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内群岛:南洋文化原乡与海洋城邦的腹地

 遇事明言 2025-04-28

        穿过马六甲海峡东口,进入南海之前,会经过一片数百个大小岛屿组成的岛屿群——廖内群岛(Riau Archipelago)。联系两大洋的航线在群岛中穿过,从帆船到现代货轮,人们在风平浪静的海域穿过,远眺岛上的椰林与庙宇。

1511年,葡萄牙人攻克马六甲,马六甲苏丹逃亡廖内群岛,之后长期定居在民丹岛(Bintan)。努桑塔拉世界(马来群岛)最具有传承的王室将廖内群岛作为落脚之地,带动这里成为马来人的文化中心,当地方言也成为马来语世界的标准语。一座群岛,成为另一个更大群岛的精神中心。

廖内群岛位于马六甲海峡和南海之间的海域,扼守着国际主航道的要冲。狭义的廖内群岛是马六甲海峡东口附近的数百个岛屿,包括民丹岛、巴淡岛等;广义上的廖内群岛还包括深入南海的纳土纳群岛、阿南巴斯群岛、淡美兰群岛。

廖内群岛大部分岛屿目前属于印尼,印尼在此地设立廖内群岛省(Kepulauan Riau),范围包括廖内群岛、纳土纳群岛等,总人口216万(2023年),大多数居住在狭义的廖内群岛。

狭义的廖内群岛可分为民丹岛、巴淡岛、卡里汶群岛、林加群岛四个部分,以及其他零散的小岛,总面积3835平方公里。

▲广义的廖内群岛包括围绕纳土纳海的一圈群岛,包括纳土纳群岛、阿南巴斯群岛、淡美兰群岛,这些群岛人口不多,仅有十几万。

▲廖内群岛省下设两市五县,其中两个市包括省会丹戎槟榔,以及最大城市巴淡。

群岛上1/3的人口为马来人,他们被视为岛上的土著。剩下的2/3人口来自印尼国内各地以及中国的移民,包括爪哇人(爪哇岛)、巴达克人、米南加保人(苏门答腊岛)等周边岛屿的移民。廖内群岛华人据统计约有7%。群岛上80%左右的人口为穆斯林,巴达克人、华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廖内群岛省省会为民丹岛上的丹戎槟榔,民丹岛是狭义上廖内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拥有约40万人。靠近新加坡的巴淡岛(Batam)是目前群岛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包括了巴淡岛和周边若干个岛屿的巴淡市是廖内群岛省人最多的城市,总人口超过125万人,巴淡岛也是廖内群岛上华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巴淡市总面积达到1900平方公里,其中人口和产业最为集中的巴淡岛本岛面积415平方公里,连同周边通过桥梁相连的小岛总面积715平方公里,与新加坡接近。广义上廖内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为纳土纳群岛的主岛,名为大纳土纳岛,总面积1720平方公里,但人口仅有10万左右。

▲民丹岛是狭义上廖内群岛的最大岛屿,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万,首府丹戎槟榔位于岛上。岛屿的北部和东部主要是面向游客的度假区。

▲巴淡岛总面积约415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万,是廖内群岛中人口最多的一个。该岛是印尼重要的保税区、自贸区,距离新加坡仅20公里,一般渡轮仅需要1小时即可来往两地,岛上拥有承接自新加坡的产业集群,如制造业、电子装配等。

▲巴淡市包括巴淡岛和周边若干岛屿,总面积超过700平方公里,与新加坡接近。各主要大岛之间以桥梁相连,全程超过80公里。

廖内群岛最早可以追溯到的居民是所谓的海上人,在马来群岛一带名为罗越人(Orang Laut,马来语”海人“的意思),他们是一支说南岛语的族群,并且可能是原始马来人的直接后代。原始马来人是较早从中国东南沿海出来的一批南岛语族群,大约5000到4000年前,他们来到马来群岛。之后受到新移民(现代马来人)的排挤,他们之中一部分人被迫在海岸地区生活,直至成为完全的海上民族,此后便常年以船为家,在廖内群岛周围的海域过着海上游牧生活。

