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NY6和NY7型内燃机车,年轻的朋友可能有些陌生,但看到它们的照片,又觉得似曾相识,墨绿色的车身配合两条汇聚车头的飘带,看起来有点像东风4,但两个圆形的车灯又透露着不同的气质。其实这种车和东风4截然不同,它采用现在少见的液力传动,并且车身内有两台柴油机,也让它的长度达到了21.5米。它的功率高达5000马力,强劲的动力,硕大的块头,让北京内燃机务段的职工们给它起了个很形象的绰号——“大马力”。 你或许没见过NY6、NY7机车,觉得它很古早,但如果我告诉你它们其实是与和谐号动车组同框过的,你是不是觉得没那么遥远了呢?此外DF11G、SS9G、这些第五次大提速的时的先进机车,也都和NY6、NY7一起共事过。 1990年代末,NY7型机车开始陆续停运报废,至2003年之后仅余下6台NY7型机车,车号为:0012、0015、0018、0024、0029、0030,但北京仍有5对旅客列车是由NY7牵引的,车次为:K3/4 北京——莫斯科、K23/24 北京——乌兰巴托、K263/264 北京——包头、4433/4434 北京—朔州、7061/7062 北京——天津。 到2005至2007年,NY6、NY7开始了养老模式,主要负责牵引一些北京站的空车底外放任务,以及一些市郊临客,在北京周边小范围活动。例如北京站——昌平站,北京站——燕郊,北京站——西枣临,北京站——黄土店。 1988年的 “东方快车” 从法国巴黎出发,途经西德、东德、波兰、苏联、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最后以船运往日本,终点东京,全程15000公里,中间由不同国家的机车接力牵引,其中北京机务段的NY6机车参与牵引了此次国际列车(关于此次活动本文后面会有详细介绍)。 30多年来,NY5、NY6、NY7无数次从北京站出发、归来,并由这里出段、入段,进出它们的家——北京内燃机务段(后更名为北京机务段)。 北京内燃机务段是全国第一个内燃机务段,对于内燃机车的运用和检修有着深厚的经验,也是配属NY系列机车主要的机务段,NY5、NY6、NY7机车的大部分记忆都留在了北京机务段。 1988年,北京内燃机务段配属机车130台,全部为内燃机车,其中NY5、NY6、NY7型共计33台,北京型62台,东风2型15台,东风型6台,东方红5型12台,东方红2型2台。可见,当时由北京二七机车厂生产的北京型机车成为京段的主力客运机车,NY型机车次之。 曾经,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也是有着辉煌的过往,在北方,液传车成为铁路客运的主流,各种东方红1型、东方红3型、北京型、NY型牵引着客车飞驰在各大干线铁路上。 1980年代前,NY7型机车主要运行在平原地区,如京广线、京山线。1980年后主要运行于山区线路,例如京承线、京包线、京原线、丰沙线、京通线等。 “东方快车”(Orient Express)是欧洲历史上经典的长途列车,后成为豪华旅游列车,最早1883年起营运,主要行驶于巴黎至伊斯坦堡,横贯欧洲大陆。1988年的“东方快车”进行了一次伟大的特殊旅程,首次开到了中国。列车从瑞士苏黎世出库后,9月7日从法国巴黎里昂正式始发,经比利时、西德、东德、波兰、至苏联的莫斯科,后经西伯利亚大铁路,经伊尔库茨克、赤塔、至中苏边境,列车更换转向架后,由北京型机车牵引入境中国的满洲里站,经滨洲线的前进型蒸汽机车牵引至哈尔滨,更换双机东方红3型机车经京哈线至山海关,从这里更换NY6-0007号机车,直达北京站,随后经京广线至广州、深圳后抵达香港九龙后,列车装船送往日本,在日本的铁道上行驶最后一程,最终于10月18日抵达终点站东京。 东方快车抵达北京站后,在京停留2天,车上的欧洲游客在北京进行了参观游玩。此行是东方快车自十九世纪开驶以来最遥远的一次旅程,行程约15000公里,耗时四十多天,想必也是人类历史上距离最远的一次铁道旅行。 从1980年代开始,NY系列机车主要牵引北京至隆化、丰台至沙城、南口至康庄、北京至承德 等北京周边山区铁路的客运列车,这些铁路坡道又长又陡,弯道又多又大,桥隧相望连绵百里,是北京铁路局、乃至全路有名的困难区段。 “上关沟、跨长城、越天堑、下大同 ”,其中NY7型机车主要用于牵引京包铁路北京至大同区段的旅客列车,尤其在京包铁路南口至青龙桥之间,坡度达到33‰的关沟段,其它机车都难以胜任,NY7型机车凭借其5000马力的大功率和液力制动,能够从容应对,也成为当年八达岭长城脚下京张铁路上的一道经典风景。 