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是一座被龙虎山仙气笼罩的城市,泸溪河的灵动与武夷山脉的馈赠,培养出其独具特色的经典美食。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鹰潭市商务局公布的“鹰潭十大名菜”,看看你吃过几种? 1. 忆江南水库年份甲鱼鹰潭人对甲鱼的执念,藏在 “水库年份” 四字里。这道头牌名菜选用泸溪河放养五年以上的中华鳖,以古法 “三蒸三炖” 锁住精华:先以姜片、葱段去腥,再用本地红米酒提鲜,最后加入火腿、菌菇文火慢煨 6 小时。 ![]() 裙边胶质如琥珀,肉质弹牙不腥,汤汁浓缩成金黄琼浆,被食客称为 “水中软黄金”。但甲鱼胆固醇高,建议搭配菊花茶解腻。 ![]() 食客评价:“一口汤鲜掉眉毛,裙边黏住嘴唇,连喝三碗才算过瘾!” 在忆江南餐厅,这道菜每日限量供应,厨师坚持手工拆骨,确保每块甲鱼肉厚薄均匀。 2. 时鲜酱鸭时鲜酱鸭是鹰潭人对 “鲜” 的极致追求,选用本地麻鸭,以 23 种香料秘制酱汁腌制 48 小时。 ![]() 关键在于 “三浸三晾”:浸酱上色、晾皮增脆、浸卤入味。成品色泽红亮如琥珀,鸭皮酥脆似纸,鸭肉紧实咸香,连骨头都透着八角与桂皮的复合香气。 ![]() 食客评价:“酱鸭香得人走不动道!撕一块鸭肉,咸鲜中带着微甜,配米饭能吃三大碗。” 在龙虎山下的农家小院,酱鸭常与天师板栗同蒸,果香与酱香碰撞出奇妙火花。 3. 忆江南稻草鸭稻草鸭是鹰潭农耕文明的味觉符号,选用散养土鸭,用新鲜稻草烟熏 3 小时,再以荷叶包裹蒸制。鸭肉吸收稻草的清香,表皮金黄酥脆,内芯鲜嫩多汁,连骨头都透着草木芬芳。 ![]() 制作需 “三控”:控烟熏时长(3 小时最佳)、控蒸制火候(中火 1.5 小时)、控调味比例(盐与冰糖 1:0.5)。 ![]() 食客评价:“稻草鸭是小时候的年节味道!咬开酥皮,稻草香混着鸭肉的鲜,连渣都要舔干净。” 如今,能坚持传统烟熏工艺的餐馆已不多见,成了 “吃一口少一口” 的非遗美味。 4. 忆江南辣椒炒肉辣椒炒肉是鹰潭人餐桌上的 “灵魂伴侣”,选用本地螺丝椒与土猪五花肉,以菜籽油爆香。关键在于 “三辣”:辣椒鲜辣、豆豉香辣、酱油咸辣。 ![]() 肉片煸至微卷,辣椒虎皮斑驳,汤汁红亮挂勺,辣得冒汗却停不下筷子。但辣椒刺激性强,肠胃虚弱者慎食。 ![]() 食客评价:“这道菜比唐诗还带劲!辣椒辣得跳脚,肉片香得眯眼,连吃三碗饭不过瘾。” 在鹰潭街头巷尾,辣椒炒肉常与藜蒿同炒,清香中和了辣味,成为 “下饭双雄”。 5. 上清豆腐玲珑虾上清豆腐玲珑虾是龙虎山道家文化的味觉表达,以上清古镇的手工豆腐与泸溪活虾为主料。豆腐用龙虎山山泉水点制,嫩滑如凝脂;虾仁开背去线,与豆腐同煮后淋葱油。 ![]() 成品白里透红,豆腐吸饱虾鲜,虾仁裹着豆香,口感层次分明。关键在于 “三嫩”:豆腐嫩、虾仁嫩、火候嫩(大火快煮 3 分钟)。但豆腐性寒,建议搭配姜片。 ![]() 食客评价:“这道菜比水墨画还美!豆腐像云朵,虾仁像珍珠,连汤都要喝光。” 