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暮春的乡村

 新用户3601tvjQ 2025-04-28 发布于山东

     暮春的乡村

周末,难得一家人都能得一点空闲,下午我们一起回老家。

暮春时节,绿肥红瘦。一路目光透过车窗,所及之处都是深深浅浅的青绿,特别养眼。

车拐过弯,就来到了大柳沟村的前大路上,这条南北走向的路应该是是村里最繁华的街道,逢集的时候人群聚集,比较热闹。但平时也比较寂静,偶尔有老人慢慢地走过,上菜园或者是去路南的小卖部买点日常用品。

下午的阳光已经不那么强,路边人家门口的月季和蔷薇却已开得那么浓烈,红得就像烈焰,夺取着目光。它们安安静静地开着,就像在侧耳倾听风声。风一来,所有的花儿都不言不语,颔首微笑。

有几位老人坐在路边,像花儿一样,安安静静地看着过往的行人与车辆。一位大娘自己推着轮椅缓慢地在路上踱着,虽然行走有些艰难,但她脸上的表情却很安然。

乡村,总是宁静的。一颗总是在喧嚣尘世中漂泊的心,沉浸于乡村的这种静谧中,总会有一种归航的感觉。乡村,它是心灵的港湾。

为什么每次回到这个村庄,我就会突然觉得释下了心中的重负,变得格外放松?也许,这就是我安放灵魂的所在。一个人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但心安之处,才是灵魂的归宿。

我建议他停下车,先去村南的菜园子看一看。

暮春的乡村,就像一个粉墨登场的演员已经卸下了艳妆,显现出了眉眼间的清秀。那绿是那么显眼,鲜嫩嫩的绿,就像大自然用饱蘸着绿墨的画笔,涂抹着浓得化不开的绿意,这里一次笔,那里一笔,涂得到处翠色欲流,与碧蓝的天空相映。树是绿的,草是绿的,菜是绿的,麦苗也是绿的。这种绿,那么鲜活,那么旺盛,好像连空气都是绿的,让人深感惬意,不由陶醉。

乡村的菜园,简陋的篱笆随意地搭着,一方一方紧密相连,就像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碧玉镶嵌在这深褐色的土地上。

远远地看到有位大娘坐在菜园边休息。乡村的人们干活累了,可以直接坐在土地上,站起来只需拍打一下就可以,这是最接地气的动作,让我感觉亲切。

她的身边放着一个勾担和两个白色的水桶,看样子是刚刚挑水浇完园累了,她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力气,就那么放松地坐在田埂上。旁边。菜畦里的土吸饱了水分,显得很滋润满足;油绿绿的小白菜叶子上沾着水珠,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嫩生生的韭菜叶子是那么肥大,好像能看到叶脉中流淌的水分。

“来上菜园?”她笑吟吟地问我。

“哦,您浇好菜了?”人是面熟的,但作为一个见几次都不会记人的面痴来说,我不敢喊她大娘。

在乡村是不按年龄来称呼的,也许这位“大娘”按辈分会是“侄媳妇”或者“嫂子”也不尽然。

来到韭菜畦边,我忍不住惊呼:“这韭菜好胖呀!”老人家自豪地笑了:“一直没缺了水和肥呢。”

在乡村,勤劳与收获总是成正比的。土地是最诚实的,她不会埋没任何人的辛劳与汗水。


街上的蒜薹已经开始大卖,而这里的蒜薹还正羞涩地藏在叶子间刚刚露头。麦穗已经抽了出来,正在时光中酝酿成熟,静待饱满后的收获。刚刚从薄膜中袒露的土豆叶片在热乎乎的风中,急不可耐地舒展着。芫荽已经长得枝叶繁盛,开着细细碎碎的小白花儿……

菜园子里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割韭菜的镰刀就放在菜畦边,不用往家带。孙先生蹲着割韭菜,我的目光抚轻抚这鲜活的一切,一边拍照一边感受着烟火人间的蓬勃诗意。

割韭菜包饺子。回老家相聚我总是要包一顿饺子的。

那位先生一回家就去帮着老父亲喂猪。儿子也很关注家里养的牲畜,每次一回家就跑去西边院子里逗狗撩羊,还要给它们拍照留念。

我坐在锅屋里包饺子,院子里各种鸟儿在树上啁啾,就像有着强烈的表达欲,叽叽喳喳争论不休,在我听来,这却是最原生态的乐曲,让耳朵舒服。


包好饺子,夜幕已经降临。他们也都回来了。只听孙先生大喊大叫让我快出来看看,原来他还带着儿子去东邻那边摘了一大“板子提篮”槐花来,这是我在他耳边念叨了好长时间的美味。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啊。


夜色中,提篮里的槐花就像雪一样白,那甜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他一边往塑料袋里装着,一边说,花就要谢了,再不回来今年就错过了。

外面天黑下来了。锅屋里灯光亮起。他坐在锅门口烧火煮水,我端着满满一大盖顶饺子往大铁锅里倒。

在乡村,人就变得像鸟儿一样,喜欢叨叨个不停。正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所写: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人家吴地的口音是温柔又美好,而我们山东的翁媪在一起叨叨,那鲁音全没有相媚好的味儿,一般就像楔镢头般掷地有声,语气是这样的——

他:“怎么整的?下饺子把这一个弄到地上了!”

她:“掉地上怕什么,不就沾点土?拍打拍打再扔锅里就是!”

他:“怎么这么窝囊(不讲卫生)?起码也得洗洗再搁锅里吧。”

她:“土窝囊吗?过去的人还吃土呢。活得那么讲究干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你这样会没朋友的。活着还是稀里糊涂比较好。”

他:……
乡村人总是忙忙碌碌,晚饭都是要到很晚。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上桌,就有了团圆的味道。家人围坐,灯火可亲,一起品尝着乡村生活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