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 这个词,通常形容那些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的男女。 ![]() 先说“青梅”,它指的是尚未成熟的梅子,外皮青中带翠,模样小巧可爱。 只是这果子口感酸涩,直接吃可不好受,不过却十分适合用来制作酸梅汤、酿造梅子酒。想当年,曹操与刘备 “煮酒论英雄”,二人对坐,鼎中沸腾的正是青梅浸泡的美酒。 “竹马”,是古代孩童爱不释手的玩具,早在《后汉书》里就有相关记载。它构造简单,一根竹竿,顶端装饰成马头的样子,孩子们跨坐上去,嘴里喊着 “驾驾”,蹦蹦跳跳地模仿骑马的模样,充满童趣。 ![]() 后来,竹马还逐渐演变成竹马舞、竹马戏等民俗活动,深受大家喜爱 。 ✨✨✨ 这两样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能凑到一块儿,得感谢诗仙李白。 他在《长干行》中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嫌。” 几句诗,就把一对小儿女的童年勾勒得活灵活现。 ![]() 住在长干里的男孩,骑着竹马欢快地跑来,女孩则拿着青梅,笑着躲躲闪闪,两个人打打闹闹,天真无邪,没有丝毫嫌隙。 诗歌讲述的是夫妻分隔后,妻子长途跋涉寻夫团聚的深情故事,而这充满童真的开篇,让青梅与竹马从此紧密相连,成了纯真童年情谊的代表。 ✨✨✨ 那为什么“竹马” 用来指代男孩,“青梅” 用来比喻女孩呢? ![]() 从文化寓意上看,竹子挺拔坚韧,常被看作阳刚的象征,竹马作为男孩的玩具,既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也寄托着长成 “千里马” 的期望。 而青梅未成熟时的青涩、花开时的娇羞,恰似少女纯真懵懂的模样。 其实,古人早就有用梅子来比喻女子的习惯,《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待嫁女子就用梅子从树上掉落,来表达自己渴望出嫁的急切心情,用熟透的梅子比喻成年女子。 ![]() 李白用 “青梅” 代指小女孩,巧妙地延续传统又赋予新意。 ✨✨✨ 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觉得“青梅” 或许是 “青眉” 的谐音。 ![]() 古代女子常用 “黛” 这种青黑色颜料画眉,画完后眉清目秀。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说不定是说小男孩骑着竹马,在对镜画眉的女孩身边嬉笑玩耍呢! 不管哪种解读,“青梅竹马” 都承载着人们对纯粹情感的向往。历经岁月流转,这对奇妙的组合,早已深深印在人们心中,成为纯真童年与美好情谊的生动写照,你们说呢?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