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自己最快的方式:早起+按SOP做事

 富书 2025-04-30 发布于北京

《屏蔽力》畅销2.7万册,加印6次,卖出3个版权:繁体版+韩国版+越南版

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套节奏系统的迭代升级。掌控清晨,构建流程,才能摆脱“靠感觉生活”的惯性,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雷利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心理:

立了计划要早起读书,结果赖床到九点;

定了目标要健身三个月,坚持不到三天;

买了课程却一次没打开,刷短视频却停不下来。

但现实往往是:立了计划 → 拖延 → 自责 → 摆烂 → 再立一个新计划。

如此反复,年年年初立目标,年年年底失望总结。

有些时候,你不是不想改变,而是太容易掉入“等状态好一点再开始”的陷阱。

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靠一时热血,而是靠一个可以重复执行的节奏

真正能走出混乱、建立稳定自我驱动力的人,其实每天只做了两件事:早起 + 按SOP做事。

就是这两步,普通人也能走出困局,逐步积累出新的生活轨迹。

图片

拖延的根源,是没有清晨掌控权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早上起得晚,第一件事就是刷手机,看消息、看群聊、看热点,接着被各种打断信息裹挟着度过一天。晚上临睡前懊悔不已:今天怎么又没做成什么?

其实,你的生活不是乱,而是你根本没机会主导它。

早起,则是成年人掌控生活节奏的起点。

我们常以为“早起”只是一个健康生活习惯,但真正本质是:你在黎明时分抢回了对时间的主动权。

雷军在接受《财经》采访时提到,他多年来一直保持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的习惯。

他认为早晨的时间是一天中最清净、最有创造力的时段。这个时间他会先做轻量阅读,接着用半小时列出当天的工作重点,并用“3件最重要的任务”作为行动清单。

他不是为了自律而自律,而是知道一个安静、清醒的清晨决定了一整天的效率曲线。

作家村上春树更是“清晨仪式感”的典型代表。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自己的写作时间固定在凌晨4点到早上8点,这4小时几乎是每天的“定海神针”。早上写完作后,他会去慢跑,然后阅读、整理思路,从不打乱。

“只要早上能控制好,生活其他部分也会逐渐井然有序。”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早起的收获。

他们的共同点,不是“早起好像很自律”,而是他们用早起“锚定”了生活的节奏感。

有些时候,不是你时间不够,而是你睡得太晚,梦太多。

图片

执行力差的真相,是没有流程意识

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在拖延?

不是因为你懒,而是因为你一直在靠情绪做事。

当你对一件事的执行,取决于“我今天有没有状态”、“我今天有没有灵感”,那么你的执行动作注定时好时坏,持续不了。

而真正稳定的人,都有一个秘密武器:SOP(标准作业流程)

简单说,它就是把一件事情拆成几个固定步骤,每次照着这个步骤去做,就能节省时间、减少犹豫,还能提高效率。

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员工的每一个任务都会被拆分成多个清晰模块:研究 → 初稿 → 初步提案 → 回溯迭代 → 客户提案,每一步都有时间节点、文档标准和反馈机制。

这套流程能让他们在极高压下依然完成精准、高质量的输出,因为做事的方法已标准化、节奏已固定化

写作人也如此。

作家余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早年写作靠灵感,经常是“突然写一夜,然后几天啥都不写”。后来他渐渐意识到:如果把写作当职业,就不能靠感情驱动。

于是他为自己建立了一套流程:每天9点写作,11点修改昨天稿子,下午读书,晚上散步。即使状态不好,也坚持写完2000字,哪怕只能留下20%。

这种“靠流程完成目标”的系统,让他从“有才华的青年”,成长为“稳定的作家”。真正厉害的人,不靠灵感爆发,而靠流程取胜。

当你每天只需要“按流程来”,你就再也不用“靠感觉开始”。

图片

改变自己最快的方式:早起+按SOP做事

很多人以为自己“太忙”,所以没时间改变,但真相是:你不是太忙,而是你的时间被碎片化吞噬了。

一早醒来刷15分钟朋友圈,工作间隙看5条短视频,开会拖延10分钟开始,午饭后“发呆摸鱼”半小时,一天下来,时间“碎到找不到主线”

而早起 + SOP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碎片、提高专注、拉回节奏。

改变不是靠顿悟,而是靠一次又一次设计过的行动。

以下这三条方法,简单、有效、上手就能用,送给此刻想认真改变的你。

1、如何抑制赖床:从“醒来就行动”开始

睡前想象“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大脑更容易接受早起。比如,“醒来就去洗脸”而不是“先玩玩手机,其他的再说”。 

闹钟别放在枕边,而是放在远处,起身关闭闹钟的这段路,也是让自己身体快速清醒的方法。

给早起设置“奖励感”:一杯咖啡、一段独处时间、一本正在读的好书。让大脑期待早晨,而不是惧怕它。

2. SOP怎么写?3步搞定自己的执行流程

你可以这样设计“日常版SOP”:

设闹钟6:30,手机放远处(起床触发器) 

洗脸穿衣,沏茶或冲咖啡(启动仪式) 

拿出固定书籍,设定30分钟读书时长(限定时间) 

读完写下1条感受 or 1个金句(复盘收尾) 

关键不是你多努力,而是流程是否让你“无需思考就能完成”。

3. 怎么坚持执行?给自己加一个“低门槛规则”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做一小时”,先定“最低完成标准”:比如写3句话、看1页书、规划10分钟。 

每天完成后“打卡记录”,App、便利贴、月历都行——你看到连起来的记录,就会舍不得断。 

每周复盘一次:“我做了哪些事?下周还怎么继续?是否该优化流程?” 

最好的坚持方法,是让它“简单到几乎不会失败”。

图片

有时候,最痛苦的不是失败,而是你始终在原地打转。

从现在开始,不需要做太多承诺,也不需要憋大招。

每天早起一小时,哪怕只是读书、散步、写一页日记,都比混沌醒来要强;

每天照流程推进三件事,不追求完美,只保证完成,就是最好的积累。

改变从不靠情绪爆发,而是靠节奏 + 稳定输出构建起来的。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读者小姜,是一名地产项目经理。以前她经常觉得“每天忙到深夜,却又总感觉没有产出”。后来她学习时间管理,早上提前1小时起床,分模块拆解任务,给每天设置“1主+2辅”三件核心工作。

三个月后,她不仅把原来堆积的项目推进清晰,还被领导点名表扬“效率提升明显”。

再比如内容博主李筱懿,她曾在一次演讲中分享自己日常节奏:

每天清晨6点半起床写作,上午编辑排期,下午回留言、复盘内容。每周都有“主题日”(如情感、成长、书评),内容有模板、节奏有节拍。

这种看似“无趣”的SOP生活,其实是她内容产出“不断线”的核心。

当你拥有早起的时间增量,又拥有流程的执行减压,你会发现:

情绪激励让人动一下,节奏系统让人动一生。

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套节奏系统的迭代升级。

掌控清晨,构建流程,才能摆脱“靠感觉生活”的惯性,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扫码进读者群

作者简介:雷利富书作者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富书第4本新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