3/4次列车是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中间穿越蒙古国和西伯利亚大铁路,该车曾一直经长城脚下的老京张铁路进出北京,能够让外国友人一睹万里长城的风采。20多年来,NY7型一直是3/4次国际联运列车的专用机车。 2004年9月,随着K3/4次国际列车北京至大同区段的交路转交南口机务段,NY7型机车牵引国际列车的历史正式终结。NY7型0012号,在2004年9月8日是最后一次牵引K3次国列出发的机车。 NY6、NY7刚来到中国时,每天甚至还会和蒸汽机车相遇相伴。上图为80年代的大同机务段,NY7-0027和前进型蒸汽机车并肩停在机务段内整备。 NY5、NY6、NY7三种车外观和内部结构上总体一致,主要区别在动力系统。NY5、NY6每台柴油机是16缸,NY7每台柴油机是12缸,但是NY7的马力是最大的,达到了5000马力,NY6为4300马力,NY5为3400马力。 跑的快、停的稳。NY5是三种NY型机车里唯一有客运功能的,最高速度能跑到160km/h,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少有的速度。在制动上,NY系列机车配备了液力制动,能够在不用空气制动的情况下大力减速制动,在长大下坡道上非常实用。 NY6和NY7的故事,必须要先提到NY5,这个时间有些久远,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传统的电传动内燃机车受制于直流传动方式功率难以突破3000马力,全世界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开始盛行液力传动技术,德、美、苏、法等国家均设计制造了十多种4000马力或以上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中国为了学习液力传动的先进技术,1967年从西德小批量进口了4台亨舍尔公司制造的NY5型内燃机车,NY5是中国自己起的名字,NY分别代表“N内燃 Y液力”,数字5代表第5种型号。NY5作为样车,为了更好的模拟中国铁路的运用环境,它的身份是客货通用机车,既可以牵引客车跑160km/h疾驰,也能以120km/h的速度在干线牵引货车。这几台车投入运用以后,性能表现良好,正好国内也缺少这种大功率的内燃机车,4台车又不够用,于是1970年,中国决定再次向亨舍尔进口一批同类型的机车,这次一口气订了30台车,那么按照序号排列,之前是NY5,那这30台车就是“NY6”了。 NY6机车是以NY5型机车为基础,机车总体上一致,但是设计用途改为了干线货运,最高速度也降为120公里/小时,不用再跑160km/h那么快了,毕竟这么大的马力用来拉客车有点“大马拉小车”。中国铁路还要求这批机车的功率要进一步加大,怎么着也得上到5000马力,于是西德打算把它们功率最大的柴油机拿出来:最新研制的MTU MA 12V 956系列柴油机,标定功率高达5400马力,这台机器一旦装车,NY6将是当时世上单机功率最大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然而,MTU MA 12V 956有点“太新了”,属于刚刚研制出来,还没经详尽的运用试验就投入批量生产,在德国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故障问题等待解决。显然,暂时是不能用于NY6上了。 可是眼瞅着马上就到了NY6的交货时间,5400马力柴油机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鉴于时间紧迫,最后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原计划的30台NY6机车先交付10台,临时换装另一台功率稍小的柴油机:MTU MB 16V 652 TB10型,剩下的20台订单等5400马力柴油机问题解决了再装车交付。于是,仅生产10台的NY6就这么诞生了,机车功率降为4300马力,虽然比之前计划的5000马力小了600马力,但也能先满足需用了。 不久,德国那边的柴油机问题全部搞定,原计划的5400马力柴油机终于可以装车了,也就是说剩下的20台车订单可以交车了。