在上清古镇的 “天师豆腐坊”,这道菜每日现做,豆浆渣用来喂猪,真正实现 “一豆三吃”。 6. 范大姐红烧肉范大姐红烧肉是鹰潭民间厨艺的巅峰之作,选用土猪五花肉,以柴火灶 “三炒三焖”:炒糖色、炒香料、炒肉块,再焖煮 3 小时。 ![]() 肉块红亮如玛瑙,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连皮带肉带着黄酒的微醺。制作需 “三慢”:慢腌(盐、料酒腌制 2 小时)、慢炒(猪油煸香)、慢炖(文火煨制 4 小时)。但油脂含量高,建议搭配青菜解腻。 ![]() 食客评价:“红烧肉香得人骨头都软了!肥肉入口即化,瘦肉丝丝入味,连吃三块不过瘾。” 范大姐的餐馆每日卖出 200 份,食客为尝这口 “妈妈的味道”,甘愿排队两小时。 7. 腌菜浆蒸蛋腌菜浆蒸蛋是鹰潭农家的 “下饭神器”,用芥菜腌制的酸浆水代替清水蒸蛋。蛋液嫩滑如布丁,酸浆水带来微辣鲜香,表面撒红椒末提色,葱花增香。 ![]() 关键在于 “三浸”:浸菜(芥菜腌制 15 天)、浸浆(酸浆水过滤 3 次)、浸味(蒸制前静置消泡)。 ![]() 食客评价:“腌菜浆蒸蛋是米饭杀手!酸得开胃,辣得提神,连吃两碗停不下来。” 在鹰潭农村,这道菜常与腊肉同蒸,肉香与酸香交织,成为 “穷日子里的盛宴”。 8. 黄袍拜君王黄袍拜君王是鹰潭历史最传奇的名菜,传说乾隆微服私访时,天师以黄鱼角烧豆腐待客,取名 “黄袍御史拜君王”。 ![]() 黄鱼角肉质细嫩无刺,上清豆腐吸饱鱼汤,搭配红椒、姜片,汤汁浓白如乳。关键在于 “三白”:豆腐白、鱼肉白、汤汁白。但嘌呤含量高,痛风患者慎食。 ![]() 食客评价:“这道菜鲜得人掉眼泪!鱼肉嫩得能吸进喉咙,豆腐比肉还香。” 如今,这道菜已成为龙虎山景区的招牌,厨师坚持用泸溪活鱼现杀现做,确保每口都有 “江风的味道”。 9. 糯米肥肠糯米肥肠是鹰潭人对 “油腻美学” 的极致追求,用猪大肠包裹糯米、香菇、五花肉,油炸至金黄酥脆。 ![]() 外皮薄如蝉翼,内馅软糯咸香,糯米吸收肠油,肥肠裹着米香,口感层次丰富。制作需 “三炸”:初炸定形、复炸增脆、三炸锁香。但油脂含量高,高血脂患者慎食。 ![]() 食客评价:“糯米肥肠是碳水爱好者的天堂!咬开酥皮,糯米的油香混着肥肠的鲜,连吃两个不过瘾。” 在鹰潭夜市,这道菜常配甜辣酱食用,甜辣中和了油腻,成为 “深夜食堂” 的爆款。 10. 上清板栗烧鸡上清板栗烧鸡是龙虎山道家药膳的代表,选用天师板栗与散养土鸡,以 “三补” 药材(黄芪、枸杞、当归)同炖。 ![]() 板栗粉糯香甜,鸡肉酥烂脱骨,汤汁浓白如琼浆,具有健脾益肾的功效。关键在于 “三慢”:慢泡(板栗提前浸泡 4 小时)、慢炖(文火煲制 3 小时)、慢调味(出锅前加盐提鲜)。 ![]() 食客评价:“这道菜比补药还灵!汤汁浓得能粘住碗边,喝完感觉骨头都软了。” 在上清古镇的 “天师养生堂”,这道菜每日限量供应,板栗选自百年天师栗树,被誉为 “树上人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