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去音容在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5-04-29 发布于浙江

人去音容在

作者:李谦

  许长征突然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猝不及防,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我就属此类。事情来得太突然,令人无法接受。记得7月11日早上我开机后,看到他头天在私聊里发给我的微信,6点28分我还给他回了一条调侃的微信,他如能看到定会微微一笑。但不曾想一个活生生的人没过多久一下子就同我阴阳两隔。
  这几天我心情沉重,脑子里尽是平日里同长征兄聚合和微信联系的印象,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对长征家里来说,母亲失去了一个孝子,儿子失去了一个慈父,孙辈失去了一个对他们痛爱有加的爷爷,妻子失去了一个相濡以沫的丈夫;对我们来说,老同事的队伍中又少了一个熟悉的面容,聊天群里又失去了一个亲切活跃的微友,朋友圈里顿时黯然失色;还有约好的将要相聚的日子,已成无法兑现的遗憾。
  我1971年从下放地进贤招工进721矿运输大队汽车修理车间,长征兄已经先于我们那批知青在汽修车间了,加上又在不同班组,按说平日里交集不会太多。但因都是年轻人,加上都好文,所以认识较早,不过交情并不很深。那些年,我们几个好舞文弄墨的年轻人在车间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一个叫《啄木鸟》的板报,过些时换一期,长征兄也有投稿,版面毛笔字非书法不错的阙祖华莫属。岁月似乎过得很快,转眼竟有47年了。
  721人的情结很是奇妙,大家穷在一起,苦在一起,汗水流淌在一起的时候似乎不觉得什么。而一旦分开,就会怀念起那段说不清是好还是不好的岁月。大多数人少则十来年,多则几十年的相处而拥有太多共同的故事,如果定要去钩沉,那一定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纯真。“年久方知谊更深”,这是长征兄用在一篇记叙聚会文章的标题,它准确地概括了721游子散落各处后要找回丢失的真诚岁月里那些友谊的情思。
  最记得去年春节我们在南昌的那次相聚——
  我们夫妇自2009年从南昌退休后就来到上海,同儿子们一起生活,帮带孙女,南昌的房子便锁在那儿,一般孙女寒暑假时才回去住住,以慰思乡之情。去年年前,长征兄就在群里一再追问,什么时候回来?并早早张罗起来,他还出面邀请抚州的李康宁、靖自成和黎川的杨家德前来同聚。记得那天,在南昌生活的他早早找到我家,他热情大方,谈笑风生,这让我这个平日情绪波动不太大的人深受感染,对他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
  等到大家聚齐,加上特邀嘉宾杨敬夫妇的到来,七八个人把酒言欢,追忆前情,那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欢庆。欢庆历尽岁月沧桑,各自修得正果;欢庆淡忘的友谊又被情意满满的相聚重新找回!一天下来,那晚特别有意思,本是外地的李康宁、靖自成和杨家德在我家留宿,长征兄却谈兴正浓,不愿离去,说:“那我也不回去,也和你们一起睡!”老实说,他这话,一点不让人觉得给人添麻烦,反倒认为率直、可爱得很,乃真情可鉴。我们夫妇俩置床铺被,让打算彻夜长谈的老朋友们实在熬不过瞌睡后得以安睡。那一次,因坦诚而毫无顾忌的相聚情景,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不由又记起就在前不久,我告知他七月初会去南昌一趟,事由是我们南昌二中68届高一4班出了一本集体回忆的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发行,作为主编之一,我将去母校南昌二中出席向母校赠送我们的书《岁月的河》的仪式,不过肯定是来去匆匆,时间很赶。不久他直接给我电话,问清我哪天在南昌,因为那几天他要外出一趟,怕与我擦肩而过。最后约定,八月份我带孙女来南昌度暑假时再相聚。他把每一次相聚都看得如此郑重其事,如此地期待、渴望,令人感动。
  长征兄好古体诗,几乎到了“痴”的地步,每每触景生情,便要即兴作诗。他去世后,从很多人的追忆帖子里,方知道他热心古诗词并探研多年。和他在一起时,只要见他刚刚还谈兴正浓,突然神情现凝思状,那就一定是“有了”!接着,你就会看他伸出食指,一板一眼,抑扬顿挫地念出五言或七言诗。律诗要让人在不看文字的情况下立即领悟有点难,但听他的吟诵,还是可以感受其中的韵味和一两句意味强烈的能神会的好句,从而感佩诗人的才情。又比如这几天,有几个长征兄的老朋友加诗友,因追念他,在群里发了不少他过往的诗词,细细读过,击节赞叹,由此既佩服他才华了得,又为他观察生活如此细致入微,热爱生活如此无处不留情而感动,以至潸然泪下。
  人生大抵如此,老了老了,会变得超然,这包括与人为善的宽容。我想,这恐怕也是长征兄去世噩耗传来,很多人不敢相信,痛惜不已的原因。有人还转发了他去世前几天发在群里的一段话:人生,一辈子太短,活着活着就老了,日子过着过着就没了。争什么?求什么?成败得失,过眼云烟。是你的,不用争;不是你的,争也没用。要懂得珍惜,心淡平和,过好自己的一生。——看,多么透彻的金句,说人老成精,其实就是万事看透,犹如白云出岫,云淡风轻。
  长征兄去世时是在家中,那天康宁正好来南昌看他并留宿在他家,康宁后来在追忆帖中说到长征几年前就对他有过这样的话:以后他(长征自己)的事一定要他(康宁)来办!这“事”,自然指的是后事,一句“戏说”,竟一语成谶,他的葬礼也确实由康宁主持!这事虽有些禅味,让人惊诧唏嘘,又是长征兄洒脱与看重朋友的体现,试问世上还有什么比性命相托更能体现情义之重的呢?
  长征兄走了,逝者已去,活着的人便更要珍惜,用余下的日子过好无限美好夕阳中的时光,怀念每一个值得我们怀念的人,就像他们依然活在我们中间。此刻用什么送你呢,长征兄?你喜欢诗词,那么就用诗词吧!其实这首诗是你为721矿运输大队你的徒辈陈明华写的悼亡诗,我觉得此诗很到位地体现了你惜别朋友的心情。不过我因指向需要略改动了原诗的第三句,把原来那句“英年叹早逝”改为“耆年叹逝急”,算算也就两三个字而已,也不知平仄合否?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以前你只要诗成,总会发给我。对你的散文诗,我总会说上两句,而若是律诗,我总是点赞,于是你就喜形于色,那么今天就把它送给你吧——
  泣风惊噩耗,泪雨起悲涛;
  耆年叹逝急,铅华向天烧;
  恸思仙界远,哭音传痛悼;
  人去音容在,路长须走好。
  长征兄一路走好!
  写于2018年7月13日

@原文刊载于《721矿游子》第一期悼念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