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群嘲的大阪世博会,真的拉胯?实地探访后,我们有了这份攻略

 外滩TheBund 2025-04-2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工作日去,避开周末人流,才能完整体验。
图片

三天前,大阪世博会官方发布消息,庆祝游客突破第100万人大关,幸运儿是位大阪本地人,获赠一个水晶打造的脉脉手办。

差不多同一天,我从大阪回到了浦东机场,虽然遗憾和“第100万”擦肩而过,仍从世博带回了一大堆脉脉周边。

这个看着有点宫崎英高既视感的变异吉祥物,大多数人不太能get,但真到大阪梦洲走一遭,看着看着也就萌了起来。

换种更好理解的说法:屏幕前的各位,能不查资料立刻说出上届世博会在哪儿办的吗?

脉脉的丑萌出圈,作用就在这里,它此时此刻留下的记忆可能会久远持续。

就像人们一提到太阳塔,还会想起1970年的那个迷幻盛夏,以至于几十年后还能在《20世纪少年》和《蜡笔小新》中看见它的踪迹。

在出发去这届世博会之前,坦白说我是相当忐忑的。毕竟从搭建伊始到开幕,大阪世博的消息我们始终紧跟,担心软硬件都有不完备之处。

例如世博开幕当日风雨交加,人数超负荷体验极差;大屋根圆环部分受海水侵蚀,防护墙垮塌;甚至就在昨日,还出现了有人因为排队中暑去世的新闻。

那么,大阪世博的实际体验到底如何?这次去了现场,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比如位于圆环正中心的中国馆,是现场排队最长的国家馆之一,也就排了四十分钟顺利入场。熟悉的“央视风格”,让人有种回家的感觉。

如果你也对世博会有兴趣,可以来看看这些更直观的小贴士,避开很多早鸟游客踩过的坑。

图片

预约机制繁琐

尽量工作日去

大阪世博会的官网门票预约系统,可以想见是以现场人流控制为目的,做到了尽量精细化, 但仍会让外国游客一头雾水。

我们赶在开幕门票下线之前一天,买到了价格4000日元(每位成人)的低价票,在买票的同时就要求先约好精确到小时的入园时间。

随后便是预约场馆,共有提前两个月、七天、三天和当天入场后四次预约机会,每次像填高考志愿一样填五个你最想去的场馆,第一顺位没中则再抽第二顺位以此类推,五个抽签最多中一个。

实际体验下来,热门场馆如高达馆、日本馆的中签概率非常低。其他容易中的场馆,要么就参观体验平平,要么就现场稍排一会就能进,意义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诸如中国馆、美国馆这些大型的人气场馆,都不在抽签之列,只能现场排队。

至于哪些场馆需要抽签,当时在官网抽签界面找不到列表,甚至需要边看着某红书攻略边手打场馆名字,不太靠谱。

大阪世博会体验好坏的关键,就在于人流量,这里强烈建议各位错开节假日和周末,选择工作日预约门票,排队时间会友善很多。

以我们自己的体验为例,选择了周一上午11点东门入场。1020就位排队,11:30开始放行检票,11:10过完安检正式入场,已经算相当顺利了。

入场排队全程露天暴晒,如果有计划暑假去的朋友,请务必做好防护措施。

当天下午的中国馆,排队时我们正好站在60分钟标志处。

志愿者小哥告诉我们也可能等待1个半小时,最终排了40分钟就提前进场。这让曾经历过上海世博会四五个小时排沙特馆的我父母松了一大口气。

相比一楼大厅中殷商国宝复制品等大型展品,二楼的“月壤”吸引了中外游客的更多关注。

整体来说,中国馆内部是中规中矩的熟悉风格,更多是为外国游客展示中国历史和当下的现代化发展,以及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