▲东南亚多处海岸居住着海上游牧族群,尤其是一些中小岛屿之间的海域,相对来说这些海域远离主要经济中心,发展较为滞后。海上游牧族群以船为生,在海上从事养殖、采集等工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上游牧族群在岸上定居,许多人在岸边修建吊脚楼,既能定居生活,也能较快捷的登船谋生。

室利佛逝、马六甲、柔佛等王国统治时期,罗越人帮助这些贸易大国维持海上秩序,包括抓捕海盗、海上巡逻、港口引航,国王回馈罗越人头人一定的特权和礼物。今天印、马、新交界海域一带的罗越人约有40万,多数人依然保持自然崇拜为特征的泛灵论,穆斯林较少。现代罗越人已经在岸边修建高脚屋,形成固定的村庄。最早对罗越人的记载出现在中国航海家汪大渊的书中,从记载可以看出,14世纪时,罗越人应该是廖内群岛,以及新加坡等周边地区主要的族群。

马来人定居廖内群岛的时间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或考古证明,大约10世纪左右,就已经有阿拉伯人提到廖内群岛生活着马来人海盗。当时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廖内群岛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地,大量货船经过,加之廖内群岛一带风速、水流相对平稳,船行速度较波涛汹涌的南海、孟加拉湾要减缓许多,为海盗提供了可乘之机。从当时开始一直到之后的数个世纪,廖内群岛的主岛民丹岛都被视为一个海盗岛。

当时的廖内群岛主要人口应该还是罗越人,廖内群岛本身也只是室利佛逝等马来半岛或苏门答腊的王国,如室利佛逝、末罗瑜的边缘之地。廖内群岛自然是这些“曼荼罗”式王国的外围,当地存在着较为独立的小型王国或部落联盟,也有更多的权力空白之地,成为海盗们的天然窝点。

早在公元7世纪左右,室利佛逝(三佛齐)已经在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一带建立,并在之后扩张到马来半岛、爪哇岛,并且向来往于南海和孟加拉湾的船只征收过路费,还远征斯里兰卡、泰国,成为东南亚大国。但很长时间里,廖内群岛并非这个国家的重要板块,历史上很少有对这片岛屿的太多记载,只知道廖内群岛作为航运的必经之地,却饱受海盗侵袭的影响。

▲室利佛逝,又称三佛齐,7-14世纪存在的东南亚重要的佛教国家,也是贸易大国。

12-13世纪开始,地处数个大型岛屿中心的廖内群岛开始在一些史料、文学中多次出现,一些王室成员到访群岛,甚至有些人常年生活在此。结合马来人的《马来纪年》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廖内群岛成为室利佛逝衰败后王室们的逃难之地。13世纪时,在爪哇岛信诃沙里王国的打击下,室利佛逝王国不仅被赶出爪哇岛,也逐渐走向衰败,一位王室成员在迎娶廖内群岛某个小王国的公主后,在民丹岛上积攒力量,最后建立了新加坡王国(Kingdom of Singapura)。

新加坡王国依靠对元朝的贸易,成为当时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中心,新加坡王国一直存在到14世纪。新加坡王国存在期间,一直被北方的泰国阿瑜陀耶和南方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由信诃沙里王国驸马所建立)所挤压。1398年,满者伯夷派遣20万大军和数百艘军舰,在长期围困后灭亡新加坡王国。新加坡最后一位国王在国家被灭后逃亡马来半岛,1400年建立马六甲苏丹国。

从罗越人与马来人围绕贸易的互动,到王室逃亡,再之后新加坡王国、马六甲苏丹国建立,廖内群岛、新加坡开始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廖内群岛成为新加坡繁荣的重要腹地,而新加坡的繁荣来自于连接远方的贸易。而对廖内群岛本身来说,这片群岛作为室利佛逝这个早期马来人王国王室成员逃亡的目的地,成为了保存马来人文化的庇护所。