但是这批车由于和NY6的柴油机已经不一样了,所以机车的型号不能再叫NY6了,便按照顺序,起了一个新的型号:NY7型。多说一句:当年还没有在衍生型号上加A/B/C的区分习惯,否则NY7可能就叫“NY6B”了。也就是说,NY7这个名字其实是计划之外的型号,机缘巧合下诞生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会看到,NY6型和NY7型的外形长的几乎一样,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柴油机型号和一些相关配件不同,其他如车体结构、设备布置、辅助机组、传动装置、走行装置等部分皆完全相同,两者实际上是不同功率等级的同型机车。 这也是为什么NY7的车号是从0011开始,“缺少”之前的10台,因为NY6和NY7实质是同一种车,需要用连续的机车编号,30台车号便为NY6-0001~0010、NY7-0011~0030。 NY7机车先后辗转配属北京内燃机务段、山海关机务段、灵丘机务段,其过程十分曲折 。 1972年,20台NY7机车正式交付中国,其中10台车配属山海关机务段,剩下10台车配属北京内燃机务段,但是仅仅一年多后,为了支援京原铁路运输,北京的NY7就转配给了灵丘机务段。 那是1973年9月,京原铁路刚刚开通运营,急需内燃机车,北京内燃机务段和新成立的灵丘机务段共同组建了第5机车队,共同使用北京内燃机务段刚刚配属的10台NY7型新车,担当京原线北京至原平间的2对客车、9对货车的牵引任务,北京机务段在灵丘设驻班点。 但是不多久,1976年,京原共同组建的第5机车队就宣告解散,10台NY7全部留在了灵丘机务段,没有回到北京,北京内燃机务段至此失去了NY7型机车。后来灵丘的10台NY7因水土不服又转给了山海关机务段。直到1980年,山海关机务段的20台NY7因维护不当几乎全部“趴窝”,北京内燃机务段为了将这批车修好才全部接了回来,经过2年的修复终于 “死车复活”。 1980年,NY7型机车在先后配属灵丘机务段和山海关机务段运用近八年之后,20台机车中有19台机车因柴油机维护不当不能继续运转,其中51次烧轴瓦,12条曲轴断裂,21条曲轴拉伤。为此NY7机车全部转配内燃机车检修经验丰富的北京内燃机务段,经过长达32个月的“死车复活”修理攻关,20台NY7型机车全部 “复活”,恢复正常运用 。 北京内燃机务段选择柴油机状态较好的NY7机车进行分解,在长辛店北京二七机车厂的协助下,对机体各部件和孔径测量,然后租用北京冷冻机厂的镗床,自己加工,购置M6112镗床,对柴油机逐步修复。1980年5月4日开始,首战“复活”NY7-0025机车,历时66天,7月8日告捷;8月14日至28日“复活”NY7-0028号、10月4日至23日“复活”NY7-0026号,修竣告捷投入运用。1980年5月起至1982年末,20台NY7机车全部经过架修并投入运用,历时32个月。自此以后,NY5、NY6、NY7就全部配属于北京机务段,再也没离开,直到退役。 NY7在当年不仅负责本段的客运列车交路,因其出色的性能,还多次支援全国各地的运输任务,包括牵引货物列车,可以说是哪里需要就上哪里,什么活儿都能干。 70年代NY7机车曾经到郑州铁路局支援运输任务,10台NY7从山海关调配到郑州,其中5台跑郑州-信阳、5台跑郑州-三门峡,其中0016号第一个担当郑州-三门峡牵引任务。据报道,NY7拉的多、跑的快的特点,在加上机车乘务员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过硬的技术,一时间这10台机车成了中原大地的“新闻人物”。 1982年7月,北京枢纽西北环线通车后不久,根据北京铁路分局指示,北京内燃机务段开始担当三家店至怀柔北间4对货物列车运输任务,使用NY7型机车,经西北环、京通线运行,下行牵引3250吨至3500吨,上行排空牵引800至900吨。 1984年,京通线通车初期,北京机务段抽调4台NY7型机车,和怀柔北机务段一起共同承担西直门至隆化的客货运输任务。 NY5是3种NY机车里服役最早的,交付于60年代,而且有试验性质,因此退役的也较早。1986年,NY5型0002号、NY5型0004号机车经由铁道部批准报废,两台机车也已行驶了300多万公里,车上的部分零部件拆下用于维修其它NY机车。例如NY5型0004号机车的转向架改造后装在了NY7型0023号机车上。剩下的两台NY5型0001号、0003号机车则于1990年代初报废。