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难忘的雨花路大街 文/图 翁永丙 时光荏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距今只不过三四十年,中华门内外的面貌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雨花路的变化犹如沧海桑田,过去旧有的东西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雨花路东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和路西的一幢幢高楼。虽然雨花路东路西的变化颇有现代感,但知道它过去的人,来到这里,总会觉得缺少点什么。仔细想一想,仔细看一看便会感到,少了过去的车水马龙,喧嚣嘈杂,还有满满的人间烟火气息。很多东西消失了,老的公交场站,老的中华门火车站,老的中华门客运站,老的街巷,老的商店,每天早晨熙熙攘攘的北山门菜场,外秦淮河边热闹的扫帚巷,大街上购物的百姓,四十六中每天早晚上下学的学生,内燃机配件厂(张小泉剪刀厂)上下班的工人,中华旅社进进出出的客人,中华门火车站和公交场站汽车站来来往往的公交车,匆匆忙忙赶路的旅客,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的雨花路火车道口前等候的人群和车辆,还有马路边早点摊商贩的叫卖声,及火车道口南边的雨花商场和雨花台百货商场前那一长排专卖雨花石的地摊。 要去雨花路,只要出中华门,过长干桥,就是雨花路大街了。那时在这里可以看到南京《清明上河图》似的生活长卷,公路、铁路、水路三路齐聚,大街店铺林立,酒楼饭店、日用百货、糕点烟酒、土产日杂、理发店、澡堂浴室、学校工厂、银行、医院、长街小巷,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长干桥下东秦淮河边的扫帚巷,背靠秦淮河,岸上有一字排开的卖鱼的摊位,在不宽的街边,路面经常是湿漉漉的,鱼贩子摊位就是几只长木盆,各色各样的鱼虾在有气泵的水盆中游荡,跳跃。每家鱼老板都会支一个躺椅,没有顾客时坐在那里抽烟喝茶休息,有了顾客,就会起身,然后手脚麻利的抓鱼,称称,宰杀,算账,收钱,找零,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让人眼花缭乱,常常几分钟之内就把鱼处理的干干净净,交给顾客。 当年的雨花路一条街非常热闹,满满市井生活气息,熙攘繁盛的景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街两边店铺一家连一家,大多数门面小一点,店门就是一排组合的杉木“门板墙”,开门、打烊,都得把近三米高的门板取下堆放在店堂内或扛出来沿墙依次堆放,打烊时再一块块收回,沿着门槛上的凹槽推上成为一道门墙。 雨花路大街北头靠近扫帚巷的“盛源烟酒商店”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形,当年在西街做居委会主任的韩玉华退休前就是此店负责人,每天早晨她会和店中的同事孙玉珍,孙顺英轮流来到店中,第一件事就是下门板,才能开始营业。和“盛源”商店有类似情景的在雨花路一条街还有不少店家都是如此,像雨花路南头靠近黄泥塘巷口的“天成烟酒食品店”及和她同属秦淮糕点公司,集体所有制雨花路核算点属下靠近大思古巷旁的“雨花烟酒食品店”(芮义发是当时店内最老的员工,那时叫营业员)一些老人都称它为“德福祥”,悦来巷旁的“永安烟酒食品店”还有几家水果店,都是这样早晨下门板开门营业,晚上上门板打烊。 雨花路核算点是秦淮糕点公司下属的集体所有制机构,管理雨花路大街,西街,集合村路小的烟酒店,办公地点就在雨花路大街靠“椿和面馆”旁的一个老式的二楼里,具体负责的人那时先后有陈德州,叶秋宝,乐恩秀,管理人员有丁世柔,汪宝华,高继顺,周荣华,还有一个做业务高高胖胖的眼睛近视的老顾及,在各个门店用三轮车运送货物的陈世忠,老秦。 那时雨花路大街的沿街门面,只要是老店都是木结构,一般都是两层,楼下营业,后面和楼上放货和住人。 那时的雨花路大街有很多这种集体所有制的小商店,分属秦淮商业局下面不同行业的公司,有百货公司、服务公司,、土杂公司、燃料公司和饮食公司。 如秦淮饮食公司在雨花路大街就有一家很有名的椿和面馆——每天早晨店内都是座无虚席。