15世纪,廖内群岛成为了马六甲苏丹国的一部分,相比于前几个东南亚国家,廖内群岛作为王室的肇兴之地,不再是边缘化的角落,在王室的关注下,海盗的影响逐渐降低,开始成为马六甲贸易枢纽的重要支撑。

▲马六甲苏丹国,14-16世纪成为东西方的贸易枢纽。

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陷,苏丹国覆灭。苏丹王室一路向南逃亡,先是到达柔佛,最后于1521年落脚廖内群岛的民丹岛。像祖上的室利佛逝王室一样,马六甲王室也在廖内群岛积蓄力量反攻马六甲,甚至一度于1524年打回了马六甲,但最终在1528年,葡萄牙船队洗劫了民丹岛,王室再也无力北上。苏丹继续向南逃亡苏门答腊岛,最终死在当地。

1528年,马六甲末代苏丹的儿子建立柔佛苏丹国(Johor-Riau Sultanate),或柔佛-廖内苏丹国(Johor-Riau Sultanate),版图范围包括今天马来半岛中南部、廖内群岛,以及一部分苏门答腊岛(印尼廖内省一带),定都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哥打巴都(旧柔佛)。但苏丹王室常年居住在民丹岛,而大陆部分和新加坡则交给高级官员天猛公(Temenggong)去统治。王室留在了廖内群岛,使得廖内群岛成为当时马来文化的中心,大量学者集中在廖内群岛,一批宏伟的清真寺也建立起来。直到今天,廖内群岛的马来人被视作王室及其追随者的后裔,成为岛上的“本地人”,马来语也以廖内群岛方言为标准音。

柔佛苏丹国与葡萄牙殖民地、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苏丹国在马六甲海峡一带形成了三角对峙的态势。1587年,柔佛试图攻打马六甲,但被葡萄牙反击,旧柔佛被毁,民丹岛被洗劫。为了抵御北方葡萄牙的威胁,柔佛短暂地将首都迁到苏门答腊岛、林加群岛(Lingga,也译作“龙牙”)。1613、1615年,亚齐也曾两度进攻柔佛。

▲亚齐苏丹国,统治者为来自越南的占族人,越南逐渐蚕食占婆后,一批占族人逃难于此。16-17世纪,亚齐苏丹国达到鼎盛,在马六甲海峡一带四处出击,争夺海峡的霸权。亚齐苏丹国也是当时贸易中心和伊斯兰教文化中心,当地宗教氛围浓厚,一直影响至今。

17世纪后,随着荷兰人的到来,葡萄牙人节节败退,亚齐苏丹国也走向衰落。1641年,荷兰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马六甲。而柔佛苏丹国也在葡萄牙和亚齐的衰退中乘机扩张,尤其是向北不断扩大在马来半岛的势力。1699年,柔佛苏丹国因绝嗣发生政权更迭,建立宰相王朝(宰相获得苏丹位),室利佛逝、马六甲苏丹国王室血脉终结。18世纪后,来自苏拉威西岛的武吉士人成为柔佛苏丹国的雇佣兵,武吉士人本身也是马来群岛一支重要的商业民族,武吉士人将民丹岛作为贸易中心,当地日趋繁荣,廖内群岛对于马来人的文化影响力也在经济的支撑下得到提升。

▲17世纪中后期,柔佛苏丹国逐渐成为马六甲海峡一带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控制了廖内群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部分地区。

不过民丹岛的繁荣也在挑战荷兰人控制的马六甲和雅加达(巴达维亚),1784年,荷兰人进攻民丹岛,并将武吉士人赶出廖内群岛。荷兰与苏丹签订条约,廖内群岛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荷兰在丹戎槟榔设立总督,并驻扎军队,苏丹实际上成为了傀儡。1788年,柔佛苏丹从民丹岛搬到了更加靠南的林加群岛,并且只能控制林加群岛,民丹岛等北部的岛屿由受到荷兰人支持的武吉士首领,也就是苏丹国的副官控制。

