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盲盒3 扶不起的学生 2025年秋季,全国高中实行双休,本是一件大好事。在我看来,可以减小学生学习压力,缓解疲劳,减少近视和让抑郁,教育也从“应试教育”走向“以人为本、培养素养”阶段。对于高中老师来说,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休息,利于身心健康,家庭和谐。 但是最近我参加高中教研活动,却发现我们的高中老师一个一个都在叹息。究其原因,都指向学生:周末学生不自觉学习、不自觉完成作业,沉迷于手机。周一来学校萎靡不振,周二还需要缓解,到周三周四才能学习,周五回家,又成了手机的奴隶。 本来是为了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没想到学生却变本加厉玩手机,眼睛更加容易近视,学习状态更让人堪忧。 我读高中那会儿,一般不会请假,只想好好读书,不想被外界过多的打扰。而现在的学生,到了自己的生日,如果还在学校,哪怕自己在读高三那么紧张,依然有请假回家。如果班主任不肯假,他们就会喊家长给他们请假,反正生日必须要过。 现在高中生聚会,形式也成人化:抽烟、喝酒、吃肉、打牌、泡吧、唱KTV、集体打游戏……甚至为了所谓的放松,进出洗浴场所。 ![]() 初中生的颓废程度不压于高中生。 听一个初中教育同行说: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睡觉,回家就打通宵游戏。他好心教育,学生提醒他说话声音不要太大,影响他心情,他就跳楼。期末考试那天,他也按时来了,来了就睡觉,一个字都不写。 另一个初中教育人也有同感:他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玩手机,就没收了学生手机。然后课后语重心长劝他好好读书,学生一言不发。后来他再去观察,学生居然把镜子打碎,用那个玻璃碎片划手腕。他立即打电话通知家长到校,家长劝说也无效,一句话,要么还手机给他,要么他就自残。 学生动不动以自残或跳楼来威胁家长、威胁老师,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学生似乎拿捏住了家长和老师,更加肆无忌惮,我行我素。有的家长以为简单的打骂能让这些学生转变,殊不知,这些学生容易走极端,说不定他就真的自寻短见。 有一个学生,家庭条件还行,家长为了让他好好读书,就在学校附近给孩子租了房子。没想到孩子在那儿无人束缚,就自己购买了手机,耍得开心不来读书。学校告之家长,家长没收了手机。没想到,第二天学生依然不来读书,因为学生又购买了手机。家长气不打一处来,不给零花钱。孩子借钱又买了手机。 家长看到孩子这样沉迷于手机,就带回家,并动手打了他,并让他在祖宗牌坊面前跪着。第二天,家长起来,看到孩子不在,最后才在附近的河里找到孩子。经法医鉴定,孩子晚上1点过趁大人睡了,就离家跳河了。 当然还有家长也是这个问题的帮凶。一个网友说:在他所在的学校,一个学生上课睡觉,老师喊他起来,后来学生不耐烦,打了老师,老师还手。家长索赔,老师赔了2万多。所以,我从不努力唤醒沉睡的未来花朵们。 逼成了佛系的老师这样说:你学或者不学,我都在讲台,不悲不喜。你听或者不听,我都在讲解,不紧不慢。你答或者不答,我仍在提问,不厌不倦。你睡或者不睡,我就在桌旁,不惊不扰。你心里忘了为师,无法无天;我手里少了教鞭,保命要紧。你娇惯成了玻璃心,一碰就碎;我被压制成了佛系,无欲无求! 对于这样的学生,简单的心理沟通和说教,已经不起任何作用,我们必须出台相应的管教措施,让这部分学生能脱胎换骨,走上正轨。 以前是男生抽烟,现在有的学校初中女生抽烟的也不少;以前有男生欺凌男生事件,现在是女生欺凌事件增多;以前讲自尊自重自爱,现在有初中女生就和人裸聊。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社会认知是多元化了,传统的性别角色界限逐渐模糊,一些女生可能在行为上更加倾向于模仿男性的所谓“酷”“大胆” 的行为,如抽烟、打架。 ![]() 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想根本问题还是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从小就缺少正面引导,长大之后,就无法无天。 据说是曾国藩的家训这样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三代不读书,一屋全是猪。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自律的人,往往有强大的自控力,而双脚控制自我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现在的孩子,觉得读书无意义。月薪3000元能招大学生,却招不来民工:读书真的无用?错,是你无用! 我有一个学生,他是研究生,上班第一年,打卡工资只有4000来块。我问他感觉如何,他说收是有点低,但是有前景。如果打工的话,就只有眼前的利益,也不长久。看来,他还是人间清醒。 我也问过一些老师如何看到现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没想到他们看到比较透彻,他们引用了杨绛先生的话。 杨绛先生说,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 ![]() 所以,他们就觉得孩子能成才就成长,成不了才的就成长他想要的自己模样。作为老师,何苦为难自己、为难学生,逼他从一棵草变成参天大树呢? 如果学生放弃了自己,老师也坦然接受孩子现在的自甘堕落,那么,这些孩子的未来会样呢? 网上有对比图,说起努力与不努力读书学生的人生区别,我们得客观地看这个问题:这些对比并不是绝对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努力读书但通过自身努力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的例子,以及努力读书但人生发展并不顺利的情况。但从总体概率和普遍趋势来看,努力读书对个人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当然,我们不要只看到这些不努力的孩子,我们也看看那些努力的人,他们才代表了人生的正能量。我们看这些不努力的孩子,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替他们的人生惋惜,是希望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一直错下去。 唐成凤,一个技校毕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成为四川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编写相应的行业标准,匠心筑梦,书写技能人生;陈典典,一个海归,创意赋能,点亮文旅新篇,成为金堂文旅的新风向标,为家乡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唐胡,一名急诊室医生,仁心仁术,守护生命之光,成为金堂创新工匠。 这应证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对于孩子,网上博士后妈妈教育孩子的一番话值得借鉴:宝贝,学习累了你就歇会,但千万别打退堂鼓。你要记住: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它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有退路;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坚持;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不害怕树枝断裂, 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在该奋斗的年纪,狠下心来逼自己一把,你会发现自己的潜力无限。加油吧!孩子,妈妈永远爱你。 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希望家庭首先重视起来。孩子也是社会的未来,所以社会不只是对未成年人一味的包容和放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不要放弃初心,换一种教育人的方法试试,也许就会海阔天空。当然,也希望把戒尺还给教师,给教师教育的尊严。 (2025年4月28日于家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