例子中,粟裕说服毛主席的关键,是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个最关注的目标作为切入点。

图片
图片

       第三招:用“离职心态”工作

很多人内耗的根源,是把自己困在自己的执念里:担心被裁员,所以对领导的无理要求忍气吞声;害怕没晋升,所以熬夜做着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真相是:职场没有铁饭碗,唯一的安全感,是随时能离开的底气。

把“平台”当“跳板”,而非“归宿”。

单位给你的职位、资源、光环,都是“租借品”,只有你学到的技能、积累的人脉、打磨的口碑,才是“私有财产”。就像租房住的人不会把墙壁刷成自己喜欢的颜色,职场人也别把全部精力浪费在“讨好”上,多花时间投掌握自己的“硬通货”。

心理学上有个“沉船效应”:当人知道自己随时能离开一艘船,反而更能冷静地修补漏洞。职场同理,当你有“大不了换个地方”的底气,就不会为了一顿批评、一次不公而内耗到失眠。

职场不是考场,而是人生的“修炼场”。有人把上班比作“闯关游戏”,每遇到一个难搞的领导、一个复杂的项目,就觉得是“系统在针对我”。

但真正的高手,会把职场当成“开放式沙盒”——不纠结于某个NPC的态度,而是专注升级自己的“装备”,拓展可探索的“地图”。

其实,上班是为了让生活更好,不是让生活被工作拖垮。少一点“我必须讨好所有人”的妄念,内耗自然烟消云散。毕竟,职场最厉害的生存法则,从来不是“熬死别人”,而是“活好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