19世纪,英国人来到了马六甲海峡,并开始与荷兰争夺殖民地,柔佛苏丹国转而向英国寻求保护。1818年,英国人借助苏丹王室内部的矛盾,为夺取新加坡掌握了舆论,1819年,英国获得新加坡并在当地建立自由港。1824年,英国与荷兰达成协议,双方确立了在海峡一带的势力范围:马来半岛、新加坡等大陆部分归属英国,廖内群岛归属荷兰。

英荷两国确认苏丹国继续存在,但曾经的柔佛苏丹国已经分裂,其中留在岛上的苏丹王室建立廖内苏丹国,或廖内-林加苏丹国(Riau-Lingga Sultanate),保有民丹岛、巴淡岛和林加群岛。

原来柔佛苏丹国的其他地区中,英国先是扶持了苏丹的哥哥作为柔佛大陆部分的统治者,1885年,英国又与苏丹达成协议,由后者将大陆部分的柔佛地区交由天猛公统治。至此,柔佛苏丹国宰相王朝结束,进入天猛公王朝。英国在柔佛宫廷安排顾问,干预苏丹的统治,并在之后逐渐加深对柔佛的控制。

新加坡开始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1826年组建包括新加坡、马六甲、槟城在内的海峡殖民地。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取消后,海峡殖民地由英国直接统治,1867年开始,英国政府殖民地部直接统治海峡殖民地,新加坡是海峡殖民地总督所在地,同时也是英国在亚太重要的贸易港、军港。

▲1824年,随着英荷确立马来群岛一带的势力范围,柔佛苏丹国一分为三:大陆部分的柔佛苏丹国,群岛部分的廖内-林加苏丹国,以及作为自由港的新加坡。

19世纪后期,荷兰人试图扶持武吉士人出身的副官担任廖内苏丹国的苏丹,但遭到马来人的抵制,并且带来局势的混乱。1911年,荷兰将廖内苏丹国废除,直接接管廖内群岛,并划入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苏门答腊领地。

1914年,柔佛苏丹国成为英国的保护国,与马来半岛上的其他苏丹国组成马来属邦,1948年与马来联邦、海峡殖民地(不含新加坡)组成马来亚联合邦。1963年,马来西亚建立,柔佛建州,但保留苏丹和王室。马来西亚9个保留苏丹的州轮流担任马来西亚国家元首,2024年,柔佛苏丹担任第17任马来西亚国家元首,为期5年。柔佛实际上成为室利佛逝、马六甲苏丹国、柔佛-廖内苏丹国之后,马六甲海峡一带马来人国家的直接继承者。

1946年,海峡殖民地解散,马六甲、槟城划入马来亚联邦(1948年重组为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由英国直接管辖。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亚、沙巴、砂拉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新加坡独立。

1942年,廖内群岛被日本占领。印尼独立后,廖内群岛属于中苏门答腊省;1958年,廖内群岛归属新设立的廖内省;2004年,廖内群岛单独设省,包括西部组团的民丹岛、巴淡岛、林加群岛,东部组团的纳土纳群岛、淡美兰群岛、阿南巴斯群岛。

曾经柔佛-廖内苏丹国版图划入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国:马来西亚柔佛州成为苏丹国的继承者;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新加坡成为这片土地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并带动柔佛州、廖内群岛两个腹地形成特殊的“增长三角”经济圈;廖内群岛归属印度尼西亚,是马来人的文化和语言原乡,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的标准音所在。

廖内群岛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南方航线)的必经之地,也是南海的南大门,常年不断的季风将中国东南沿海与廖内群岛紧密相连。明代,纳土纳群岛便已出现华人聚落,郑和下西洋时,纳土纳群岛成为船队重要的补给站点。明清更替之际,一批不愿意受清朝统治的人士也移民廖内群岛,其中有人在纳土纳群岛开垦,并建立政权维护秩序,一直延续到18世纪荷兰人到来。