0003号封存在北京市延庆县境内的康庄蒸汽机车检修库,直到2003年9月,这台机车重新启封,整修后送交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 1980年,NY型机车的德国设计师和制造专家来华,到北京机务段考察NY型机车们的“健康”状况,离段之前,德国专家对段领导一再陈述:NY型机车的设计寿命是10年、NY型机车只能用10年。。。言下之意,1980年30台NY机车将进入报废的倒计时。然而北京机务段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让NY型机车跑进了21世纪,其中最长寿的车甚至跑了35年。 上世纪80——90年代,世界铁路各国代表团先后到北京机务段参观访问,都对NY型机车的养护无不敬佩和称奇,在外国人之中, 对此最为惊异的是1991年5月,印度铁路代表团库斯拉一行3人到段参观访问时,看着NY型机车雄健依旧、不减当年的现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26年前,印度与中国同时从德国亨舍尔购买了一批同型的机车,与中国的NY型机车是孪生车型,但他们机车早在16年前就寿终正寝,被迫报废。无独有偶,另一批远在南非的NY型孪生车型,也早就相继报废拆解。
1988年2月至1993年9月,德国3个私人自费旅游团81人,一个柯龙集团工人旅游团35人,先后到北京机务段参观访问,他们特意来看一看NY型机车。旅游团众人看到这些由他们国家1972年生产的、甚至是由他们或他的父兄亲手制造的NY型机车,直到今天依然是运输主力,每台车都保持着当年出厂时的英姿,纷纷惊奇称赞。 其实后来的NY型机车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大到小,诸如主机油泵、活塞、曲轴、活塞环、油封、轴承、车钩等67项配件,经过北京机务段的科研均实现了国产代用进口件。 北京铁路焊轨厂是北京铁路局的500m长钢轨焊接基地,运送长钢轨的路用长轨车,一直是租用北京机务段的机车牵引,铁路上把这种机车叫“出租车”。通常“出租车”干的活儿都比较轻松,很多都是选用一些快退役的老车,对机车来说属于一个不错的养老差事。在NY7报废前最后的日子,0029和0030就被出租给焊轨厂用于牵引长轨车,奔波在各条线路上换轨施工。那段时间,在北京局管内的各条铁路上你都可能会看到NY7机车牵引“货车”的场景。 1997年,NY6型0001~0004号机车报废,0005号机车于2002年报废。而其余4台机车0007~0010有特殊身份继续使用,一直服役到2009年6月正式报废。其中NY6-0007和NY6-0009两车作为国家二级文物被送往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 由于保养维护十分良好,NY6机车在进入铁道博物馆时仍然可以正常运用,属于 “加油就能走” 的健康状态,有说法当时NY6是自己开进铁道博物馆的,还有说法是NY6在博物馆里偶尔还会负责库内调车任务,充当“调车机”使用,牵引其它机车在库里运行。 2007年前后,部分报废的NY7机车连同北京型机车被送至怀柔北机务段双桥运用车间内存放,并最终在此拆解。NY7-0030号机车是最后一台退役的NY7型机车,于2008年1月正式报废。而0012、0018号机车是最后两台被拆解的NY7型机车,一直封存在北京机务段内,直到2013年2月才被拆解。 上图最后拆解的两台NY7,它们车头的车号有些不同,是7012和7018,并不是常见的0012、0018。这其实是北京机务段内部对于NY型机车一种独特的叫法。由于NY系列三种车较为相似,车号又有重合,为了简单明了的区别三种车型,北京机务段内部对NY机车重新定义了编号,用4位数字缩写全部型号,例如NY5-0002简称为 “ 5002 ” ,NY6-0002 简称为 “6002” ,NY7-0012 简称为 “ 7012 ”,这样仅通过4位数字即可清晰的表示出每台机车。 NY型机车的故事暂时就到这里了,其实有关它们的故事还有很多。说了这么多,不知您是否对它们有了新的兴趣呢?NY5、NY6机车目前还可以到中国铁道博物馆一睹其风采,但是NY7型机车今天已经绝迹,无一在世。不过,现在有一款模型,将NY7完美的复刻了出来,是值得收藏的经典。 另外,就在前不久,NY5机车模型也问世了,其中特别收录了早期的黄蓝色涂装版本。而更为经典的NY6机车也即将来临,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