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行我摄|闽南红——镜头下的独特风情

 xm风帆 2025-04-29 发布于福建

文、图/温金海

图片

在色彩的世界里,红色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甚至被视为尊贵的宫廷专用色。那一抹鲜艳的红,仿佛承载着无上的荣耀与权威,专属于皇家宫殿以及帝王宗祠,极少用于普通民居。

然而,在闽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却有着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在这里,红砖民居如繁星般散布,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厦门、泉州、漳州,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片又一片耀眼夺目的“闽南红”。那红砖墙犹如历史的画卷,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那红地板宛如大地的红毯,迎接着每一位来访者;而那红屋顶恰似天边的红霞,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生机。

在这次福建之旅中,我们一行人怀揣着对“闽南红”的好奇与憧憬,特地深入闽南古村落,去探寻那隐藏在红砖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

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的埭美古村,宛如一颗镶嵌在时光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第31世孙陈仕进在此开启了陈氏家族的繁衍生息与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500多年的岁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我们踏入这片古村,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几百年前。古村内现存的276座古厝犹如一部无言的史书,向我们展现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其中,那49座明清时期的建筑更是别具韵味。

当我们操控无人机从高处俯瞰埭美古村时,那壮丽的场景令人难以忘怀。整个村落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古厝的红砖墙散发着温暖而醇厚的气息;红瓦屋面犹如一排排红色波浪,此起彼伏;红砖巷道蜿蜒曲折,仿佛在引领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古厝对称排布,整齐划一,每一座古厝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出和谐的旋律。这样的建筑布局方式也蕴含着公平公正的理念,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所折服。

泉州晋江的梧林古村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梧林古村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在清末迎来了它的兴盛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华侨村,很久以前就有梧林人勇敢地辞别故乡,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拼搏奋斗。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那些远在海外的华侨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纷纷回到这片土地,盖新房、起大厝。他们还带回了海外的建筑理念与风格,使梧林古村的民居带有浓郁的侨乡色彩,成为一座独特的建筑艺术宝库。梧林古村甚至被称为“华侨建筑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在这里,传统的闽南红砖大厝与哥特式、罗马式洋楼以及独具特色的“西皮中骨、中西合璧”的番仔楼相映生辉。这些建筑也大多采用红砖砌筑,那浓郁艳丽的色彩,向世人展示着闽南文化与海外文化交融、碰撞所产生的奇妙火花。

闽南之所以盛行红砖建筑,背后有多个耐人寻味的原因。

其一,闽南大地拥有一种独特的红壤,这可是制砖的绝佳原料。当地工匠运用世代相传的特殊工艺,将这种红壤烧制成色泽鲜艳、华丽美观的红砖,为红砖建筑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二,闽南地处东南沿海,在古代,这里远离政治中心,可谓“山高皇帝远”。而闽南人自古以来就有“爱拼会赢”和“敢为人先”的特性,他们骨子里的勇敢与创新精神,让他们即便明知红色为统治者所喜爱,也敢于在自己的民居中悄悄使用,而官府对此往往也是鞭长莫及,无暇干涉。久而久之,红砖建筑便在闽南这片土地上盛行。

图片

其三,闽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同时受到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熏陶。众多华侨走出国门,受到热情开放、大方豪爽的海外文化的影响,在家乡的建筑风格上也大胆追求色彩的浓艳华美,希望通过建筑来展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此外,闽南人喜爱红砖,原因还在于他们对红色的情有独钟。在闽南人的心目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兴旺,象征着幸福与美好的未来。在闽南的民间习俗中,传递捷报要用红纸,那鲜艳的红色能将喜悦之情瞬间传递;竣工剪彩要用红绸,红绸飘动间满是对新事物的美好期许;男婚女嫁要递红帖,红色的帖子承载着新人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红色在闽南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融入了闽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深入他们的心灵之中。

闽南红,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色彩,更是闽南文化的生动体现。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我们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领略独特的闽南建筑之美,感受深厚的闽南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借用这充满魅力的闽南红,衷心地祝愿大家事业红火兴旺,生活热烈灿烂,吉祥如意常相伴,幸福安康永相随!

图片
图片

乐龄人士的快乐生活读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