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不好惹又受欢迎的人?建议多读这10句话

 Richard_X 2025-04-29
图片

编者按:


前几天,武老师新版图书《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已经上市了。

在这两册图书中,武老师对于自我、对于命运、对于关系、对于人性,有着许多细腻而深度的解读。

我们从书中摘录了10段句子,汇集成一份特别的合集。希望这些话语,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感悟和启发~
作者 | 武志红
编辑整理 | 阿懒莫
责编 | 陈沉沉

01

关于命运

小心你常说的那些话,它们可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自我实现预言。

它是指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

因为人是非常自恋的动物,一旦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自己的这个说法,就会倾向于证明“我说的这句话是对的”,于是将事情朝这个方向去推动。

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在人生,常常是我们的内在意识花了很多年去推动的结果。

但我们却容易认为,这不是“我”做的选择,是“命运”般的外在力量推动的结果。

对此,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02 

关于痛苦

人的确是不容易太快乐的。

至少在我身边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是没有经历过巨大痛苦的。

但痛苦也有巨大的价值。

碰触了自己的痛苦,才能懂得别人的痛苦;

碰触了自己的黑暗,才能容纳别人的黑暗。

并且,真碰触到时,会发现痛苦中有馈赠,而黑暗也是力量与生命。

亦如鲁米所说“伤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处于绝望中的朋友,很容易感觉真的是无路可走了。

但这时候,请务必知道——

这只是一种感觉,这就是绝望感,但这从来都不是事实。事实是,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有选择。

或者至少知道这是被绝望感给裹挟了,以致你头脑上都认同了它。

当知道这一点后,就可以在心灵上腾出一些空间来,去寻找更多可能。

图片

03 

关于迎合

迎合者虽然容易被人竖大拇指“这个人真好”,但他们却很难收获深度关系。

因为大家和他们相处时会有各种不舒服。

这既是因为他们不真实,又是因为——

迎合者特别容易给别人制造内疚感,他们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办法,提醒接受者“你欠我的”。

尤其是,有人替我们做了我们本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后,还巧妙地想给我们留下歉疚感,这会令我们感到非常愤怒。

所以,和迎合者在一起,虽然容易收获好处,但容易让人觉得自己在他们面前是个浑蛋。如果你不接受这种感觉,那势必会远离他们。

更糟糕的是,因为迎合者只相信迎合的方式,所以当对方疏远时,他在恐慌中会对付出更加执着。

但他越付出,对方越想逃离,由此这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于是迎合者在乎的关系反而断裂了。

04 

关于轮回

命运,总是和轮回联系在一起。

我们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

如果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复幸福;

如果你学会了信任,你就重复信任;

如果你得到了痛苦,你就复制痛苦;

如果你学会了敌意,你就重复敌意;

……

轮回,在我看来,是为了给自己制造机会,解决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个人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作为缺少力量和资源的孩子,他不得已用了迎合的游戏,为自己赢得了一些被家人看见的机会,但也积攒了很多怨气。

现在,作为成年人,他有了力量和资源,就有了机会可以去觉知并改变自己。

这就是强迫性重复,即轮回的价值。

不过,必须配上觉知,它才有这份价值。否则,就成了单纯的重复。

图片

05

关于恨意

成年人因为可以构建一个复杂的心理防御体系,所以会把一些简单的东西弄得非常复杂。

例如恨。

我们不能表达恨意,既有想做好人的原因,也有一个我们难以面对的真实原因——

我们太软弱,担心自己的力量不够,担心表达了恨意,不仅没有被包容,反而被报复了。而且,报复的人力量远远强过我们,我们立即就被摧毁了。

但真正的现实是:

成年人之间谁也不容易摧毁谁。

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时,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

所以,表达恨意不仅仅是为了构建联结,同时也会让别人尊重你。

就做一个不好惹的人吧。

06

关于懒

懒,看似是因为惰性,但其实是不敢去尝试。

因为,尝试意味着,我得去做选择,然后我被暴露了。

如果遭遇挫败,就意味着,我是没有能力的。

相对于“我是懒的”,我们更难接受“我是不行的”。

因为,“懒”意味着,假如我勤快了,就能把事做好,所以懒惰是给“我能行”留了空间。

这是一个关于自恋的深度问题,罗振宇提到,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去行动

因为行动必然会打破你想象中的自恋。同时,又发展了你的真实能力,从而增强了你的真实自恋。

图片

07 

关于忠诚

我们容易美化忠诚。

而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过这样很有力量的话:“爱制造分离,而施虐制造忠诚。”

如果后代对前辈绝对忠诚,如果孩子对父母绝对忠诚,那就意味着——

孩子的生命将彻底被包在父母的空间之内,他们不可能去创造自己的空间了。

相反,如果孩子首先被鼓励做自己,这必然会导致对父母的一些背叛,但这也意味着——

孩子就可以勇敢地去创造他们自己的空间与规则,世界会因此不断改变。

所谓“叛逆”,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想做自己。

如果父母想收获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孩子,就需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做自己。

就是尊重孩子的空间,让孩子在他的空间内按照自己的规则来。

08 

关于赞美与批评

人性一个深刻的渴求是赞美,特别是来自权威人士或重要他人的赞美。

我喜欢关于镜子的隐喻:每个人都要通过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容颜。

当能获得赞美时,我们就从镜子里照见自己是好的;

而当获得批评时,我们就从镜子里照见自己是坏的。

一些人之所以太喜欢批评别人,原因在于他自身的自恋问题——他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太喜欢批评别人的人,是因为从权威的镜子里照见自己是不好的,所以当他作为镜子时,照见的你也总是不好的。

相反,喜欢给予赞美的,也是因为他从权威的镜子里,照见过自己有多美。

图片

09 

关于分离

成长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人的一生至少需要三次分离。

第一次分离,是出生时。这时,完成了与母亲肉体上的分离。

第二次分离,是六个月时。这时,婴儿逐渐发现,他和妈妈是两个人,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即身体上的再次明确分离,以及心理上的分离。

第三次分离,可以说从3岁一直持续到18岁,甚至还要更久,就是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完成这个分离后,一个人才能更好地去建设自己的世界,以一种“这是我的世界,我要说了算”的主体感。

如果没有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这份主体感就很难出来。

10 

关于时空感

成熟的人,能够形成成熟的时空感。

知道有空间存在,直直的路行不通,那可以绕一下,还可以先退一下,等合适的机会;

知道有时间存在,考验不再局限于当下的一瞬间,而是能从一生的整体角度去看一切。

比如恋爱,这个人不合适,可以换一个人啊。

比如工作,这份工作实在做不好,换一份啊。

即便我在这个时空中受挫,但我还是相信:我能在其他时空中,增加我实现愿望的可能性。

这就是所谓的“韧劲儿”

有时空感的人,因为有了韧劲儿,不会轻易破碎。

相反,没有形成时空感的人,每一个瞬间的挫败都像是可以致命一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