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苦学王羲之30年,编出草书第一宝典,宋徽宗钦点为“官方范本”!

 墨品书法网 2025-04-28 发布于北京

虽然草书的姿态狂逸,线条简练,风格多变,可是这不代表,我们创作时,能随意的乱涂乱画,恰恰相反,草书的笔划不拘一格,崇尚自如,不同书家的写法、字体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若是不加控制,极易产生浮华、丑怪等乱象,破坏秩序,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古人制定“草法”,以及草书的固定框架等,使其更加规范和统一。

并且为帮助学习者,快速、正确的掌握它们,古人总结名家技巧,编写一些完整且系统的“标准范本”,就像《十七帖》、《书谱》等,一直是必备之作。

不过这些作品的内容,过于精深和笼统,当代人基础差,识读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分析笔法,好在宋朝的“狂人”米芾,具备先见之明,他苦学王羲之30年,编出“草书第一宝典”——《集王羲之草诀》。

米芾的实力有目共睹,他30岁“集古字”,继承正统古法,临摹的“二王”法帖,能以假乱真,为了创造此帖,他搜寻王羲之真迹,耗费30年,从中选出最精妙、最标准的草字,揭露草书“核心精髓”。

至于内容,乃是前人编写的“草诀歌”,米芾重新整理,采用五言歌诀,把草书难点、易错点,混淆字体的区分方法,草书构成方式,一次性讲解清楚,相比《十七帖》等,此作内容简明、直观,容易理解和背诵。

同时每个草字旁边,还有米芾亲自书写的小楷注释,消除识读这一难题,就拿“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分析,草书用笔简化之后,很多字体的外观相同,但是笔法浓淡粗细,细微的连接、翻转,仍有一定差异。

“矣”和“其”字的下半部分,姿态相似,至于上半部分,“矣”字相对复杂,多了一点和回转,“其”字仅有一横,而下方多了一个连笔,“兵”和“共”字亦是如此,上方具备差异,而且大多数的“八”字底,都是这种写法。

不夸张的说,初学草书,拥有《集王羲之草诀歌》足矣,当年编成之后,宋徽宗被其精妙震撼,钦点为“官方范本”,由此可见,此帖水平之高,若尽数掌握,既能夯实基础,还初步感受“王字”风貌和笔法,日后提升更加顺利。

而今,我们对米芾《集古草诀》,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同时正文下方,把内容逐句翻译,加入现代文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和理解,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