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曾有这样一本书法字帖,出版即脱销。短短一年时间销量就达100多万册,可谓是一时间洛阳纸贵,在当时的万马齐喑年代成了屈指可数的书法界奇葩。 周慧珺先生的这本书当年为什么这么火爆,马啸对周先生书法的批评是否适当呢。下面跟随黑土找来周先生的部分代表字帖一起欣赏,一探究竟。1985年出版的这本《古诗楷书学生字帖》, 可谓是融唐楷的法度,魏碑的险峻一炉。点画明净,力透纸背,从此帖你能清晰地体会到唐楷的端庄与魏碑的天趣意蕴。1986年出版的《长恨歌》是周体行楷里程碑式的作品,整体风格矫健无丝毫“小女子”态,通过五分魏碑、四分唐楷外加一分古隶的完美结合,通篇清气逼人,毫无浊味,将书法美学景象直接放入了1000年前的盛唐时空框架。如果说70年代她的书风还未摆脱古人秀美之遗韵,80、90年代她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秀美之外,增添了力度、险度。在章法布局上,她追求整体精神聚焦,局部间奇正错落、浓淡枯润、疏密虚实的完美统一,连绵行草可谓元气淋漓,线条圆润健拔,笔锋游转之间透露出逼人的华气,自此可以说她将米字的风墙刷韵与黄山谷的恣肆遒美,神闲意浓地作了吐故纳新。以上是近年出版的《行楷千字文》, 她在帖形碑质风格成熟的同时却已带有较多的周氏风格习气。确实如批评家所言:许多字的结体过于生峭、藏拙、偏侧,呈一定的习惯定势,字缺少质朴生气。 以上是最近出版的《真草千字文》,你可能一眼见到此作,真不敢相信是周先生的作品。当然,这幅作品依然融合了了周慧珺先生强烈的米芾风格,但依我个人之见,斗胆说两句:此作品不平不正少厚壮,笔意直白放肆无所规矩,笔气略有连贯而不知所止,纵得运腕熟而无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