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川金腰带主人的发迹之路

 僰俗 2025-04-29 发布于重庆

——“綦走发现” 文化志愿服务团九年 21 次总568次

活动总结(三)

前两期《总结》(详见附注①②),团队一行探访了南川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寺庙普泽祠,在民国时期因綦江东溪人丁道亨,被民众改称 “丁公祠”,以及由此发端的南川中学永不搬迁的 “綦走” 见闻。本期,我们将聚焦南川博物馆的“綦走”发现。

 

一、博物馆里的金腰带

每次 “綦走” 出行,详细的行前功课必不可少。这次,了解到南川博物馆有件镇馆之宝——金腰带,来自于南川人民医院修建门诊大楼时发掘的一座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 年)古墓。

2023 年 12 月 17 日,团队探访成都永陵时,也曾见过前蜀皇帝王建的金腰带。这不禁让人好奇,南川金腰带的主人究竟有何功绩,能获皇家如此厚待?加上南宋的时间标签,引发了志愿者们浓厚的兴趣。

南川博物馆内,金腰带在展厅中央,玻璃保护。由16小块组合而成,长度适合成人腰部环绕,宽约7cm。

腰带主体錾刻荔枝纹,每块腰扣四角与中心对称排列着5枚荔枝,果实丰硕饱满、立体感十足。历经 870 年地下泥水侵蚀,除连接处断裂外,各小块保存完好,毫无锈蚀损毁,实属难得。

 南宋时期,金腰带是身份与荣誉的象征,获赐金腰带随葬,墓主级别至少为四品官员。而此墓主能用昂贵黄金打造腰带,并装饰浅浮雕缠枝花卉和荔枝果实,足见其地位尊崇。

据介绍,金腰带的主人是南平军知军(最高军政长官)张俣(yǔ)。这让人联想到2022年6月19日,“綦走” 团队第396次活动前往赶水,探访河边大石头上刻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 年)的百字石,其年代与张俣所处年代相近。大家都盼着能现场研读他的墓志铭,一探究竟。

展厅内有张俣知军的武将塑像,可遍寻不见墓志铭碑,询问工作人员也无果。后来,策划人通过复杂的申请、审核流程,在《新中国出土墓志》中找到了张俣知军的《宋故武功大夫永康府君张公墓志》拓片照片,还获得了江津文管所张廷良 2017 年发表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的墓志全文考释。

 


文武双全投笔从戎

墓志记载,“张氏代为潞州潞城人,君讳俣,字子硕”,可知张俣又名子硕,是今山西长治市潞城区人。

“君生而峻茂,诵百家言皆上口记,性沉鸷(zhì),便弓马”,表明张俣自幼记忆力超群,文武双全,诗文沉雄,性格稳重且勇猛,骑射更是一绝。

 “年甫壮,谓其父曰,'大人无异,俣不强于书,以为如是,发身迟也,请从迳路’”,刚到壮年的张俣,审时度势,深知 “乱世出枭雄,盛世出能臣”,认为习文成名耗时久,便恳请父亲同意他投笔从戎,另辟建功立业的捷径。

连战连捷一路高升

接下来的铭文,印证了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正确判断与抉择。“充鄜(fū)延路经略使司指使。会讨伪拦汉军,破西贼之援,策功甚伟。

明年,王师出塞,君以偏卒从战,战殊力,自昼历晡(bū),斩获首虏,转一官升队将”,他从被指使的小兵逐步晋升为领兵五十人的队将,在军营站稳脚跟,得以施展才华。

“兵后盗起,日数十发,中贵人梁方平制置河北京东,治累年不能下。君隶方平军,至密州,遇盗出袭,方平势危蹙(cù)。君徐出,一战毙其酋,贼退,纵兵大击,余党溃去。上奇功为奇,转四官”,兵乱后盗匪横行,河北京东(详见附注③)的朝廷内侍梁方平多年抗金无果,还在密州遭突袭。

刚调入其麾下的张俣,果断出击,斩杀贼首,击溃盗匪,立下奇功,连升军功四等、官爵四级,自此进入朝廷官员视野。

“从捕贼陈、蔡…… 平秀州,诛马进,复江淮。多出方略之助,不但以力也”,在后续南征北战中,张俣谋略过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接连升迁,“差秦州兵马监押,本路经制司准备差使,御营前军准备将领,主管龙州(今四川江油)涪水关”,登上军旅生涯新高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