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欧阳询的楷书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令人敬仰。而他的《李誉墓志》,更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书法爱好者们竞相研究和临摹的经典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李誉墓志》,领略欧阳询楷书的精妙之处。

一、墓志主人李誉:大唐开国风云中的显赫身影
李誉,字安远 ,陇西狄道人,是大唐开国的重要功臣。他出身名门,家族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曾祖李僧养,被追赠为使持节大将军等职;祖父为周司徒肃文公;父亲李广达,是隋朝柱国成阳公。李誉凭借家族荫庇和自身才能,在隋朝大业年间担任正平县令。隋末乱世,他抓住时机,举全邑会兵,追随李渊父子,为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他先后参与了诸多关键战役,如跟随军队问罪商郊,授右一统军、行军总管,封正平县开国公;进平弘农,镇守陕部;随李渊平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势力,官职不断升迁,历任光禄大夫、上柱国右武卫大将军、梁州刺史、德广郡开国公等职,食邑二千户。李誉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在地方治理上也颇有建树,他在多地任职期间,通过威刑与礼教相结合,使当地风俗得以改善,深受百姓爱戴。贞观七年,李誉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唐太宗为之轸悼,赠谥曰密,足见其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 。

二、贞观盛世下的书坛华章
《李誉墓志》镌立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此时正值唐朝贞观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极为推崇,他大力倡导书法艺术,使得书法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欧阳询作为初唐时期的书法大家,声名远扬,其书法风格独特,备受时人推崇。李誉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身份显赫,由欧阳询为其书写墓志,既是对李誉功绩的高度认可,也是当时社会文化风尚的体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李誉墓志》,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追思,更成为了书法艺术与历史文化交融的珍贵结晶。

三、欧楷精髓的极致呈现
1. 笔法刚劲婉润,隶意犹存:欧阳询在《李誉墓志》中,充分展现了其精湛的笔法。笔画刚健挺拔,犹如刀削斧劈,尽显阳刚之气;同时,又不失婉润之美,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以灵动之感。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其中保留了一定的隶书笔意,如某些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处,带有隶书的波磔韵味,这使得整个作品在刚劲中蕴含着古朴的气息 。
2. 结体严谨精妙,险中求稳:欧楷以结构严谨著称,《李誉墓志》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每个字的笔画安排都恰到好处,疏密得当,中宫紧密,主笔突出。看似规整的结构中,却暗藏着险峻之势,如一些笔画的倾斜角度、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都打破了常规的平衡,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然而,欧阳询又通过巧妙的布局,使这些看似险绝的笔画和结构最终达到了和谐统一,给人以稳如泰山的感觉 。
3. 章法布局和谐,庄重肃穆:从整体的章法布局来看,《李誉墓志》呈现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均匀,排列整齐,给人以井然有序之感。同时,欧阳询又通过字的大小、轻重、虚实等变化,使整个作品在整齐中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宛如一首优美的乐章,让人回味无穷 。

四、书坛巨匠笔下的永恒赞誉
尽管《李誉墓志》出土时间相对较晚(2014年出土),但一经现世,便在书法界引起了轰动。历代书法评论家虽未能直接对其作出评价,但从对欧阳询书法整体风格的赞誉中,我们不难推断出《李誉墓志》应有的地位。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所无双,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以其书“平正中见险绝”而号称“欧体” 。《李誉墓志》作为欧阳询晚年的经意之作,无疑是欧体风格的典型代表,它将欧阳询书法的精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必将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五、开启学书者的欧楷之门
《李誉墓志》的现世,为后世学习楷书的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珍贵的范本。它对于研究欧阳询晚年书风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欧阳询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 。从书法教学的角度来看,《李誉墓志》的笔法、结构和章法都为初学者提供了极佳的学习范例。通过临摹《李誉墓志》,学书者可以深入体会欧楷的精髓,掌握楷书的基本笔法和结构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激励着书法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

欧阳询楷书《李誉墓志》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法瑰宝。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欧阳询卓越的书法技艺,更让我们透过书法,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与厚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李誉墓志》将继续散发着它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书法的世界,品味这千年墨香的韵味。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