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作为犹太人的信仰基石和民族文化的核心,历经三千多年风雨,始终屹立不倒。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犹太民族精神的纽带,连接着每一个犹太人的灵魂。 犹太教的起源与犹太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根据《塔纳赫》记载,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出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乌尔城,他质疑多神崇拜,坚信唯一的真神雅赫维。亚伯拉罕蒙受雅赫维的呼召,带领家族前往“应许之地”迦南,奠定了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基础。此后,亚伯拉罕的子孙繁衍,形成了犹太民族的十二支派,雅赫维成为他们唯一的信仰。 犹太教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在古代,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跨越西奈半岛的旷野,最终抵达迦南。在这一过程中,“十诫”的确立使犹太教有了明确的宗教教义与核心。古以色列时期,扫罗、大卫和所罗门等国王的统治,将犹太教推向了新的高度。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造了第一圣殿,奠定了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中心的神圣地位。 然而,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公元前586年,南犹大王国被新巴比伦灭亡,犹太人被迫流亡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这一时期,犹太教的宗教观念进一步强化,雅赫维从民族神升格为宇宙间唯一的真神,同时新增了“弥赛亚”救世主的观念。波斯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犹太人得以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史称第二圣殿,犹太教再度复兴。 希腊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使犹太人处于希腊文化的影响之下,犹太教分化为多个派别,如撒都该派、法利赛派等。托勒密二世时期,《塔纳赫》被译成希腊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时期,犹太人多次起义失败,第二圣殿被毁,犹太人开始了长达2000年的流散。 拉比时期,法利赛派成为主导,发展出拉比犹太教,完成了《塔木德》的编撰,进一步规范了犹太教的律法和习俗。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对犹太人产生了深远影响,犹太教内部也出现了卡拉派等改革派别。12世纪,摩西·迈蒙尼德编写《迷途指津》,系统梳理了犹太教的律法资料,提出十三信条,为后世犹太教徒广为接受。 近现代时期,启蒙运动影响下,犹太教分化为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20世纪,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血腥屠杀使流散的犹太人成为强烈的民族主义者。1948年,以色列国在特拉维夫宣告成立,结束了犹太人长达1800余年的流散时期。 犹太教的核心教义始终如一:坚信雅赫维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犹太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弥赛亚终将降临拯救犹太人。其宗教文献《塔纳赫》和《塔木德》是犹太教的基石,而割礼、成年礼、饮食诫命、安息日和三大朝圣节等习俗则体现了犹太教的独特性。 犹太教不仅是犹太人的宗教信仰,更是他们民族身份和文化的核心。它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价值观也对西方人文主义和乌托邦思想产生了重要启示。犹太教的千年传承,不仅是信仰的坚守,更是民族精神的延续。 犹太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并有着各自的异同点 . 共同点 1. 1. 教义上:奉行严格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和多神崇拜。 2. 2. 经典上:基督教将犹太教的《塔纳赫》视为《圣经·旧约》;伊斯兰教圣典《古兰经》保留了许多取自《塔纳赫》的教义,其中提及的先知或使者都在《塔纳赫》有所对应,如易卜拉辛(亚伯拉罕)、穆萨(摩西)、达伍德(大卫)、素莱曼(所罗门)等。 3. 3. 耶路撒冷是三教共同的圣地。 4. 4. 共同的周期记时法和圣周日 不同点 犹太人自称为“上帝的选民”,犹太教教义只是选民与上帝之间的契约。因此,他们没有必要向“非选民”推广这一宗教,也不欢迎外人加入这一契约,这种唯民族主义和排他性阻止了它向外扩展与传播,使其始终保持为犹太民族性宗教。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有一个共性,即教义上的普世性,如基督教的“因信得救”,伊斯兰教的“信真主将后世永存”。因此,在推广教义的同时吸收了众多信徒,成为世界性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