18世纪开始,先是潮州人(潮汕人)来到民丹岛开垦,随后闽南人(多以泉州、厦门一带居多)也来到当地,华人开始大规模进入廖内群岛。华人在当地种植一种名为“甘蜜”的经济作物,可作为皮革的染料,并在民丹岛开垦建立村镇。

19世纪初,廖内的苏丹给华人颁发许可,允许华人在民丹岛、巴淡岛的河流入海口处开垦土地,华人得以在当地建立种植园。马来人的苏丹为华人颁发许可,华人开垦土地的模式在大陆的柔佛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柔佛的港主制度。19世纪后半叶,面积更大的柔佛一带,华人以河流入海口为基础,发展出许多城镇,包括新山等今天柔佛州最大的几座城镇。

新加坡开埠后,许多华人并非直接来自中国,而是从近在咫尺的廖内群岛迁移而来。南洋华人文化圈中,廖内群岛的华人不仅移民马来半岛,带动柔佛、新加坡华人族群的形成,其早期在群岛上的开垦模式也深刻影响了柔、新华人经济发展,以及与马来人首领的交往模式。

随着新加坡搭上当时大英帝国的体系,开始成为这一地区绝对的贸易和经济中心,许多廖内、柔佛的港主定居在新加坡,指挥代理人在半岛与群岛上开垦。新加坡是本地的中心,也是英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中心,半岛与群岛上的物产,通过新加坡集散到全球各地。以华人为纽带,新加坡-柔佛-廖内的核心-腹地关系开始形成,并影响至今。

▲新加坡、新山、巴淡岛三个城市共同组成“南方增长三角”的核心节点。

▲“南方增长三角”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通过口岸、渡轮连接起来。各自有着不同的禀赋条件,新加坡具有资本、人才、技术、市场、深水港等优势;柔佛具有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廖内群岛条件在三者中较差,劳动力技能不足,但未开发土地、自然资源较多,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在厂房建设、原材料加工、简单装配等方面具有优势。

廖内群岛目前是全印尼较为发达的地区,人均GDP排名全国前列,仅次于最大城市雅加达,以及依靠资源的加里曼丹。巴淡岛与新加坡隔新加坡海峡相望,距离仅有20公里,两地之间的轮渡一个小时可以通达。巴淡岛作为印尼距离新加坡最近的地区,被印尼打造为保税区和工业岛,成为新加坡产业外迁的目的地,有电子装配、纺织等制造业。

▲巴淡岛可直接看到新加坡城市景观。

廖内群岛地处赤道无风带,全年大多数时候风平浪静,加上当地阳光充沛、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民丹岛、巴淡岛是东南亚比较有名的度假岛屿。由于靠近新加坡,这些岛屿成为新加坡人的周末和假期休闲度假的去处,除了滨海度假,当地娱乐业也非常发达。对于印尼年轻人来说,巴淡成为接触新潮流的地方,许多人年轻时候前往巴淡务工几年再返回家乡。

▲巴淡市景观。

除了服务与承接新加坡所发展起来制造业和旅游业,廖内群岛还有石油、铝土矿、锡矿等资源可供开采,民丹岛拥有印尼最大的铝土矿开采和提炼产业集群。依托石油资源,印尼正在廖内群岛打造石化产业。

廖内群岛的战略位置,在于其扼守中国与西方的航线,西来的航船,穿过这片群岛,便是中国;东亚南下的船只,穿过这片群岛,便是远方。南洋群岛的东西方枢纽角色,浓缩在这片岛群和周边海域。无论是马六甲时代,还是新加坡时代,廖内群岛既是这些耀眼中心的腹地,也是最深入海洋的秘境,可享繁荣,亦受庇护,华人经过这里深入南洋,马来人在这里积攒力量,这里成为南洋文化的原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