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江泛春潮、数跃见未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传递的四大信号

 Karl 2025-04-29

一、人工智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人工智能有可能10年内将全球的GDP提高7%由于AI的出现,各行各业都在高速地变化升级,众多产业正在用AI升级服务和交付。

对于各国民众而言,都需要更好地去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并理性运用。

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科研和教学。我们需要研究如何运用AI去监测生态系统,如何在产业当中利用AI技术帮助管理碳排放。与此同时,相信随着AI的运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韧性方面都会有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最终要赋能于所有的产业,并且也要助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进一步去提升人工智能使用的质量,可以让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能够更加公平、更加透明分享人工智能带来的福利。

二、人工智能给全球带来变革的同时也让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在本次大会上,有关专家深入分析了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运用的成果及挑战。

过去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参数量从10亿级激增至万亿级,有的还具备越来越强的推理能力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种指数级的增长未来会给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力量平衡带来什么变化?”

我们首先要明确,人工智能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点。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大模型的应用门槛持续降低,无处不在的数据和算法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例如数据泄露的风险进一步放大,虚假信息愈发识破,AI影像真假难辨,误用滥用的风险不断交织叠加等。

国外一项测试显示AI查找新闻的时候,参与测试的8款AI应用,提供案竟然有60%是不准确的。另有国内团队调查发现AI应用提问了330次,只有约25%的回答是正确的。

因此,如何在创新发展和有序管理之间取得平衡,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运用为教育和科研带来新活力

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技术目标在于为人赋能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他分享了几点关于人工智能对于未来教育及学科发展的看法。

首先,教育教学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让教学变得更加个性化,知识的获取也更加多元化。人工智能在教学模式上的运用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的弊端。

其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为科研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工具。它可以快速处理海量的数据,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和模式。这种科研范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科研效率,更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整合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领域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四、人工智能赋能不同行业,在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呼唤全球协作

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先生的分享让我们了解到,因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赋能,传统零售业迎来了重塑和新生。而这种赋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的良性关系,即是让企业运营更加有效率,更节约成本;同时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的满足感。

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向我们展示了AI如何把一幅世界名画变成生动的视频。

论及AI技术的运用及发展,中国可以说是一匹“黑马”。今年初登上全球科技榜热搜的DeepSeek将AI在强化学习和在线推理方面的功能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更是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上的实力。

王巍还分享了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专业化知识的“原子化结构”和模块化封装,二是复杂决策的量化革命与标准化重构,三是产业生态的演进与普惠化竞争。

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认为,在知识分享的新形态下,有更多的人来社区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人类的好奇心永远是我们进步的火种。相信AI加社区分享会带来更多的创新,让AI连接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库,也让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灯塔,照亮这个世界前行的路。

荣耀高级副总裁徐智煜分享了荣耀未来发展的“阿尔法”战略。一是打造更智慧的智能终端设备,深度整合AI技术重构用户体验边界,强化消费者认知与交互能力;二是通过与产业合作伙伴协同创新,建立新型AI技术范式,推动开放生态系统的共建;三是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突破人类智慧的边界,创造人机共创的文明新形态。

在人工智能大时代下,大模型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既是技术革命,也是组织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只有全球协同合作才能打破壁垒,让人工智能发展成为全人类的福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