还有南乡甜食店(很多人就是从这个店爱上甜食的),46中隔壁的雨花饭店;秦淮服务公司有雨花泉浴室、雨花理发店、黎明理发店、北山门菜场、濮恒兴清真鸭子店、雨花照相馆;秦淮燃料公司的雨花路煤球厂和煤球店则供应雨花路大街周边商店和居民的煤球和煤基。 在今天,很难想象,那时每个这样的小商店竟能够容纳人数众多的职工,真的算是地道的服务密集型行业。 当然,在雨花路一条街也有一些区属的国营的商店,如秦淮百货公司的雨花百货商店,经营门面较大,日用百货品种也比较多,当时的负责人有主任王永康,会计胡宪红及几十名营业员,他们的公司地址在城内的三山街天福布店的里面。还有离盛源烟酒商店不是太远同属秦淮烟酒公司的国营商店“跃进烟酒食品商店”,也是门面大,柜台长,品种齐全,人员多,负责人那时有屠进强,还有比较多的营业员像沈秋玲,韩国进,顾慕良,董红娣…… 秦淮土杂公司源大酱品商店,秦淮饮食公司的庆和园饭店都是他们公司所属的国营企业。 雨花路大街还有几家大的国营商场,铁路道口以南的雨花商场和雨花台百货商场及雨花台南北货商店,都是当时雨花区商界很有名的大商店。铁路道口边还有一个区级的雨花人民医院。铁路道口以北的中华旅社则是当时雨花路大街最大的旅馆,它是雨花路大街上少有的市属国营企业,里面除了住宿还有餐饮。在超市进入南京后,秦淮商业局以秦淮烟酒公司为班底在雨花路大街扫帚巷口新落成的大厦投资开了一个“大卖场”式的“新星商厦”,由于经营不善,品种单一,客流量低,很快入不敷出,“新星商厦”终于昙花一现,迅速倒闭。 雨花路大街有一个工商银行的支行和一个邮局,也是这条大街独特的风景。银行和邮局业务除了对私还对公。每天有很多个人和企业到它们那里存款、缴款、取钱,寄信、汇款,业务繁忙。银行向南不远有一个工厂(附近的人叫它张小泉厂),有一两百号职工,每天上下班时紧靠街的厂大门口都可看见很多身穿工作服,头戴工作帽的工人进出厂门。 雨花路大街两边还有几个较大的工厂——南京衡器厂、南京植物油厂,最著名的则是晨光机器厂。 内燃机配件厂的对面是南京第四十六中学,在这以前的文革期间校名是延安中学,在这以后不久学校的名字又变成了秦淮外国语学校,在没有变成秦淮外国语学校之前,雨花路大街两侧很多居民的孩子都曾在这个学校读过书,在这个学校毕业,走进社会。 其实雨花路大街上的南京第四十六中学也曾出过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歌星,她就是著名军旅歌手叶凡。46中85届三4班的同学----叶凡(刘梅)。200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她以一曲《亲爱的中国,我爱你》大获成功,为全国观众瞩目,成为很多年轻人喜爱的歌唱演员,也成为2001年央视春晚的黑马。她还曾唱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歌,如《拥抱世界杯》、《最爱你中国》、《七月的爱》…… 在雨花路大街的店铺之间还有一些居民住户,在寸土寸金的大街这些本该做门面的房屋被当做住宅,和商店比邻而居,也是那个叫计划经济年代特有的现象。像雨花食品商店北边的郑家,南边隔壁的周家,朱伯家,三老太家,马家,潘家,天成食品商店南边的戴家,北边的曹家一直都是自家居住,只是到了后来私营企业,商店开始兴起,国营集体所有制的商店便不可避免萎缩,迅速退潮倒闭,这些自家居住的房屋纷纷开店或者出租给别人开店,当时雨花路大街天成食品店对面的“何园饭店”就是一家很大的饭店,旁边则是潘家开的“忆缘饭店”, 马家开的也是饭店,还有以水西门为招牌的,“毛弟卤菜店” 生意都是红红火火。 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时代的变幻,当年的雨花路大街已经面目全非,可一定会有很多人还记得那时的雨花路大街。 因为他们人生的一段时光都贮藏在这一条不会言语的大街的里面。那时他们的工作学习,人生和这条雨花路大街息息相关。他们的青春,爱情,孩子的成长,生活的喜怒哀乐都曾在这条大街演绎,只是今天这一切都随风飘散,似乎无影无踪。其实这些都还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打开那扇门,过去的街巷,旧有的时光,人物,便会重新拾起,就还能感受到那个再也不会重来的年代至今还有的不变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