图片

饭不好吃

厕所很漂亮

人流量决定的另一个重点在于,你能够享受到多少世博园内的公共设施。

从整个梦洲世博园区的硬件配置而言,主办方已经见缝插针提供了一切能想象到的便利措施,包括大量儿童游乐设施。

当你走累了想要歇歇脚,环顾四周,一定会有座椅。整个大屋根圆环的底部、园区都有各式各样的休息位置,以及功能完整的有顶棚的休憩区。

身处圆环内任何地区,在目之所及的范围内,都有足够的饮料自动贩卖机。

至于吃饭问题,做到了不用看地图找,就能随处偶遇餐厅的密度。工作日不必太担心饭点排队的时长,和午餐时你写字楼底下食堂排队的时间差不多。

这些餐厅都以日式简餐为主,种类不外乎乌冬面、咖喱饭、鳗鱼饭这些快捷主食,偶尔能见到韩料、日式中华料理或者日式意餐。

大家可以根据图片上来感受一下价格,基本和园外持平,但性价比很低,因为味道着实不太行。

毕竟都是流水线加热的预制菜,鳗鱼饭没酱汁,章鱼小丸子和鸡块早上炸完保温放一天的那种。

值得一提的是,这届大阪世博会从进门纪念品商店开始,到餐馆、贩卖机、坐园区摆渡车,都是“无现金支付”。

整个园区需要用西瓜卡、ICOCA等卡片支付,以及信用卡和Alipay等电子支付。在每个餐厅都会设置机器,用来投入现金为卡片充值。

公共厕所的数量非常充足,而且有很多造型的设计非常漂亮,从建筑外形都看不出是厕所,像是小场馆一样,这些都出自日本新兴建筑设计师之手。


图片

大型郊野公园

不排馆也很有趣

从现场观感上来说,这是一届特别“本地”的大会。人造岛“梦洲”距离大阪市区很近,坐中央线直达,所以开幕没多久,来这里就成了本地人的周末日常。

世博会是大阪中小学生集体春游的最佳选择,在外围排队处就有专门的团队入园区域,能看到大批大批的穿着不同学校制服的学生。

园区里学生们四散游玩,在大屋根楼顶或者水边草坪席地而坐,在休憩区里三五好友扎堆,他们对场馆排队似乎兴趣不大,就是来某个郊野公园享受春光罢了。

你能在园区里看到好多日本老年人,甚至颤颤巍巍撑着拐杖单独来的,手中大都拿着报纸、超市广告送的梦洲地图。

这时我不禁会想象,上次大阪开世博会,他们或许也是亲历者。

对于日本人和外国游客,梦洲似乎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游玩方式。

对这些本地群体来说,这里是可以随时都来的超大公园,脚步闲散,不争不赶,享受公园20分钟效应,是每个周末都能来的日常。

游客们就要紧张得多,毕竟难得来一次,一进园就打开手机上列得密密麻麻的路线攻略,先排哪个馆再看哪个表演,这是考验脚力的时刻。

如果时间安排够紧凑,即便不预约,一天从早到晚也能看上十几个馆。

另一方面,就算不以进馆参观为目标,并不代表这次世博会白来了,相反,你有了大量时间来感受园区里的奇妙建筑和公共空间。

大部分场馆,都允许你走过路过也错过,从外部看一样趣味十足。

比如这次特别出圈的“穿越天空”的Expo Hall,以及超级科幻的Null²。

大到我们中国馆的书简,西班牙馆的网红阶梯,韩国馆超有科幻感的3D大屏幕,小到阿塞拜疆馆的水边旋转雕塑……每个场馆从建筑外来看,都有各自迷人的巧思。

图片
满街老外的大阪
浓浓的世博氛围

相比我去年年底上一次去大阪,这次再来,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城市氛围,这是世博所带来的。

上海人可能更好理解这个比喻:最近的大阪,像极了刚开放144小时过境签的上海,满街都是不同肤色的老外。

当然,大阪本来就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但如今的游客量级激增是肉眼可见的。

像黑门市场这样因为价格离谱而没落的景点,这一阵都天天爆满。

仿佛在和东京别苗头一样,大阪自身这几年也在持续进化。

比如梅田的大规模更新,中之岛聚拢的艺术空间氛围,为游客提供了心斋桥、道顿堀以外更多可能,这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

世博纪念品商店遍布了所有的重要商圈和景点,从高档商场心斋桥Parco到梅田蓝天观景台。

你能在登顶大阪视野最高峰的同时,找到别处已经卖空的某个抢手的脉脉玩具。

距离梦洲40公里之外的万博纪念公园,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举办地,最近也迎来了大量游客造访,其中夹杂着极少数没做攻略跑错地方的糊涂蛋。

去梦洲之前,我们在万博纪念公园偶遇了脉脉,这是一场颇有社区感的开幕庆典活动,大阪各个学校的舞蹈队依次登场,陪着大活宝又唱又跳。

场地中不时穿插着优雅的礼仪小姐,身着1970年的世博制服,在这个场景中显得非常穿越。

那是一届极其科幻的世博会,展示的建筑比今时今日更有想象力,有些回头看简直疯狂。

如今,上届世博会的完整痕迹,只剩下了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

丹下健三名噪一时的金属架大屋顶,现在还留下一块小桩,像棵大树一样,沉默地看着55年后的人来人往。

大阪世博会tips

  • 尽量选择工作日去,体验会好很多。

  • 园区很难找到热水,为家里老年人做好准备。

  • 注意防晒,尤其是周末节假日,入口排队时可以带个小折凳。

  • 包里带点干粮,周末节假日餐厅、便利店排队会很长。

  • 提前准备好信用卡或电子支付,全场“无现金支付”。

  • 中央线地铁预约东门进方便,游客大巴预约西门进,西门人更少。

  • 提前准备好门票二维码截图,人多时信号不好。

  • 别执着于排队进场馆,大部分场馆都可看可不看,多享受户外的时光。

  • 圆环外围的摆渡巴士可以帮你节省很多力气,而且沿途风景很美。

  • 日落时到大屋根西侧屋顶上,能看到漂亮的落日视野。

  • 尽量待到晚上,晚上建筑风景很漂亮,还能偶遇焰火、喷泉表演。


图片


图片

文、图:Cardi C


©外滩TheBund
图片





Christopher Nolan / 温子仁 / 乌尔善  

役所广司  / 杜可风 / 叶锦添 

蔡国强 徐冰 / 空山基 / 盐田千春

陈丹青 / 梁文道 / 金宇澄 / 马伯庸 

刘香成 / 李娜 / 谭元元 / 许知远 / 刘擎   

Thomas Heatherwick / Marshall Strabala

马岩松 蒋友柏 / 庄子玉 / 卢志荣

特别企划

外滩 X AIGLE  戚山山  / 徐莉佳 / 谢柯

星巴克创始人 / 新世界设计部总经理

梁建章 / 杨邦胜  

纽约大松果 / 拉斯维加斯大球 / 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

成都蔚蓝卡地亚 南京越城天地 北京缦合 / 珠海华发 

弘安里 / 士林润园 / 保利世博天悦 

老市府大楼 / 武康大楼 / 沙美大楼 / 上音歌剧院 

新天地 / 洛克外滩源 / 西岸金融城 / 西岸凤巢

K11 MUSEA / 德基美术馆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公寓 

伦敦 STAGE 伦敦 Whiteleys 

仁恒海上源 金地嘉峯汇

Cartier 摄影展 / SAINT LAURENT 时尚展  

Porsche 风格空间 / MIUMIU 逆袭 

Lululemon 话题单品 /  Supreme 中国首店

新荣记出海东京

日本购物潮 / 香港人北上购物  

高跟鞋被抛弃 / 牛仔裤失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