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味中药是皮肤瘙痒的克星,研粉装布袋,哪痒擦哪!专治荨麻疹!

 顺康堂 2025-04-29

在门诊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想喝中药调理,无奈喝不了汤药,尤其是皮肤瘙痒发作时,急得直打转。这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师早年传给我的小妙方 —— 荆芥穗粉外擦,简单到极致,却能解燃眉之急。

图片

一、啥样的痒能用?就盯准 “风邪” 二字

来看病的人里,荨麻疹最多见,急性的风团骤起、瘙痒钻心,慢性的反复发作、昼夜难安。中医说 “无风不作痒”,不管是外感风邪(比如吹风、接触过敏原),还是血虚生风(皮肤干燥、熬夜后加重),只要痒得 “游走不定”“越抓越起疙瘩”,荆芥穗粉就能派上用场。

我常跟患者打比方:您看这风团,像不像被风吹起的涟漪?荆芥穗就是 “祛风的小扫帚”,直接扫走皮肤里的风邪,痒自然就轻了。

二、100 克荆芥穗,缝个布袋随身带

我一般让患者买 100 克荆芥穗(量足才好打粉,药店粉碎机不喜欢 “小气” 的量),打成细粉后缝个薄布小袋 —— 布薄才能透出药气。痒的时候随手擦,不限次数,哪儿痒擦哪儿。

记得有位荨麻疹患者,西药吃了总反复,当场痒得抓挠,我让他捏点粉直接干擦,三四下就愣住了:“真不那么钻心了!” 后来他每天揣着布袋,两周后告诉我,风团发作次数少了,慢慢就好了。这可不是我吹牛,90 年代跟老师抄方时,他治重症瘙痒患者,就靠这招先止急性子,再慢慢调内服药。

图片

三、中医为啥认准荆芥穗?老祖宗的智慧在这儿

荆芥是风药里的 “多面手”,性微温、味辛香,专入肺肝二经。肺主皮毛,肝藏血,所以它既能透散肌表的外风(治急性风疹、风热疙瘩),又能清血分的内风(缓慢性血虚干燥的痒)。《本草纲目》说它 “散风邪,利血脉”,尤其是穗部,药力更集中在头面肌表,外用时辛散之气直抵病所,把壅塞的气血疏通开,痒感自然就被 “疏散” 了。

打个比方:皮肤瘙痒像家里进了乱风,吹得东西乱撞(红肿风团),荆芥穗就是开门窗让风邪出去,再理顺屋里的摆设(调和气血),不乱了,自然安静。

四、止了痒就完事儿?还得 “往前一步”

这法子虽快,但我总叮嘱患者:“止痒是治标,咱得想办法断根。” 比如慢性荨麻疹总反复的,我会建议配合内服蝉蜕糯米酒(跟《四川中医》学的验方:蝉蜕 15 克、炒焦糯米 60 克、黄酒 60 毫升,煮后睡前服,发点微汗),内外一起祛风。还有皮肤干到掉屑的,多是血虚,擦药同时得吃点当归、麦冬煮的粥,让血 “润” 起来,风邪才没地儿扎根。

先将糯米炒至焦黄,装入瓷缸内,加水150毫升,用文火炖煮一二分钟后,加入黄酒及碾碎的蝉蜕末,再以武火煎一二分钟,一次顿服。治疗20例,一般轻者一二次,重者三四次即愈。若于睡前服后盖被取微汗更佳。

五、说点掏心窝的话

这些年总有人问:“大夫,您这小布袋比西药还快,咋不推广?” 其实中医的妙处就在 “辨证”,荆芥穗粉再好,也得对 “风邪” 的症。我更希望它成为桥梁 —— 让喝不了汤药的人先解痒,让怕吃西药的人有个温和选择,也让大家知道,老祖宗留下的简验方,只要用对了,照样能发挥大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