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说一下技术面,
股市并不会生钱,有人赚对应的就是有人亏,那么板块的人这几年平均每年都盈利,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板块全员盈利?
难道每个人都技术高吗!
不全是的,
七亏二平一赚规则是固定的,所以大家赚的全部是主板人亏出的钱!
因为板块有个特定规则,
那就是每年4.30号会集中进来几十只爆雷的正股,今年会更多,而这些股要么资不抵债每股净资产为负,
要么因为财务问题被立案,
要么就是营收不足,或者被大股东挪用掏空,
基本上都离退市只有一步之遥,而且机构和两融的规则不允许买st股,所以只能被迫的卖出,
因为会在5月进来集中爆发,所以板块失去流动性后,很多股也会随着基本面的恶化跌的十不存一,
所以每年的5月也被称为板块休渔期,
而每年休渔期的跌幅力度不确定,快的是5月底止跌,慢的要到6月底,而每年休渔期的杀跌力度,和下半年的涨幅空间息息相关,
比如去年板块跌的很,所以去年的翻倍股也最多,
而实际上都是跌出来的空间,
而如果板块爆雷后提前开板的股,比如去年汉马傲农等提前开板,这些股在去年行情那么好的情况下,几乎全年无行情!
所以很多板块老人慢慢的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这个休渔期时间点也几乎都会自发遵守这种纪律,不参与新股翘板,尽量让主板的人爆雷后多跌点,
这样下半年板块的所有人才有机会实现全员盈利,
…………
这种是最基本的量能技术,而东方股吧的股友是之前最早参与板块博弈的,而博主们截止目前也都是千万起步的超级技术客,所以是不会卷的,为了整个板块的利益,也都会自发遵守这种纪律,
我股吧大号已经停更快一年了,
除了每天和股友互动问好外,也没什么可交代的,因为前几年该分享的技术也全说了,而且大家也都成长的很好,
只要还活着的板块股吧老粉,闭眼随便抓出几个,现在都是几十万本金本金起步,
有些几百万的也很多,上千万的也有几个,
所以平常也没必要再絮叨什么了,
实在忍不住的话,就用小号无量家园出去说几句,
好了,闲话说的有点多了,最后总结一下,
关于ST板块在年报截止日后的市场现象及其影响,可以按以下层次进行分析:
一、
年报截止日后的集中风险释放
1. **时间节点效应**:
4月30日为A股年报强制披露截止日,业绩不达标的公司将被实施ST或面临退市,导致数十只ST股集中进入风险暴露期。市场对这类股票的抛售预期形成共识,引发流动性骤降。
2.
**流动性危机机制**:
ST股因基本面恶化,机构投资者通常回避,主要参与者为风险偏好较高的散户。当大量ST股同时面临抛压时,买盘承接不足导致股价快速下跌,形成“流动性螺旋”——价格下跌加剧抛售,进一步减少流动性。
二、投资者行为与“休渔期”逻辑
3.
**老投资者减仓策略**:
经验丰富的ST板块投资者(“板块老人”)基于历史规律,选择在5月前减仓以规避年报后风险。这种集体行为强化了板块下跌趋势,形成所谓的“休渔期”——市场活跃度下降,交易机会减少。
4.
**零和博弈下的资金博弈**:
ST板块缺乏内生增长,盈利依赖价格波动。若板块内部参与者(多为短线资金)均试图获利,则需外部资金(如主板投资者)接盘。但主板资金通常风险偏好较低,参与ST股意愿有限,导致博弈结构脆弱。
三、内卷化撬板与多杀多风险
5.
**提前撬板的囚徒困境**:
部分资金可能试图在预期低点提前介入(撬板),博取超跌反弹。但若此行为普遍化,将消耗本已稀缺的流动性:当股价短暂反弹后,主板资金可能借机撤离,留下ST内部资金相互踩踏(多杀多),加剧下跌。
6.
**该跌不跌的悖论**:
若政策干预(如借壳预期)或市场情绪过热导致ST板块未充分调整,可能产生两种后果:
① 估值未有效出清,后续上涨空间受限;
② 吸引更多投机资金涌入,积聚更大风险。
四、
板块全年空间的决定因素
7.
**风险释放程度与机会成本**:
ST板块的年度表现取决于:① 年报后下跌是否充分释放风险(跌幅足够则提供反弹空间);② 其他板块(如主板、科创板)的赚钱效应。若主流板块走强,资金分流将压制ST股表现。
8.
**政策变量影响**:
注册制推进速度、退市执行力度、重组政策松紧等直接影响ST股生态。政策趋严将加速劣质公司出清,但短期加剧板块波动;政策宽松可能催生借壳炒作,但需警惕监管风险。
五、参与策略建议
- **风险规避型**:
5月休渔期保持低仓位,待中报期(7-8月)观察业绩改善个股的摘帽机会。
- **逆向博弈型**:
若板块出现非理性暴跌(如流动性危机导致的错杀),可筛选有国资背景、债务重组进展的标的,但需严控仓位并设置止损。
- **政策跟踪**:
密切关注证监会关于退市制度改革、并购重组审核的动向,政策边际放松往往率先刺激ST板块。
**总结**:
ST板块的年报后波动本质是风险重定价过程,流动性萎缩与投资者行为博弈形成负反馈。
参与者需清醒认识板块的高风险属性,
避免陷入“接飞刀”陷阱,需以严格风控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